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the verge報道,美國宇航局(nasa)的朱諾号探測器正在揭示木星标志性的大紅斑的巨大結構,這個巨大的風暴已經在這顆氣态巨行星上肆虐了幾個世紀。通過幾次飛越這個圓形的風暴,朱諾号幫助科學家們确認,大紅斑不僅僅存在于上層表面,而是延伸到了行星本身的數百英裡。
大紅斑的直徑約為10000英裡,但是科學家們從未完全了解大紅斑有多深。它隻是一個表面的事件,還是深入到了木星内部?
現在,多虧了朱諾号上的兩個科學儀器,行星研究人員已經為這個風暴确定了一個相當可靠的範圍。根據發表在《科學》雜志上的研究,他們認為風暴的深度在186-310英裡(約300-500公裡)之間。與大紅斑的直徑相比,這可能看起來很小,但是這個深度仍然使得這是一個非常厲害的天氣事件。“這意味着這是一場巨大的風暴,”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的朱諾聯合研究人員yohai kaspi告訴the verge。“如果你把這個風暴放在地球上,它将一直延伸到空間站。是以它隻是一個怪物。”
科學家們可以利用nasa在地球軌道上的哈勃太空望遠鏡或其他地基望遠鏡來研究大紅斑。這些儀器幫助确定了該風暴的直徑,但科學家們隻能推測大紅斑的整體結構。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朱諾号科學小組的研究科學家marzia parisi告訴the verge:“他們中的一些人推測,它将是非常非常淺的,就像我們說的幾十公裡。還有一些人,他們認為,‘嗯,理論上,它可以深入到木星的核心’。”
然後,在2011年,nasa發射了朱諾号探測器,這是一個旨在比以往任何航天器更接近木星的探測器。朱諾号花了五年時間穿越深空,在2016年,該航天器進入了一個非常寬的圍繞木星的軌道,這個軌道将使朱諾号每53天接近該行星。在這些接近的過程中(或稱"perijoves"),朱諾号已經收集了大部分關于木星的資料,以及可能在這個氣态巨人内部徘徊的東西。
也許朱諾号任務中最令人興奮的部分是,該探測器是第一個飛越木星兩極的航天器--在任務開始之前,人們從未見過這個星球上的區域。但是在2019年,朱諾号進行了一個小的重新定向。科學家們調整了航天器的方向,兩次飛越大紅斑,以更好地了解風暴下面的情況。
在這兩次飛越中,朱諾号測量了大紅斑的引力場,試圖弄清風暴到底有多深。大紅斑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朱諾号航天器實際上可以感受到風暴所産生的微小的重力擾動。最終,重力信号顯示,該風暴沒有延伸到500公裡深的地方。科學家們随後将這一資訊與朱諾号早在2017年進行的微波測量相結合,發現該風暴至少延伸到300公裡深。這些測量結果為風暴的深度提供了一個相當好的最大和最小限制。
它們是迄今為止我們對大紅斑的結構所得到的最好測量。但是它們也提出了一些問題。首先,風暴很深,但還不如周圍的一些噴流深,這些噴流延伸到木星的1800英裡處。朱諾号也幫助确定了這些測量結果,科學家們不确定為什麼那裡會有差異。parisi說:“它的深度如此之深令人驚訝......但它沒有像噴流那樣深入。是以,在500公裡處發生了一些事情,基本上抑制了大紅斑。”
這意味着仍有更多關于木星内部事物是如何攪動的知識。但是多虧了朱諾号,科學家們對這顆行星及其最著名的風暴有了比以往更全面的了解。parisi說:“以前,我們隻有這種2d視圖,隻是從外面看。而現在我們有一個完整的三維視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