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全球 AI 人工智能報告 —— 來自烏鎮網際網路大會

11月15日消息,第三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于11月16日至18日在浙江烏鎮舉辦。大會期間,烏鎮智庫聯合網易科技在水鄉烏鎮正式釋出了《烏鎮指數:全球人工智能發展報告2016》精華篇。該報告由烏鎮智庫、網易科技聯合出品,新華網、南方都市報、dt财經聯合釋出,從産業與應用、學術與研究、投資與融資三個次元切入,詳盡分析了全球範圍内人工智能産業的發展現狀及趨勢。

全球 AI 人工智能報告 —— 來自烏鎮網際網路大會

自1956年達特茅斯會議誕生以來,“人工智能”已有60年的發展曆史。而在近兩年,随着大資料、雲計算、深度學習的興起,人工智能迎來了第三次發展高潮。尤其在2016年,ai技術的進步和大範圍、多領域滲入行業應用讓其再次成為行業焦點。随着ai被更廣闊地應用到人類社會和經濟生活各個方面,新的機遇和挑戰随之而來,其巨大的潛在影響力讓人類不得不謹慎思考人工智能的未來。

報告中的一些資料尤其引人深思。2015年全球新增ai企業數量也達到了806家,算下來平均每10.9個小時就有一家ai企業誕生,而目前肯德基在全球的開店速度是8小時/家,可想ai創業之火熱。過去一年在ai領域,全球共統計出近百億美元1200多次的投資。從人工智能領域的ipo或并購案例看,目前網際網路廣告行業、fintech是人工智能應用的重要行業,而健康醫療則被視為人工智能領域的下個風口。

在整個人工智能的發展過程中,不同技術、行業和資本,在不同時期扮演着推動人工智能發展的角色。本報告将站在全球的角度,闡述中國在世界範圍内的發展情況,以及中國各省市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推進狀态;尋找人工智能發展背後的技術動力,以及ai投資、企業、專利的相關度;通過資料分析,總結哪些資本最夫妻工智能。最終為行業提供一個ai産業的世界發展地圖。

人工智能領域,中國距離世界第一有多遠

如果相對人工智能做深入了解,那麼需要先知道其全貌。根據報告中資料顯示,目前全球人工智能企業數量集中分布在美國、中國、英國等少數國家,三國企業數量占總數的65.73%。其中,美國人工智能企業總數為2905家,全球第一。僅加州的舊金山/灣區、大洛杉矶地區兩地的企業數量即達到1155家,占全球的19.13%。中國人工智能企業數量雖不及美國,但是北上深三城ai七企業數就占到全球總數的7.4%,三個城市在全球範圍内的ai城市企業數量分列第3、第6、第8位。

具體到中國,人工智能企業主要集中于北京、廣東及長三角,占中國人工智能企業總數的84.95%。四川省雖然企業數量不及上述三地區,但明顯高于其它省市自治區。在專利、投融資的分布上,大體格局不變。就城市而言,北上深三城市地位穩固。值得注意的是,杭州在專利影響力、企業影響力上均領先于廣州,可見杭州在網際網路領域的巨大科技實力。

在全球ai企業的數量增速上,近兩年一直保持高速增長勢頭,直至2015年出現小幅度回落。即使這樣,2015年全球新增ai企業數量也達到了806家,算下來平均每10.9個小時就有一家ai企業誕生,而目前肯德基在全球的開店速度是8小時/家,可想ai創業的火熱程度。

從投資方面看人工智能領域,全球範圍内美國與歐洲投資較為密集,數量較多,其次為中國、印度、以色列。美國總共獲得3450多筆投資,位列全球第一,英國總共獲得274筆投資,位列第二,中國則以146筆的有記錄的總投資數,位列第三。就人工智能企業融資規模而言,中國位列全球第2名,但前三甲間的規模差距較大。

專利方面,目前美國人工智能專利申請數累積達到26891項,位列全球第一;中國累計15745項,位列第二。但自2012年開始,中國的年專利申請數及專利授權數就超越了美國。自2001年,中國每年新增人工智能專利數增幅較大,申請數、授權數增長了40倍左右;美國整體上保持穩定增長趨勢,在2011年開始加速,這與資本開始湧入該領域的節奏相近。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從人工智能企業數量、融資規模、專利申請數三個次元,美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優勢依然非常明顯。近年來,中國在上述三項的發展速度上領先全球,尤其是在新增專利數上開始超越美國。不過總體上中美仍有差距。在人工智相關投資機構排名上,無論是專注度榜單,還是活躍度榜單,美國投資機構占據了大部分的座次,中國僅有真格基金、維港投資進入專注度榜單。

ai發展背後的動力來自哪裡,中國專利很落後嗎

人工智能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它的發展與各學科的發展緊密相關。不同時期不同學科上的理論、技術突破,都能為人工智能的發展提供動力。報告指出,ai技術絕不僅僅是計算機科學單獨進步,除此之外還涉及語言學、生物學、心理學、實體學、工程學、數學、邏輯學甚至哲學方方面面的知識。

從ai的細分領域(分支包括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機器人)來看,機器學習與各學科的相關性普遍較高,機器人則相反。機器人技術與計算機視覺專利申請數趨勢高度相似,這與兩者的高度相關性有關。而諸如機器人、計算機視覺等應用層專利,增長幅度更快,也更易受外界影響。總體來看,四類細分領域與計算機科學緊密相關,與生物學的相關性均不高。從這點可以看出,雖然類腦計算很火,但事實上生物學與人工智能的相關性并沒有想象中那麼高。

自2009年,基于四類技術的企業數量整體上呈現增長趨勢,其中以機器學習領域的進展最為迅速。自然語言處理與計算機視覺相關領域企業數量,自2013年開始下滑,機器學習與機器人領域回落的時間則晚一年,但都早于全球人工智能整個行業回落的總體趨勢。目前全球範圍内,人工智能各細分領域技術發展已經進入平穩期。

從高校研究的角度看,報告顯示人工智能全球top50的大學幾乎都來自北美、英國以及其他歐洲地區,唯一上榜的亞洲大學分别是排名37的台灣大學、排名47的東京大學、以及排名50的新加坡國立大學。誠然,中國人工智能領域的學術研究較西方而言還相對偏弱,不過最近幾年中國在深度學習、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别、以及自然語言處理等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差距依然很大。

專利方面,全球人工智能申請專利數量,美國、中國、日本位列前三,三國占總體專利的73.85%,中國專利申請數量與美國處于同等數量級。自2004年以來,中國專利申請數量呈現爆發趨勢,申請集中于北京、長三角、珠三角,中西部以重慶、成都等地。美國整體上保持穩定的增長速度,日本自2001年以來,沒有太大的起伏,甚至在2010年之後呈現下滑趨勢。報告認為,經濟環境的好壞,與專利、論文的發展趨勢,也有一定的相關關系,比如2000年網際網路泡沫破滅、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爆發後,專利、論文的發展趨勢轉緩。2011年之後,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研究有顯著的增長。諸如機器人、計算機視覺等應用層專利,增長幅度更快。相較于全球而言,中國相關專利還處于增長期,但略有放緩。

報告還指出,除了網際網路企業對人工智能比較關注外,近半傳統企業的上榜,意味着它們對這一領域的重視程度不亞于網際網路公司。

哪些資本最夫妻工智能,中國在ai領域能否再造個bat

人工智能已經成為2016年最熱門的投資領域之一。無論是全球範圍内,或是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投資金額與頻次,在近幾年都有明顯的增長。雖然2015年下半年有過短暫的下滑趨勢,但整體上仍然表現得較為活躍。中國自2010年以來人工智能企業數量快速增加,呈爆發趨勢。報告顯示,中國過去6年資本形成總額超過了之前30年的總和,過去兩年中國新增加人工智能企業數超過了之前10年的總和。

從全球範圍來看,無論是投資資金,或是投資頻次上,歐美尤其是美國具有明顯優勢,中國、印度、以色列緊随其後,從最專注人工智能領域的投資機構,到最為活躍的vc、獨立投資人、vc合夥人,收購企業最多的公司,都是以歐美國家的投資機構為主。

與歐美國家投資機構較多、投資頻繁一緻,最活躍的vc、專注度較高的投資機構以及較大的并購案例都集中于歐美國家。報告顯示,并購次數最多的企業均以美國為主,包括google、apple、microsoft、salesforce、yahoo! 、intel等 。尤其2015年,并購的次數同比上漲了56.8%。總體來看,大部分的收購都是綜合性公司水準并購專注技術型公司,而不是更大的垂直并購。

對于全球人工智能投資金額和次數的變化,起伏趨勢同國内的狀況大緻相同。一方面國内人工智能投資金額和次數對全球的形勢變化産生作用,另一方面也受制于全球在該産業投資大環境的影響,報告指出,過去一年在ai領域,全球共統計出近百億美元1200多次的投資。

從人工智能領域的ipo或并購案例看,目前網際網路廣告行業、fintech是人工智能應用的重要行業,而健康醫療則被視為人工智能領域的下個風口。

綜合來看,就像網際網路時代有所謂的“網際網路+”和“+網際網路”,人工智能時代也有“人工智能+”和“+人工智能”。前者注重平台科技,後者注重垂直應用。從過去成功的企業和近期看到的機會來看,前者居多,但目前也逐漸出現諸如deepmind之類的純平台式公司。

總之,ai領域的研究、應用、投資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快速進步,人類正在迎來了新的技術革命。

附錄:

企業資料說明:

(1)由于位址資訊不明的一小部分企業,不在企業相關的統計範圍内

專利資料說明:

(2)報告中的統計資料包含專利申請數和授權數。

(3)中國專利隻統計“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和“外觀專利”不在此次統計範圍。

(4)專利統計時間以專利公開時間為準。

融資資料說明:

(5)融資排行僅針對有公開确切融資額的公司。

(6)融資排行所涉公司篩選标準為其主要産品或核心技術為人工智能

(7)被收購的企業、上市企業不在此次融資排行範圍

大學排名說明:

(8)本大學排名基于學術與影響力兩方面進行排名。

(9)學術包括學校人工智能領域發表論文數量、單論文品質、論文被引用數三個名額。

(10)影響力包括人工智能領域傑出校友數,維基百科人工智能方向被引用數兩個名額。

(11)本報告所涉及資料均來自于烏鎮智庫資料庫及公開資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