天天看點

特寫|特雷·楊,NBA的反派英雄

澎湃新聞記者 馬作宇 實習生 郁凱程

特寫|特雷·楊,NBA的反派英雄

特雷·楊命中超遠三分後,對着尼克斯主場鞠躬慶祝。

特雷·楊終究沒有能夠一黑到底,但是他和亞特蘭大老鷹已經超額完成了賽季初的目标——“這個賽季唯一想做的就是證明我們可以赢球。”

正常賽場均得到25.3分、3.9個籃闆和9.4次助攻,帶領老鷹沖上東部第五的位置;季後賽更進一步,場均得到28.8分、2.8個籃闆和9.5次助攻,直接殺進東部決賽……特雷·楊在“三年級”交出的這份成績單已經足夠驚豔。

隻不過,這是一位球迷眼中的“反派領袖”——騙犯規、防守漏洞、濫投,并且性格乖張。一整個賽季,特雷·楊沒少受到外界的謾罵、看衰和質疑,但他似乎卻很享受這樣的氛圍。

“他(特雷·楊)絕對是我們的引擎,是球隊的領袖。”柯林斯的這番評價,也是老鷹隊上上下下的共同心聲。而這位22歲的“反派領袖”還有更大的野心,“我們打進了季後賽和東部決賽,這很好,但我們想要更多,我們想要打進總決賽,并且赢得總冠軍。”

特寫|特雷·楊,NBA的反派英雄

特雷·楊讓紐約球迷閉嘴。

“反派”人設

nba是一個喜歡講故事的體育聯盟,如果把每個賽季看作一個章節,那麼都有屬于他的英雄和反派。對于特雷·楊來說,這個賽季定義了他的人設——那就是“反派”。

在nba聯盟的地标麥迪遜花園廣場球館裡,15000名球迷歇斯底裡的鼓噪“fxxk trea young”就成了他的人設中最局标志性的注腳。

紐約球迷對于特雷·楊的憎惡,也是有理由的——這位22歲的老鷹核心實在太懂得“騙犯規”了——或是刹車式騙犯規,或是跳遠式騙犯規,或是自己伸腳讓防守者“被迫”放到他,幾乎特雷·楊的每一個動作,都能引來紐約主場球迷響徹球館的謾罵。

客觀來說,特雷·楊并不是聯盟裡唯一一個喜歡騙犯規的球員,獨行俠的東契奇、太陽的“老炮”克裡斯·保羅以及開拓者的利拉德,都時常會祭出類似的殺招,但特雷·楊卻成了最招球迷讨厭的那一個。

就連紐約市長都氣得跳出來隔空與特雷·楊打“口水仗”:“這支老鷹隊在紐約上空是飛不起來的,用正确的方式打比賽吧。”

特寫|特雷·楊,NBA的反派英雄

特雷·楊成了nba的“反派”。

特雷·楊這種“反派”人設的個中原因并不複雜——用美國媒體《體育畫報》的評價來描述,那就是“他很适應這樣的氛圍,而且他可以用勝利給對手球迷最緻命的還擊”。

在“下克上”淘汰尼克斯的那個夜晚,特雷·楊做出了一個彎腰鞠躬的動作,并且在社交網絡上留下了那句頗為“凡爾賽”的配文——“晚安,紐約”。

其實,這個慶祝動作最招的“版權”是屬于雷吉·米勒的,1994年正常賽中,當步行者在最後0.8秒完成準絕殺時,他對着公牛球迷做出了極具嘲諷的鞠躬緻意。

“我就是為這個舞台而生的……他們嘲諷我罵我,但并不能在球場上擊敗我。”這就是特雷·楊,一個敢于與全世界做對的“大場面球員”。

當然,他也為此付出了一些代價——6月中旬公布的本賽季最佳整容中,特雷·楊落榜了。根據espn的資料統計,nba曆史上共有三次賽季場均25分和9助攻的球員沒能入選,特雷·楊占了其中兩次。

“他是一個會把所有負能量當作燃料的人。”在柯林斯眼中,特雷·楊就是那種“殺不死他的将使他更強大”的典型代表,“那些想繼續羞辱他的人,你們請繼續,他絕不會為此而困擾的。”

特寫|特雷·楊,NBA的反派英雄

東部決賽,特雷·楊踩到裁判的腳扭傷。

“今年我隻想證明我能帶隊”

如果說,擊敗東部排名第四的紐約尼克斯,定義了特雷·楊的“反派”人設;那麼,淘汰東部排名第一的76人,則證明了這個“反派”具備了超巨的實力。

必須承認的是,球隊在這個賽季換帥的決定讓這隻原本低空飛行的老鷹一下子學會了展翅翺翔。

在内特·麥克米蘭取代勞埃德·皮爾斯之後,老鷹的戰績從前半段的14勝20負到後來的35勝15負。在這些改變之中,特雷·楊的快速成長,同樣是老鷹在這個賽季取得巨大成功的關鍵因素。

或許是因為同期的東契奇太過搶眼,又或是特雷·楊的比賽風格太招人讨厭,大多數人主動“忽略”了這位22歲當家球員所取得的成就:

生涯前11場季後賽場均至少20分5助攻,成為曆史第一人;

單場18個助攻排在現役球員季後賽助攻記錄第四,也是老鷹隊史1994年後首位15+助攻的球員;

曆史第四位季後賽首秀砍下30分10助攻的球員;

“籃球之神”喬丹以後第一位在麥迪遜廣場花園連續三場季後賽30+的球員……

特寫|特雷·楊,NBA的反派英雄

特雷·楊和恩比德“緻意”。

這樣一組成績和資料已經能夠展現出特雷·楊的個人能力,不過他的價值遠不止于這些驚豔的資料。

在對陣76人的季後賽第四場,正是特雷·楊在最後時刻的“拉杆傳球”找到科林斯,幫助後者命中了逆天改命的三分球,他也借此成為1994年以來首位季後賽單場送出15次以上助攻的老鷹球員。

這看似隻是所有助攻中的一個,但卻改變了整輪系列賽的走勢。

而到了“搶七大戰”,特雷·楊在前三節16投2中,手感冰冷,但面對着身高2米11、體重108公斤的西蒙斯,他卻敢于在最後兩分鐘投出标志的“logo shot”,那一刻,他踩着76人的隊徽一角,以一記超遠三分将分差拉開到6分,并且牢牢将勝利拽在了自己手裡。

這其實就是領袖該有的樣子——在自己被限制的時候,能夠幫助隊友得分,而到了比賽最關鍵的時候,他又能挺身而出,帶走勝利。

“這個賽季,我隻想證明我能帶隊赢球。”特雷·楊的目标很簡單,也是希望能夠擊碎一個又一個質疑,“我記得賽季開始前就有人問過我這個問題。我當時的回答是,我不在乎個人榮譽或者其它任何事情,我隻在乎勝利,希望人們能用不同的眼光來看待我。”

特寫|特雷·楊,NBA的反派英雄

特雷·楊用自己的方式對抗着質疑。

“楊不悔”

事實上,按照美國媒體的報道,老鷹隊在這個賽季給他們自己的定位原本隻是“走好重建的下一步”。

球隊ceo史蒂夫·庫甯在賽季之初給球隊定的具體目标是:打進球隊的附加賽,然後争取搭上季後賽末班車,在首輪跟東部的第一或者第二掰掰手腕。

結果,特雷·楊就這樣超額完成了任務。

而從亞特蘭大球迷在社交網絡上對于球隊教練組、球員特别是特雷·楊的鼓勵,足以證明他們的努力得到了亞特蘭大這座城市的認可。

要知道,在nba球迷眼中,亞特蘭大是一座“nba球星的荒漠”,隻有回溯到28年前,球迷才能找到亞特蘭大最後一次在正常賽mvp投票中跻身前十的球員——1993年的多米尼克·威爾金斯。

“這很奇怪,亞特蘭大從來不缺體育明星,但是老鷹隊缺少超級巨星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了。”這是威爾金斯的真實感受。

按照espn的說法,這是聯盟最長時間的“超級巨星空窗期”,比排在第二位的籃網隊還長了整整10年。

當然,回顧老鷹過去20多年的曆史,喬·約翰遜可以算是一位優秀的“鷹王”的,但作為一名七屆全明星球員,他的影響力和話題度太低了,在美國媒體看來,他的“安靜程度”都配不上他的能力,他也缺少讓球迷印象深刻的微笑和個性,更沒有辦法把球迷留在亞特蘭大的球館裡。

根據《體育畫報》報道,早些年 更多亞特蘭大球迷買票看球是為了能夠近距離看到杜蘭特、詹姆斯等超級球星,“他們對于主隊并沒有太多的特殊情感”。

特寫|特雷·楊,NBA的反派英雄

在特雷·楊的帶領下,老鷹全隊非常團結。

直到特雷·楊的加入,一切出現了轉變。

老鷹隊ceo庫甯表示,特雷·楊的到來讓老鷹隊青少年球衣的銷量增長了12倍,他正在利用自己的影響力與球迷建立親密的關系,他還借用庫裡的例子表達對未來的期望:

“每當金州勇士客場挑戰時,我們都會提早開放場館,好讓粉絲們觀看庫裡賞心悅目賽前熱身。我們希望楊未來也能激發更多青年球迷的興趣。”

有意思的是,媒體也開始拿特雷·楊和庫裡作比較——在本賽季敢于嘗試9米外遠投(超過25次出手)的6名球員中隻有斯蒂芬·庫裡(37.4%)的命中率比楊(36.4%)更好。

而這一切肯定和贊美都是特雷·楊自己赢回來的。

在2018年的選秀之夜,當球隊用“歐洲mvp”盧卡·東契奇換回了球迷口中“頭發稀疏、骨瘦如柴”的特雷·楊時,不少老鷹球迷還在社交網絡上表達着對球隊管理層的強烈不滿和質疑。

但如今,那些質疑者中的大部分已經成了特雷·楊的狂熱粉絲,他們在社交網絡上驕傲地喊出,“我們有屬于自己的球星了”。

中國球迷則直接送了特雷·楊一個名字,概括了亞特蘭大球迷的感情——“楊不悔”。

責任編輯:騰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