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再生水廠變身“水滴公園”

作者:環球網

來源:經濟日報

細密碎石鋪成的步徑環繞着綠絲絨般的草坪,圓盤形階梯水池水聲潺潺,還有可供市民體驗的水再生裝置,遊客通過腳踏水車體驗水循環——日前,廣州國際生物島(以下簡稱“生物島”)再生水廠上部景觀提升工程及黃埔區水系展館相繼完工,正式對外開放。

生物島再生水廠變身以“水再生”為主題的共享科普花園“水滴公園”,成為生物島6.6公裡環湖碧道的一個新節點。

水滴公園位于生物島的西南端,通過強化水滴形态,增強視覺及遊覽體驗,對開放的公園活動區域和生産管理區域重新布局,水滴草坪、水森迷霧等7個區域分别結合水文化、水科學、水生态的内容進行藝術獨幕喜劇及鋪裝細節定制。

“我們公司就在生物島上,同僚們經常來這裡散步。公園環境很好,到處能看見‘水’的主題元素,讓大家在遊憩觀賞的同時,了解水的魅力以及水資源的重要性。”市民梁钰婷說。

“水滴公園下面其實大有乾坤,這裡有着2010年建成的國内首個全地埋式再生水廠。”生物島再生水廠副廠長邝文傑說,該廠占地約1萬平方米,所有污水處理裝置和構築物都在地下,采用超濾膜為核心的深度處理工藝,将島上的污水收集處理達到回用水标準,主要用于島上的生态補水和廠内的綠化、道路沖洗等,實作水資源的循環利用。

2021年3月,廣州市黃埔區啟動水滴公園建設,将原先封閉的再生水廠上部空間進行改造提升,打造開放共享的綠色活動空間和水環境治理科普教育基地。同時,利用再生水廠綜合樓原有大廳,改造成黃埔區水系展覽館。

以“黃埔·智水”為主題的黃埔區水系展覽館,集中展示了黃埔區近年來的治水工作成果。“黃埔水脈變遷”展區以珍貴史料和黃埔水系曆代圖檔,講述了南海神廟、扶胥古運河、黃埔港等黃埔“水故事”;主體部分視訊和沙盤形象地展示了黃埔區近年來“水安全”“水環境”“水資源”“水生态”“水文化”等領域取得的工作成果。市民還可以通過互動屏檢視黃埔“三脈一灣”碧道的規劃圖和實景照片。

“生物島有親水的生态環境,也有生物醫藥高科技的産業特色,以水生态為主題的科普展覽設在這裡,向人們傳遞海綿城市、循環經濟的生态環保理念,很有特點也很有意義。”前來參觀的市民李周耿說。

近年來,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将治水與治城深度融合,遵循水系本底特征,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利用海綿城市措施,将水環境治理與打造高水準國家化創新城區緊密結合,由單一治水轉變為綜合治理,做到生态效益、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相得益彰,走出一條水、産、城融合的“黃埔·智水”高品質發展之路。

目前,黃埔區建成區黑臭水體消除比例為100%;18條黑臭河湧全部消除黑臭,并全部達到“長制久清”。黑臭河湧治理中湧現出烏湧、雙崗湧、宏崗河等一批廣州市“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示範河湧。2020年黃埔區成為廣州市首個國家生态文明建設示範區,在廣州市全面推行河湖長制考核中,被評為“優秀”等次,排名全市第一。2021年6月,烏湧成功入選2021年“廣東省十大美麗河湖優秀案例”。(經濟日報記者 龐彩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