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周而複《上海的早晨》賞析

周而複《上海的早晨》賞析

上海的早晨

周而複

[内容提要]

解放初,在剛從黑暗社會醒來的大都市上海,一場新的鬥争拉開了序幕。工商界巨子,靠壓榨勞工和吞并同業建立起滬江紗廠的民族資本家徐義德,成了這場鬥争中資方的頭面人物。在上海的工商界,徐義德素以頭腦活絡、眼光銳利、算計精細而著稱,号稱“鐵算盤”。

解放前夕,他就偷運大量棉紗,換成美元、港币,存入外國銀行,為自己準備了條退路。解放後,為牟取更多的利潤,他變換手法壓榨勞工,在工會内部安插奸細,讓他們散布流言蜚語,瓦解勞工鬥志;賄略、收買稅務局幹部,竊取國家經濟情報,他還鑽進多數傾向進步的資本家參加的“星(期)二聚餐會,進行組織串連,對抗國家對私營工商業進行收購的政策。

奸商朱延年,腐蝕拉攏幹部,騙取貸款,制造假藥,坑害國家和志願軍戰士。

在黨的上司下,上海開展了轟轟烈烈的“三反”、“五反”運動。徐義德轉移浮财,造成工廠停産,搞攻守同盟,固守頑抗。他隐藏的黃金被發現,便搞假坦白,以圖蒙混過關。最後他陷入完全孤立的境地,才被迫交代了自已五毒俱全的罪行。

朱延年因罪行嚴重,又冥頑不化,堅持反動立場,被人民政府逮捕法辦。

滬江紗廠黨支部書記餘靜,由于年輕,經驗不夠豐富,曾三度被老奸巨猾的徐義德制造的假象所蒙騙。在複雜的環境中,在上級上司點撥下,她注意調查研究,發動黨團員群衆,通過重點試紡揭開了資方盜竊國家原棉的罪行。“五反”運動後,她注意調動勞工的生産積極性。在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運動中,她注意貫徹黨的統戰方針,靠對資産階級上層人物的說服教育和政策的典型示範,推動徐義德等接受社會主義改造。最後,促成滬江紗廠實行公私合營,取得了鬥争的勝利。

[賞析]

《上海的早晨》是著名作家周而複的代表作,是繼茅盾的《子夜》之後,又一部反映中國民族資産階級曆史命運的鴻篇巨制。全書共四部。第一和第二部分别于1958年和1962年間世,粉碎“四人幫"後又出了第三、四部。

作品生動展示了解放初期,我國在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過程中,勞工階級與資産階級之間激烈而複雜的鬥争,描寫出民族資産階級在黨的正确路線和政策感召下,認清前途,接受改造,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的曲折曆程。

解放初,百廢待興,抗美援朝戰争又正在進行,民族資産階級對新中國政權心懷疑懼和不滿,對美國存有幻想。國内土地改革的勝利開展,更引起了他們的惶懼。在這種情況下,民族資産階級利用合法和非法手段,向新中國政權發動了進攻。他們不惜損害國家和人民的利益,以撈取最大的好處。

黨和政府上司勞工階級,發動了反擊資産階級進攻的“五反”運動,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作品通過描繪這一偉大的曆史性轉變,形象地反映出勞工階級和資産階級在鬥争中力量的對比和消長,歌頌了黨對民族資産階級政策的正确性,揭示了社會主義必定勝利的真理。

作品人物衆多,僅參加“星期二聚餐會”的資産階級人物就有十人。作品的突出成就,就是描寫了一批資産階級人物,展示了他們在社會主義初期的種種思想狀态和表現。

徐義德,是作者着力刻畫的主要人物,是沖突沖突的焦點。他精明強幹,老謀深算。解放前夕就偷運棉紗,換成外币,伺機進退。唯利是圖、貪得無厭是他的本性。為牟取高額利潤,他竊取國家經濟情報;偷工減料,以劣充好,盜竊國家的原棉;欺騙勞工“配合國家建設”而加班加點。“五反”運動一開始,他先是制造“三停”來破壞,:繼而又搞假坦白企圖蒙混過關。當看到社會主義改造大勢不可逆轉時,他又趕在别人前面申請公私合營,求得名利雙收。他的這些表現,顯示了民族資産階級的共同特征,具有很強的典型意義。作品并未一味隻寫他的“強”,還刻畫了他的空虛。滬江紗廠公私合營那天,他在會上裝得精神振奮,慷慨激昂,可一回到家,想着失去的産業,不由抱頭痛哭,發出絕望的悲鳴,

除徐義德外,作者還刻畫出幾種不同類型的資本家,都寫得個性分明,血肉豐滿。如朱延年、馬慕韓、馮永祥、潘信誠父子和江菊霞等,不僅寫出了他們各自的經濟實力和政治态度,還寫出了他們命運的變遷,進而折射出時代的進步。

作品中,勞工形象描寫一般化,除餘靜和湯阿英外,人物個性比較遜色。

作品有着明顯的藝術特點。在結構上,把一個時間不大長的政治運動寫成鴻篇巨制,且寫出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和刻畫出各種不同的人物來,實屬不易。作品以宏偉的結構、豐富的容量,衆多的人物,較全面地反映了黨對城市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在描寫民族資本家形象方面,作品也是獨具特色的。不僅善于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在環境變化中刻畫出人物的複雜性格;而且善于通過家庭生活、社會交往、衣着服飾等方面的描寫,對人物進行淋滴盡緻的刻畫。作品的心理描寫也很生動。

資本家在勞工幹部面前笑臉相陪,内心卻充滿仇視與恐懼;資本家彼此之間,表面上親密交往,暗地裡卻互相猜忌。作者這樣深入人物内心世界進行深層描寫,有力地突出了人物個性。

作品的不足之處,主要在語言方面。有的地方作大段的叙述說明,語言冗長而雷同,不僅使某些章節顯得沉悶枯燥,而且使整個作品的情節不大緊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