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産品設計與開發(原書第5版)》—— 第2章 開發流程群組織 2.1 産品開發流程

本節書摘來自華章計算機《産品設計與開發(原書第5版)》一書中的第2章,第2.1節,作者:(美)烏利齊(ulrich, k. t.),(美)埃平格(eppinger, s. d.)著,更多章節内容可以通路雲栖社群“華章計算機”公衆号檢視

《産品設計與開發(原書第5版)》—— 第2章 開發流程群組織 2.1 産品開發流程

tyco公司是一家領先的傳感器和控制系統(包括家用和工業安全系統)制造商,該公司的産品之一是無線安全報警系統控制台(如圖表2-1所示)。tyco公司的進階經理希望建立一種通用的産品開發流程結構,以适合公司不同部門的産品開發,并建立産品開發組織,使tyco公司在激烈的市場競争中保持優勢。tyco公司面臨的問題包括:

所有項目共同的關鍵産品開發活動有哪些?

為了管理整個開發流程的各階段,需要設定哪些裡程碑和評審點?

是否存在适用于不同部門的标準開發流程?

不同職能領域的專家在開發流程中扮演何種角色?

是否應該根據項目或技術、商業職能将開發組織劃分為若幹小組?

本章提出了基本的開發流程以及這個流程如何适應一個特定的工業環境,它們有助于回答上述問題及相關問題。我們重點關注企業的不同職能部門在開發流程各階段的活動和貢獻。本章還解釋了産品開發組織的構成,并讨論為什麼不同類型的組織适合不同的環境。

一個流程就是一系列順序執行的步驟,它們将一組輸入轉化為一組輸出。大多數人比較熟悉實體流程,如:烤蛋糕的流程或組裝小汽車的流程。産品開發流程(product development process)是企業構想、設計産品,并使其商業化的一系列步驟或活動,它們大都是腦力的、有組織的活動,而非自然的活動。有些組織可以清晰界定并遵循一個詳細的開發流程,而有些組織甚至不能準确描述其流程。此外,每個組織采用的流程與其他組織都會略有不同。實際上,同一企業對不同類型的開發項目也可能會采用不同的流程。

盡管如此,對開發流程進行準确的界定仍是非常有用的,原因如下:

品質保證:開發流程确定了開發項目所經曆的階段,以及各階段的檢查點。若這些階段和檢查點的選擇是明智的,那麼,遵循開發流程就是保證産品品質的重要方法。

協調:一個清晰的開發流程發揮着主計劃(master plan)的作用,它規定了開發團隊中每一個成員的角色。該計劃會告訴團隊成員何時需要他們做出貢獻,以及與誰交換資訊和材料。

計劃:開發流程包含了每個階段相應的裡程碑,這些裡程碑的時間節點為整個開發項目的進度确定了架構。

管理:開發流程是評估開發活動績效的基準。通過将實際活動與已建立的流程進行比較,管理者可以找出可能出現問題的環節。

改進:詳細記錄組織的開發流程及其結果,往往有助于識别改進的機會。

基本的産品開發流程包括六個階段,如圖表2-2所示。該流程開始于規劃階段,該階段将研究與技術開發活動聯系起來。規劃階段的輸出是項目的使命陳述,它是概念開發階段的輸入,也是開發團隊的行動指南。産品開發流程的結果是産品釋出,這時産品可在市場上購買。

産品開發流程的一種思路是:首先建立一系列廣泛的、可供選擇的産品概念,随後縮小可選擇範圍,細化産品的規格,直到該産品可以可靠地、可重複地由生産系統進行生産。需要注意的是,盡管生産流程、市場營銷計劃以及其他有形輸出會随着開發的進展而逐漸變化,但是,識别開發階段的主要依據是産品的狀态。

另一種産品開發流程的思路是:将其作為一個資訊處理系統。這個流程始于各種輸入,如:企業的目标、戰略機會、可獲得的技術、産品平台和生産系統等。各種活動處理着開發資訊,形成産品規格、概念和設計細節。當用來支援生産和銷售所需的所有資訊建立和傳達時,開發流程也就結束了。

第三種思考方式是:将開發流程作為一種風險管理系統。在産品開發的早期階段,各種風險被識别并進行優先排序。在開發流程中,随着關鍵不确定性因素的消除和産品功能的驗證,風險也随之降低。當産品開發流程完成時,團隊對該産品能正常工作并被市場接受充滿信心。

圖表2-2也明确了在産品開發的每個發展階段,組織不同職能部門的主要活動和責任。由于市場營銷、設計和制造的角色貫穿于整個開發流程,我們選擇這三個角色進行詳細闡述。其他職能部門(如研究、财務、現場服務和銷售)在開發流程中的特定時間點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基本産品開發流程的六個階段是:

0.規劃:規劃活動通常被稱為“零階段”,因為它先于項目審批和實際産品開發流程的啟動。這個階段始于依據企業戰略所做的機會識别,包括:技術發展和市場目标評估。規劃階段的輸出是該項目的使命陳述,詳述産品目标市場、業務目标、關鍵假設和限制條件。第3章闡述了如何從廣泛的産品機會開始,開展資訊收集、評價和選擇工作。第4章對規劃過程進行了讨論。

1.概念開發:概念開發階段識别了目标市場的需求,形成并評估了可選擇産品的概念,然後選擇出一個或多個概念進行進一步開發和測試。概念是對一個産品的形式、功能和特征的描述,通常伴随着一系列的規格說明、對競争産品的分析以及項目的經濟論證。本書對概念開發階段(第5~9章)提出了一些詳細的方法。在下一節,我們将詳述該階段包含的主要活動。

《産品設計與開發(原書第5版)》—— 第2章 開發流程群組織 2.1 産品開發流程
《産品設計與開發(原書第5版)》—— 第2章 開發流程群組織 2.1 産品開發流程

圖表2-2 基本的産品開發流程,本表列出了六個階段,包括每個階段中關鍵職能的主要任務和職責

2.系統設計:系統設計階段包括産品架構(architecture)的界定,将産品分解為子系統、元件以及關鍵部件的初步設計。此階段通常也會制定生産系統和最終裝配的初始計劃。此階段的輸出通常包括:産品的幾何布局、産品每個子系統的功能規格以及最終裝配流程的初步流程圖。第10章讨論了系統設計中的一些重要活動。

3.詳細設計:詳細設計階段包括了産品所有非标準部件幾何形狀、材料、公差等的完整規格說明,以及從供應商購買的所有标準件的規格。這個階段将編制工藝計劃,并為即将在生産系統中制造的每個部件設計工具。此階段的輸出是産品的控制文檔(control documentation),包括:描述每個部件幾何形狀和生産模具的圖紙或計算機檔案;外購部件的規格;産品制造群組裝的流程計劃。貫穿于整個産品開發流程(尤其是詳細設計階段)的三個關鍵問題是:材料選擇、生産成本和穩健性(robust)。這些問題将在第12章、第13章和第15章中分别讨論。

4.測試與改進:測試與改進階段涉及産品多個試生産版本的建立和評估。早期(alpha,簡稱)原型樣機通常由生産指向(production-intent)型部件構成,“生産指向型”部件是指那些與産品的生産版本有相同幾何形狀和材料屬性,但又不必在實際生産流程中制造的部件。要對原型進行測試,以确定該産品是否符合設計并滿足關鍵的顧客需求。後期(beta,簡稱)原型樣機通常由目标生産流程提供的零部件構成,但裝配過程可能與目标的最終裝配流程不完全一緻。原型将進行廣泛的内部評估,通常也被顧客在其使用環境中測試。原型的目标通常是回答關于産品性能及可靠性的問題,以确定是否對最終産品進行必要的工程變更。第14章将對原型樣機的特性和應用做深入讨論。

試産擴量(production ramp-up):在試産擴量(或稱為生産爬坡)階段,産品将通過目标生産系統制造出來。該階段的目的是教育訓練員工、解決生産流程中的遺留問題。該階段生産出來的産品,有時會提供給目标顧客,并仔細評估以識别存在的缺陷。從試産擴量到正式生産的轉變通常是漸進的。在這個轉化過程中的某些點,該産品釋出并廣泛分銷。項目後評估(postlaunch project review)可能在釋出後的很短時間内進行,包括從商業和技術的視角評價項目,意在識别項目改進的途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