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哪些以前在農村常見的動物
野生石蛙: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它是目前所有蛙類中最具有風味特色和營養價值的蛙種。蛙肉中含有高蛋白、葡萄糖、氨基酸、鐵、鈣、磷和多種維生素,脂肪、膽固醇含量很低,曆來是宴席上的天然進階滋補有機食品,被美食家譽為“百蛙之王”。

秧雞:國家三有保護動物小時候在農村生活,經常能看到一種像小雞一樣的野生鳥類在田間走動,尤其是夏天收割的時候,常常能撿到秧雞蛋。秧雞雖然也有人捕捉用來吃,但是導緻它數量急劇下降的原因主要還是農藥,水稻打藥後,秧雞吃了打藥的谷子,或者吃了中毒的蟲子也就中毒死了。現在也屬于受保護鳥類。
貓頭鷹: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眼周的羽毛呈輻射狀,細羽的排列形成臉盤,面形似貓,是以得名為貓頭鷹。現在野生貓頭鷹的數量越來越少,
紅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紅隼廣泛分布于中國,是中國東部地區城市最常見的猛禽之一,為留鳥或季候鳥。在野外通常活動于開闊的原野或山區懸崖附近。
。
喜鵲:國家三級保護動物在中國是吉祥的象征,食物以昆蟲為主,據某省調查顯示,80%以上的危害農作物的昆蟲,比如蝗蟲、金龜子、松毛蟲都是喜鵲的食物,是以喜鵲是對人類有很大益處的鳥類。該物種分布廣泛,不接近物種瀕臨滅絕的标準,但是自21世紀以來,由于大量使用農藥、化肥以及環境污染等因素,導緻喜鵲的數量急劇減少,很多地方都已經很少見到喜鵲了,
野豬:2000年8月1日釋出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野豬被列入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野豬又稱山豬‘
斑鸠:八珍之一野生斑鸠屬一般保護動物,不允許販賣。 野生斑鸠為三有保護動物,即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
麻雀: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是在2000年8月頒布的、由數十位野生動物專家制訂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價值、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中。在讨論麻雀是否入選時,鳥類專家組8名成員全票通過、一”
野雞:野雞是國家的二級保護動物,是不能非法獵捕、殺害國家的保護動物,野雞是需要受到保護的。已被列入《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野兔:其實野兔也是國家保護動物,屬于國家三有保護動物,也就是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野生動物。捕捉20隻以上就屬于違法,如果上百隻那就要判刑了。是以大家盡量不要去捕捉,除非是人工養殖的。
禾花雀:在2008年的時候就開始和大熊貓一樣處于“易危”,而到了2017年,禾花雀已經是“極危”。而造成禾花雀這種地步的人,就是咱們中國的某個吃貨大省——廣東據說當時在東莞當地,許多農民捕捉禾花雀去換錢,一隻禾花雀20元以上,再加上禾花雀一般是成群結隊出現,往往一次捕捉就能獲得很大利潤,禾花雀自然而然成為人們的餐中美味。
刺猬:作為北京市保護野生動物,黑龍江刺猬(erinaceus amurensis)成為了136種二級保護動物中的一員,受到了法律保護。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釋出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6]
黃鼠狼:黃鼠狼是保護動物,但不屬于國家重點保護動物,而屬于“三有”及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動物。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的規定,“三有”野生動物适用于本法的規定,總體來說還是受到法律保護的,隻不過級别低一些。
虎紋蛙: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又叫水雞,個頭魁梧壯實,有“亞洲之蛙”之稱。一直被大量捕殺,廣東廣西兩省上世紀70年代年收購量達到60噸左右,導緻它成了瀕危動物,1989年就已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松江鲈魚:(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松江鲈魚,補五髒,益筋骨,和腸胃,益肝腎,治水氣,安胎補中,多食宜人。”曾被乾隆禦賜為“江南第一名魚”
大鲵: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04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極危(cr)——1種;近危(nt)——2種大鲵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娃娃魚,他的肉質鮮美,便遭到了人們的捕殺,而且栖息地也遭到了破壞,數量銳減,現在人們已經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着手保護娃娃魚的工作了。
各種蛇:基本都是保護品種,蛇是當今自然界最成功的食肉動物群之一,身影遍布全球。它與人類同行的曆史充滿了神秘、超自然的色彩,是藝術、宗教等各種想象和隐喻的靈感之源,以前莊主也經常看到蛇的身影,現在基本沒見過啦。
卷毛豬:這種叫卷毛豬之是以價格非常的昂貴,是因為現在這種卷毛豬已經瀕臨滅絕,全世界隻有不到1萬頭左右。這種卷毛豬也是世界上最美味的豬肉,是匈牙利制作當地特産“薩拉米腸”最好的原料。
七、飛龍:龍鳥學名為花尾榛雞,素有“天上龍肉”之稱,為八珍之一。清朝乾隆年間就列為向皇室進貢的珍品,有“歲共鳥”之稱。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6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等級:二級,生效年代:1989。
七鰓鳗、又名八目鳗、七星子,是頭甲魚綱七鰓鳗目的一種古老動物,分布在北冰洋水域,包括白令海、北韓沿海、日本沿海的北太平洋及加拿大、蒙古、大陸東北淡水水域。歐洲的上流社會從中世紀開始就視其為美食,已經吃滅絕。
北美旅鴿、這種鳥類主要栖息在北美洲地區,外貌十分好看而且具有活力。在當時人類還沒有拓展新大陸的時候,北美旅鴿在當地是繁衍生息,根據資料。當時北美旅鴿巅峰的時候,是高達20億之多的數量。但是在歐洲人踏上這片土地後,北美旅鴿也就成為這些人的盤中餐。在1914年最後一隻旅鴿的死亡,也為這個物種畫上了句号。
斯特拉大海牛、它們主要栖息在亞洲科曼多爾群島地帶,這些大海牛本來是與世無争的。但是它們的滅亡可以說是陰差陽錯。在當時一隊歐洲人在海上遭遇暴風雨後,漂流到一座孤島,身上沒有任何糧食時,發現了這座島上栖息着大片大海牛,最後為了充饑便宰殺了他們。在最後平安回到祖國後,還大肆宣揚大海牛的肉質鮮美,引得許多人動身前往捕殺。僅花費20年就讓大海牛滅亡。
坡鹿、坡鹿長相非常可愛,和梅花鹿比較像,這種動物以青草作為主要食物,主要分布在東南亞地區,在21世紀初期數量出現了急劇下滑的情況,全球不到180隻的數量,越南和泰國等國家的坡鹿幾乎被吃滅絕。
江豚、江豚是白暨豚的近親,但是它們卻可能遭遇和白暨豚一樣悲慘的命運。由于江豚 比白暨豚具有良好的适應能力,在中國高度污染和航運異常繁忙的長江水道還能繁殖,科學家們估計野生江豚的數目不超過2000頭,也許用不了多少年,我們就再也不能看到它了。
藍鳍鮪魚、藍鳍鮪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等海域之中,栖息的深度不一,喜歡成群活動。由于過度的捕撈問題,藍鳍鮪魚在2009年被列入到保護對象之中,如果不去限制,在不久之後就會滅絕。
藍鲸、藍鲸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生物,每日的進食量就能達到4噸以上,其體重最重能夠達到200多噸。由于上世紀頻繁遭到獵殺,導緻藍鲸成為了瀕危物種,截止目前,藍鲸在全世界的數量不到50頭。
玳瑁、玳瑁體型較大,背甲曲線長度65-85厘米,體重45-75千克,主要栖息于沿海的珊瑚礁、海灣、河口和清澈的瀉湖。玳瑁分布在廣大的海域中,但過度的捕撈使玳瑁已經成為瀕危物種,在中國近海也幾乎絕迹。
紐西蘭海獅、紐西蘭海獅主要分布在紐西蘭的南極群島,由于生存的環境以及捕殺問題,更新成為了瀕危物種,并且被收錄到了瀕危物種紅色目錄之中。
黃唇魚、黃唇魚是僅存在于國内的魚種,長相很特殊,在2006年被列入到了瀕危海洋動物之中,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斑驢、這種主要生存在非洲大草原的生物。一開始它是當地人們平時吃的食物。由于它的肉實在是太美味了,是以不僅是當地人,甚至殖民者也非常喜歡它的味道,尤其是它表面光亮的皮毛,做成皮草外形特别的好看。19世紀,歐洲人進入到非洲殖民,大肆捕殺斑驢,導緻自然失衡,這種動物也就滅絕了。
渡渡鳥、這種生活在模裡西斯島上不會飛的鳥非常溫順,叫聲像“dudu”,是以得名。它天敵非常多,豬狗老鼠都可以吃它們的蛋,但後來人們發現了它的美味,大肆的捕殺。200年後,就完全滅絕了
鲎、身體呈青裸色或暗裸色。包被甲殼,四隻眼睛,其
中兩支是複眼,其中鲎的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它的血液是藍色。而且鲎的血液,不僅顔色特殊,功能也是很神奇。其血液裡有一種凝膠物質,能夠困住真菌和内毒素。在這些入侵者周圍形成厚厚的凝膠體,進而殺死他。這可能也是鲎可以存活這麼久的原因之一。
撚角山羊、它以那對卷曲的、螺旋形的大角而著稱,分散在喜瑪拉雅山西部林地。由于過度放牧導緻的栖息地喪失以及屢禁不止的偷獵活動,撚角山羊的數量急劇減少。螺角山羊巨大的角呈螺旋狀,夏季時,它們的毛短短的,可是到了冬天,毛就會長得很長,如同換上了一件保暖的毛皮大衣。由于遭到人類的捕獵和疾病的侵襲,已經瀕臨滅絕。
大海雀、這種鳥也不大會飛,是一種水鳥,在水下遊泳的速度可快了,樣子看上去比渡渡鳥要聰明,而且外觀和企鵝很像,跟渡渡鳥一樣的是每次也隻能産一枚蛋,曾廣泛生活在大西洋的各個島嶼上。1844年,一幫漁民來到冰冷的北大西洋海域,他們冒着生命危險,就是要去尋找“大海雀”這樣的美味。由于這種鳥也是行動遲緩,不會飛行,是以一旦被人類發現就在劫難逃了,哎..天生不怕人類就這樣被人類幹掉了
圓頂模裡西斯巨龜、僅生活在印度洋小島上的巨大陸龜。在地理大發現時代,歐洲殖民者發現模裡西斯島和羅德裡格斯島,登島後,他們發現島上到處都有一種大型的陸龜,他們行動緩慢而且不怕人,非常好捕捉,而且體型巨大,肉質鮮美,還有厚厚的脂肪,在短短的一百年裡,模裡西斯巨龜被水手和殖民者捕殺殆盡。1845年後再也不見蹤迹
穿山甲、中國穿山甲野外數量稀少,它們被廣泛獵殺,以作為食物及傳統藥物使用,在中國,已禁止私人捕殺和食用。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4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極危(cr)
中華鲟、俗稱:鳇魚、鲟魚、臘子、鲟鲨、鱣(《爾雅》)、鱣鲔(《詩經》)。中國國家Ⅰ級保護野生動物,瀕危等級:易危。它是一種高蛋白、多脂肪性魚類,肉味鮮美,卵質亦佳,營養豐富。中華鲟的肌肉、卵粒、魚鳍等的食用價值以及鳔的藥用價值,均與鰉魚和鲟魚類相同。江蘇、上海一帶把鲥、槍(白鲟)、鮠(長吻鮠)和甲(中華鲟)列為四大名魚。
胭脂魚、中國國家Ⅱ級保護野生動物,瀕危等級:易危。胭脂魚在長江上、中、下遊皆有,但以上遊數量為多;福建閩江亦産,目前亦屬少見。但因捕撈過度,目前自然存在的野生群體數量下降趨勢仍在繼續。
原牛、因為野生的原牛不甘心被馴服,最終遭到人類捕殺,直接被做成食物端上了餐桌。是以,在1627年最後一頭原牛在歐洲波蘭被捕殺,這個名為原牛的種族徹底被宣告滅絕了。
大海雀、大海雀是一種和企鵝長得很相像的動物,主要擅長遊泳,缺點是不會飛。那大海雀被滅絕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随着航海時代的到來,許多海洋動物都遭到了人類的傷害,而大海雀尤為嚴重。經抓捕大海雀,人們發現大海雀的肉和蛋十分美味,肉質鮮嫩爽口,令人十分喜愛。而它們的羽毛還可以做成毛絨絨的帽子,許多女性都争相購買穿戴。是以,基于這些原因,大海雀就這樣殘忍地被人類殺害,直至滅絕。
白鲟、長江的野生白鲟,如今已經看不到它們的身影了。由于白鲟的體積龐大,目标明顯,常常是人類捕殺的對象。而在中國民間傳說都說白鲟是頂級上品,是以吸引着許多人類去捕撈白鲟,無論是大的還是小的白鲟,通通都被人類捕撈完了。最後,由于長江水質逐漸惡化,許多水利建設都阻礙了白鲟生活的環境,是以,中國學者認為長江白鲟最終被滅絕了。
莊主語錄:保護動物人人有責。請拒絕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