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産品設計與開發(原書第5版)》——2.2 概念開發:前端過程

本節書摘來自華章計算機《産品設計與開發(原書第5版)》一書中的第2章,第2.2節,作者:(美)烏利齊(ulrich, k. t.),(美)埃平格(eppinger, s. d.)著,更多章節内容可以通路雲栖社群“華章計算機”公衆号檢視

與其他階段相比,概念開發階段需要更多職能部門之間的協調,是以,本書提出的很多內建開發方法都集中于此。本節我們将概念開發階段擴充為我們所稱的前端過程(front-end process)。前端通常包含許多互相關聯的活動,其大緻的排序見圖表2-3。

整個流程很少以順序的(sequential)方式進行,即上遊活動結束之後,下遊活動才開始。實際上,這些前端的活動在時間上可以是重疊的(overlapped),也經常會發生疊代。圖表2-3中的虛線箭頭反映了産品開發流程中的不确定性。幾乎在任何階段,新擷取的資訊或結果都可能引發團隊回過頭重新開始先前的活動,這種對上遊已完成活動的重複被稱為疊代(iteration)。

《産品設計與開發(原書第5版)》——2.2 概念開發:前端過程

概念開發流程包括以下活動:

識别顧客的需求:該活動的目的是了解顧客的需求,并有效地傳達給開發團隊。這一步的輸出是一組精心建構的顧客需求陳述,列為階層化清單,大多數或所有需求的權重也列在其中。這項活動的方法見第5章。

建立目标規格:規格說明是産品必要功能的精确描述。它将顧客的需求轉化為技術術語。在開發流程的早期就要設定規格目标,其代表了開發團隊的期望。之後,這些規格将被進一步完善,以使其與産品的限制條件相一緻。這個階段的輸出是一系列的目标規格,它包含各參數的邊界值和理想值。第6章提出了建立規格說明的方法。

概念産生:概念産生的目的是深入探索可以滿足顧客需求的産品概念空間。概念産生包括:外部探索、團隊内創造性的問題解決以及各種解決方案的系統性探索。此活動的結果通常是10~20個概念,每個概念通常由一個草圖伴以簡短的描述性文本來表示。第7章較長的描述了這一活動。

概念選擇:概念的選擇是指對不同的産品概念進行分析和逐漸篩選,以确定最有前景的概念。這一流程通常需要多次疊代,可能會産生新的概念并不斷完善,詳見第8章。

概念測試:對一個或多個概念進行測試,以驗證顧客的需求是否得到滿足并評估産品的市場潛力,找出在下一步開發中需彌補的缺陷。如果顧客反映不好,開發項目可能會終止,必要時可重複一些早期的活動。第9章闡述了該活動的相關方法。

确定最終規格:當一個概念被選擇和測試後,先前設定的目标規格将再次确認。在這個時間點,該團隊必須确定參數的具體值,以反映産品概念的固有限制、通過技術模組化識别的限制條件以及成本和性能之間的權衡。第6章詳細闡述該活動。

項目規劃:這是概念開發的最後活動,在該活動中,團隊将編制詳細的開發進度計劃,制定項目進度壓縮的戰略,并識别完成項目所需的資源。可把前端活動的主要成果編寫成“合同書”(contract book),該合同書包含:使命描述、顧客需求、所選概念的細節、産品規格、産品的經濟分析、開發進度計劃、項目人員配置和預算。合同書将團隊與企業進階管理者之間達成的一緻意見文檔化。第18章論述了項目規劃的方法。

經濟分析:開發團隊通常在财務分析師的支援下建立新産品的經濟模型。該模型用于判斷整個開發項目繼續開展的合理性,并解決具體的權衡問題(如:開發成本與制造成本之間的權衡)。經濟分析是貫穿整個概念開發階段的活動。在項目開始之前就要開展早期的經濟分析,随着更多資訊的獲得,分析工作也會不斷更新。這項活動的相關方法見第17章。

競争性産品的标杆比較:對競争産品的了解是對新産品正确定位的關鍵,也為産品和生産流程的設計提供了豐富的創意來源。競争性标杆比較(benchmarking)可以支援前端過程的許多活動,有關内容詳見第5~9章。

建立、測試模型和樣機:概念開發流程的每一個階段都涉及各種形式的模型和樣機。這些模型可能包括(但不限于):早期幫助開發團隊驗證可行性的概念驗證(proof-of-concept)模型;可以向顧客展示以評估人體工程學和風格的形式化(form-only)模型;用于技術權衡的表格模型;用來設定穩健性(魯棒性)設計參數的實驗測試模型。對模組化、原型化和測試相關方法的讨論貫穿了本書,包括第5~7章、第9章、第11章、第14章和第15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