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好的拉格啤酒,能喝能配餐能煮飯

發酵方法決定啤酒風味

無論是拉格還是艾爾,歸根結底,其實都是啤酒的發酵方法,頂層發酵與上層發酵法統稱為艾爾,底層發酵與下層發酵法則被稱為拉格,兩者的差別不僅在于發酵穩定的高低,同時所使用的酵母也有所不同。一般來說,艾爾在發酵時候所需要的溫度較高,酵母都在頂層活動,發酵時間不長,但較容易産生多樣化的花果香氣,而拉格則所需溫度較低,酵母會沉澱到發酵槽底部之後才開始工作,其特點在于發酵過程長(溫度低會導緻酵母活動較慢),但在整個發酵過程中酒體不易變質,品質易控,出來的酒款口感清爽而麥芽風味明顯,由于其不易變質、品控容易的特點,拉格也更适合工業化大批量生産,這也是為什麼如今市面上你所能購買到的啤酒,大部分都是拉格的重要原因。

釀造時加點料并非不可以

但凡對啤酒有些了解的人,都會知道《1516德國啤酒純淨法》。這部頒布于幾個世紀前的法律規定了啤酒隻能使用水、麥芽和啤酒花(後期加入了酵母)來進行釀造,其很好地保證了啤酒的純正性,也保證那些以前曾經出現在啤酒中的谷物(比如燕麥、小麥等)可以被乖乖地拿去做面包而不是用來釀酒。不得不承認的是,正因為這部法令的規定,德國啤酒的品質始終穩定,“德國啤酒是真的不錯”的評價也時有耳聞,但其也扼殺了啤酒的多樣性,讓一些原本具有地域特色的德國啤酒逐漸消失,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算是一種遺憾。

好的拉格啤酒,能喝能配餐能煮飯

啤酒花和麥芽,再加上水,是1516德國啤酒純淨法對于啤酒的配置規定。

大部分情況下,啤酒釀造企業通常都會遵守這一法令來進行自己的産品釀造,可實際上,這一法令并不覆寫全球,是以不少啤酒釀造商也會根據自己當地的特色,在釀造時加入些别的元素,比如在東亞,加大米就是最常見的路數,你隻要看看啤酒瓶上的标簽就會發現,不少啤酒在四大要素之外,還添加了大米。

好的拉格啤酒,能喝能配餐能煮飯

在釀造過程中添加大米,是東亞地區相當常見的一種做法,好的大米會給啤酒帶來更多樣的香氣,也是頗有地域特色的釀造手法。

大米添得好自然是增加風味,但要做到這一點,其實并不容易。大米本身含有蛋白質和澱粉,為了擷取最佳風味,酒廠在釀酒時需要對米進行精磨,以去掉容易産生雜味的蛋白質,隻留下可以轉化為糖分的澱粉部分,糊化後與大麥進行混合,轉入到發酵流程裡。在文藝青年心中始終占有一席之地的台灣啤酒,便是添加大米進行啤酒釀造的經典案例之一,其所使用的蓬萊米也是台灣當地的常見米種,由于當地水質優良,是以培育出來的蓬萊米能夠給酒體帶來濃郁的香氣。

易配餐,拉格啤酒的“必殺技”

相比較風格各異的艾爾啤酒,拉格啤酒在配餐時的好處在于其明顯的廣泛性,它不像ipa,如果搭上了巧克力,就會顯得更加苦,也不像世濤,本身就風味濃郁,佐個蔬菜沙拉就會讓後者嘗不出一點味道。在拉格啤酒的世界裡,無論何種美食都能與其相搭配,最常見的莫過于街邊撸串時搭配的冰鎮啤酒,一口下去,肥美的油脂感被沖刷趕緊,微微的苦味刺激了食欲,再多的烤肉也能輕松消耗。

好的拉格啤酒,能喝能配餐能煮飯

大火直接蹿起的路邊燒烤搭配冰鎮拉格啤酒,就是夏天最暢快的記憶。

如果你想要更加趣味性的體驗,那麼不如試試看用各種小食來跟拉格互動。蚵仔煎、油墩子、炸雞排……這些常見的食物因為有了油煎油炸的過程而變得更加香氣十足,但倘若吃多了,便會覺得膩,來上一口拉格啤酒——甚至也不用冰的酒,便頓時有了一種清爽感。

好的拉格啤酒,能喝能配餐能煮飯

經典鹵味和啤酒的搭配,是不少人心中對于宵夜的直覺印象。

要是你是個十足的烹饪愛好者,那麼用拉格啤酒代替水來焖炖一鍋紅燒肉,或者在煮飯的時候加上點啤酒和番茄,給自己來一鍋啤酒番茄飯,這滋味,想必也是一吃難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