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資料庫技術原理與應用教程》一3-2資料模型的四個世界

本節書摘來華章計算機《資料庫技術原理與應用教程》一書中的第3章 ,第3.2節,徐潔磐 操鳳萍 編著更多章節内容可以通路雲栖社群“華章計算機”公衆号檢視。

資料庫中的資料模型可以将複雜的現實世界要求反映到計算機資料庫中的實體世界,這種反映是一個逐漸轉化的過程,它分為四個階段,這四個階段被稱為四個世界。轉化過程由現實世界開始,經曆概念世界、資訊世界而至計算機世界,進而完成整個轉化。由現實世界開始,每到達一個新的世界都是一次新的飛躍和提高。

1)現實世界(real world)。使用者為了某種需要,需将現實世界中的部分需求用資料庫實作。此時,它設定了需求及邊界條件,這為整個轉換提供了客觀基礎和初始啟動環境。此時,人們所見到的是客觀世界中劃定邊界的一個部分環境,它稱為現實世界。

2)概念世界(conceptual world)。以現實世界為基礎做進一步的抽象形成概念模型,這是一次飛躍與提高。它分析現實世界中錯綜複雜的關系,去粗取精,去僞存真,最後形成一些基本概念與基本關系,并可以用概念模型提供的術語和方法統一表示,進而構成了一個新的世界——概念世界。在概念世界中所表示的模型都是較為抽象的,它們與具體資料庫、具體計算機平台無關,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集中精力構作資料間的關聯及資料的架構而不是拘泥于細節性的修飾。

《資料庫技術原理與應用教程》一3-2資料模型的四個世界

3)資訊世界(information world)。在概念世界的基礎上進一步着重于在資料庫級上的刻畫而構成的邏輯模型叫資訊世界。資訊世界與資料庫的具體模型有關,如層次模型、網狀模型、關系模型等。

4)計算機世界(computer world)。在資訊世界的基礎上緻力于在計算機實體結構上的實作,進而形成的實體模型叫計算機世界。現實世界的要求隻有在計算機世界中才得到真正的實體實作,而這種實作是通過概念世界、資訊世界逐漸轉化得到的。

在上面所述的四個世界中,現實世界是客觀存在,而其他三個世界則是經過人們加工而得到的,這種加工、轉化的過程是一種逐漸精化的、有層次的過程,如圖31所示。它符合人類認識客觀事物的規律。

下面将詳細介紹四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