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聊齋志異》之《狐諧》,告知世人,玩笑過度會傷人

作者:饕仔仔美食

開玩笑要适度,過度就會傷害人。蒲松齡在為友人吳木欣《戒谑論》所寫的題詞中明白地指出這一點,對那種“嘈雜狂吠”的戲谑表示極大的反感。《狐諧》就是一篇以谑制谑的戲作,同時也是作者苦心經營的一篇事文俱工的藝術精品。

《聊齋志異》之《狐諧》,告知世人,玩笑過度會傷人

狐娘子形象攝影

作品的主要内容是狐娘子同諸客的諧谑之談。她說的兩個巧罵人的“狐典”,精巧、離奇、委曲、生動,既是戲語,又是故事,讀之令人賞心悅目。作者為編織這些戲語、故事,花了不少心思。這從稿本的修改情況可以看出。在現存的《聊齋》四卷手稿本中,《狐諧》是塗改較多的一篇。改前的稿本沒有陳氏兄弟兩個人物,狐女巧罵二陳的一段原為另一“狐典”,也是取笑孫得言的,不很精彩,後被全部塗去,改成現在的樣子。

《聊齋志異》之《狐諧》,告知世人,玩笑過度會傷人

作者顯然是在精益求精,不到諧談極緻不肯罷休。評家但明倫在巧罵二陳一段後面批有“伶牙利齒,想入非非”等語。其實,“想入非非”的不是狐女,而是作者蒲松齡。據張元《柳泉先生墓表》上說,蒲松齡是一位說話“讷讷不出于口”的“恂恂然長老決然說不上“伶牙利齒”,但其文章精思巧構、妙手天成,大有張元所說的“雄談博辯”之風,進而造成狐娘子的伶牙利齒。

《聊齋志異》之《狐諧》,告知世人,玩笑過度會傷人

然而,本篇這位狐娘子并不隻是傳達諧語、故事的工具,還是一個有血有肉、呼之欲出的小說人物。她雖然隻以聲音會客,形象卻很鮮明突出。輕薄善谑的孫某欲觀其貌,她的回答是:“賢哉孫子!欲為高曾母作行樂圖耶?”真是出語便諧,開口就響,一個心靈口利的小娘子從篇頁上直立起來。以後那些妙趣橫生的諧谑之談更把她的诙諧性格、靈活才思表現得異常充分、酣暢淋漓,把她的形象深深印在讀者心中。其實,生活中常能見到類似的青年女性,狐娘子的形象正是她們性格的強化和升華,是以如此生動、活脫,有生命力。

《聊齋志異》之《狐諧》,告知世人,玩笑過度會傷人

開頭和結尾兩部分不過是為寫出狐女的來龍去脈,在全篇隻起輔助作用,而慣于借助狐鬼表現人生、愛情的《聊齋》作者對此也不肯草草了事,定要寫得委曲婉轉,合情盡理,使這兩部分不僅與主體部分和諧、渾成,還為作品增加了韻味,豐富了内涵。前寫萬福家少積蓄,科名無成,又被報充“富戶役”(即《促織》中成名被迫充任的裡正之類),隻好逃到濟南躲避。這樣認真地寫其身世遭際,一方面具有較強的真實感和親切感,為狐女來奔創造一個切實的環境,自然遞入戲谑情事;另一方面又反映了當時的現實世相,且使狐女之奔有同情不幸者的意蘊。

《聊齋志異》之《狐諧》,告知世人,玩笑過度會傷人

結尾更為深婉曲折,于兩人同歸博興途中又夾寫狐女投宿親家,近乎節外生枝,實則增加了人情味和生活氣;再後又寫歸家情狀,使萬福先回,“白于家人”,仿佛真有個狐娘子同來;到此還不肯輕易收筆,直寫到隔年再至濟南,兄弟來接,并特地點出家在陝中,方才罷休定要将虛幻之事筆筆落實,使其自然而起,自然而據王培荀《鄉園憶舊錄》卷六記載,濟南朱子青有一狐友,“聞聲止,天造地設,不見鑿痕。

《聊齋志異》之《狐諧》,告知世人,玩笑過度會傷人

不見其形”,并且參加“文酒之會”,與會者要見他,他就随人之意變化,或老,或少,或為美女;有人又要見其真形,“狐曰:‘天下之大,孰肯以真形示人者,而欲我獨示真形乎?’大笑而去。”朱子青的這個狐友與《狐諧》中的狐娘子頗有幾分相似之處,兩者對觀,更多情趣。值得注意的是,朱子青就是當時的濟南名士朱缃,與蒲松齡有文字交,極賞《聊齋志異》一書,不僅借抄、題辭,還曾為它提供素材不知王培荀記述的這則傳說産生于何時,如果在朱缃生前,“搜抉奇怪”的蒲松齡不會不知道,《狐諧》的創造有可能受到它的影響。

參考資料

《聊齋志異》

本文乃獨家原創,圖檔來源于網絡,如侵權請聯系删除,下次不見不散~

作者:愛情月亮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