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外專家齊聚第八屆臍帶血大會,共同評價臍帶血應用"新未來"

封面記者周佳怡

11月15日,由中國婦幼保健協會主辦、臍帶血應用專業委員會主辦的第八屆臍帶血大會暨臍帶血應用與品質控制研讨會在北京舉行。通過網絡直播,大會邀請了國内外臍帶血移植研究領域的70多位專家學者,圍繞臍帶血移植、應用和科學研究等話題進行了廣泛深入的交流,展示了臍帶血臨床實踐和科研的最新成果。

中外專家齊聚第八屆臍帶血大會,共同評價臍帶血應用"新未來"

據悉,會議由中國婦幼保健協會臍帶血應用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王偉主持,來自全國各地的醫院管理人員、臨床醫生和血液學、産科、兒科、新生兒科、康複科、細胞治療等領域的研究人員線上出席。

臍帶血的臨床應用應用廣泛 應用更多 價值有待挖掘

臍帶血是留在臍帶和胎盤中的新生兒血液,因為它富含造血幹細胞,可用于血液和免疫系統等80多種主要疾病的治療,目前全球臍帶血的應用有近8萬例,我國臍帶血應用16000多例。

随着研究的深入,臍帶血在再生醫學領域的臨床研究也取得了階段性成果,這将為更多有嚴重問題的患者打開大門。

中外專家齊聚第八屆臍帶血大會,共同評價臍帶血應用"新未來"

據北京大學血液研究所副所長、臍帶血應用委員會主席劉開岩介紹,在兒科、臍帶血治療先天性疾病、代謝性疾病、遺傳性免疫缺陷病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在關節骨髓或外周血病的治療方法和機制等方面, 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中華醫學會血液學會會長吳德培表示,臍帶血可以做很多科學研究,還有很多未知數有待開啟,無論是基礎還是臨床,我們都有責任和義務對臍帶血做更好的研究,從中挖掘出臍帶血更大的價值。

70多位專家線上勾勒出臍帶血應用的"新方向"

據悉,本次臍帶血大會分為"亞洲臍帶血聯盟簡介"、"臍帶血移植在兒童疾病治療中的應用"、"臍帶血與臍帶血聯合移植治療血液系統疾病"、"臍帶血臨床研究"四大主題。

中外專家齊聚第八屆臍帶血大會,共同評價臍帶血應用"新未來"

東京大學醫學研究所的Tokiko Nagamura-Inoue教授介紹了亞洲臍帶血聯盟的發展,指出由于臍帶血含有造血幹細胞,免疫調節細胞等,是以具有造血重建,組織修複和免疫調節的潛力。使臍帶血成為細胞治療的重要資源。

中外專家齊聚第八屆臍帶血大會,共同評價臍帶血應用"新未來"

南韓漢陽大學醫學中心兒科醫生李英浩教授描述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期間的臍帶血采集和臨床研究。他總結了國際臨床病例,以證明來自臍帶血和臍帶血來源的免疫細胞在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及其并發症ARDS中的初步作用,其中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一項臨床研究試圖使用臍帶血源Treg細胞治療兩例由新冠狀動脈肺炎引起的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

中外專家齊聚第八屆臍帶血大會,共同評價臍帶血應用"新未來"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血液科的孫子民教授在"非臍帶血移植治療惡性血液疾病"課題中指出,亞洲臍帶血移植呈逐年遞增的趨勢,日本每年有1380多例, 占非血液移植的50%以上;孫子民教授指出,臍帶血移植并發症少,複發率低,對成人惡性血液病的治療效果好。對于臍帶造血幹細胞的未來發展,孫子民教授認為,臍帶血除了是非常好的優質細胞來源外,在組織修複和器官重建方面也有着非常好的應用前景,臍帶血不僅可以用于移植,還可以用于治療其他疾病。

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血液科陳佳教授以"單倍體臍帶血移植研究進展"為題,介紹了單倍體臍帶血移植臨床研究的臨床成果和中心的經驗,指出單倍體臍帶血移植結合了單倍體移植和臍帶血移植的優點, 既能抑制複發又能抑制感染,是一種很有前途的移植方法,未來需要通過大樣本的臨床研究進一步确認和研究。

在"臍帶血移植在小兒免疫缺陷病中的應用"專題中,複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副院長曉文教授指出,先天免疫性疾病患兒種類繁多,原發性免疫缺陷病患兒大多年輕輕,适合臍帶血移植。臍帶血治療有較好的前途,應繼續努力提高臍帶血移植的成功率,造福更多的患者和兒童。

上海兒童醫學中心血液/惡性良性腫瘤科陳靜教授在"臍帶血在先天性代謝性疾病中的應用"專題中指出,先天性遺傳代謝性疾病有500多種,其中大部分缺乏治愈手段,其中約20種遺傳代謝性疾病可以通過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臍帶血幹細胞在酶活性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是一種合适的移植選擇,而早期診斷對于提高療效至關重要,多學科醫生需要加強合作。對于粘性多糖的治療和造影劑酶的替代,建議盡快進行移植治療。上海市兒童醫學中心多學科移植治療棒狀多糖100餘例,存活率達95%,現在越來越多地采用臍帶血幹細胞進行治療。

中外專家齊聚第八屆臍帶血大會,共同評價臍帶血應用"新未來"

"丙酮酸激酶缺乏症,患病率很低,我們發現很多這種疾病必須通過臍帶血移植而受益,顯示出臍帶血的優勢突出,"北京京都兒童醫院醫學主任、血液學教授孫宇教授在"兒童丙酮激酶缺乏症"課題中說。臍帶血的應用對遺傳性疾病有非常明顯的優勢,特别是對兒童的生活品質和長期生存。

北京大學生殖中心重點實驗室血液學系朱曉輝教授、楊平教授分享了《胚胎診斷技術結合臍帶血移植技術治療粘膜多糖病例》的報告,目前,我國在進行胚胎HLA分型的同時,在家族譜系中開展單基因緻病基因檢測, 并選擇沒有生病并與孩子類型完全融合的胚胎以轉移到母親體内。同時,新生兒臍帶造血幹細胞也可以通過兒童幹細胞移植來治療。

在基礎研究中,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陳偉教授介紹,在缺氧缺血損傷的大鼠模型中,移植臍帶血和間質臍帶充血幹細胞的單個核細胞可以促進大鼠空間記憶的恢複,減少細胞凋亡,減少星形膠質細胞的數量,是以移植這兩個細胞是治療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良好替代療法, 這是非常有價值的。

<b>:"如果你有新聞線索,歡迎你向我們舉報,一旦被采用,就會有費用獎勵。新聞微信關注:ihxdsb,feedQQ:3386405712</b>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