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一般認為:
軟體生存周期各個階段活動的産物經審批後即可稱之為軟體配置項。 軟體配置項包括:
①與合同、過程、計劃和産品有關的文檔和資料;
②
源代碼、
目标代碼和
可執行代碼;
③相關産品,包括軟體工具、庫内的
可重用軟體、外購軟體及顧客提供的軟體等。
在軟體建立時變更是不可避免,而變更又加劇了項目中軟體工程師間的混亂。之是以産生混亂,是因為在
進行變更前沒有仔細分析,或沒進行變更控制。babich曾經這樣說過:“協調軟體開發使得混亂達到最小的技術叫
配置管理。配置管理是一種辨別、組織和控制修改的技術,目的是使錯誤達到最小并最有效地提高生長率。
軟體配置管理,叫scm,它應用于整個軟體工程過程。因為變更在任何時刻都可能發生,是以scm活動的目标就是為了:
(1)辨別變更;
(2)控制變更;
(3)確定變更正确地實作;
(4)向其他有關的人員報告變更。
軟體配置管理是貫穿整個
軟體生存周期的一項技術。它的主要功能是控制軟體生存周期中軟體的改變,減少各種改變所造成的影響,確定軟體産品的品質。正确應用軟體配置管理是開發高品質軟體所不可缺少的。軟體配置管理的過程是軟體開發過程中品質管理的精髓。
軟體配置項是作為配置項識别活動的産出物,cmmi中要求有文檔化的配置項識别準則,根據準則來進行配置項識别,列出配置項清單,給與配置項唯一的編号、名稱等,并标明配置項的一些重要屬性,如:它的存儲位置、它的負責人、對應源碼語言、受控級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