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在越南戰争期間,美軍上尉威拉德接到總部的指令, 去尋找脫離了美軍的科茨上校,把他帶回來或者是殺了他。科茨曾經有着輝煌的曆史,但如今卻已陷入瘋狂。他在越南境内建立了一個獨立王國,推行着野蠻、血腥、非人的殘暴統治,還不時地向美軍進行瘋狂的近乎妄語的廣播宣傳。威拉德率領一小隊士兵沿着湄公河逆流而上,穿越叢林前往越南。在尋找科茨上校的過程中,威拉德幾乎橫穿了整個越南戰場。他目睹了種種暴行、恐怖、殺戮與死亡的場景,深深地受到了震撼。在不斷的殺戮之中,威拉德也幾乎變得瘋狂 。
終于來到了科茨的恐怖王國。他們落入了科茨的手中,受到了嚴酷的折磨。但這卻也使威拉德得以直接面對科茨。科茨本可以殺死威拉德,但他卻沒有這樣做,他借助威拉德的手完成了渴望已久的死亡,終于從這個瘋狂的世界中得以解脫。而威拉德也深深地體會到了人類心中的邪惡與黑暗,體會到了邪惡所引起的瘋狂。土著們跪倒在他面前,他實際上已取代了科茨。 對這一切感到由衷地厭惡的威拉德拉起同伴,登船離去。科茨的瘋狂被制止了,但在整個越南戰場上,恐怖與殺戮仍然在瘋狂地進行着。
關鍵詞:
戰争 人性的黑暗

這是一部黑暗的電影,這也是一部光明的電影。
這是一部反越戰的電影,這也是一部對所有戰争進行控訴的電影。
也許是巧合,當911事件發生時,這部電影也在當年重映了,重映的版本時長3小時16分,把以前一些考慮到當時觀衆無法接受的影像增加了進去,使這一部偉大的作品更加豐滿,重映時收獲好評不斷,同時也讓美國人再一次反思了戰争的後果。
根據美國預算與管理辦公室(omb)的統計,越南戰争(1965-1973年)的官方實際軍事支出是1347億美元,65萬名軍人參戰,死亡5.8萬,30萬人受傷,2500人失蹤。"戰争創傷綜合症"更是導緻許多歸國後的榮民自殺,自殺的原因是什麼,也許這部電影可以給出一部分答案。
在一片戰争的火海中,影片拉開了帷幕,有人為和平而生,有人為戰争而生,為戰争而生的沒有戰争則無法去适應現實的生活,在旅館裡的威拉德在等着,期待重回戰場,已經處于崩潰的邊緣,對于他來說,也許生來就是要成為一名戰士。
在行将崩潰時,等來了一個任務,原來另一名軍官在戰争中比他更加瘋狂,科茨上校曾經是美軍的驕傲,屬于精英中的精英分子,但是戰争已經讓他變得瘋狂和殘暴,在美軍一些高官看來,這是已經脫離了控制的定時炸彈,那隻有派人去解決這枚炸彈,而威拉德終于可以重回戰場去解決定時炸彈。
重回戰場,他能找回自己嗎?
隻聞其聲,未聞其人,科茨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是不是如同上級口中說的那樣瘋狂,在近三個多小時的電影中,前2個半小時,威拉德一邊穿過越南戰争,一邊不斷的通過資料去建構這個人,資料中顯示他是一個如此完美的人,但是為什麼會變得殘暴和瘋狂呢?
戰争到底給戰士們帶來的是什麼?如今當許多美國人開始回味這場美國參加了十多年的戰争,為什麼會敗得如此慘烈是許多人想了解的,原因可能很多,電影則通過一些側面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戰争與沖浪誰重要
美國在越戰中的行動代号據說有上千号,而弧光行動則是其中一個,當一行人在威拉德的帶領下逆河而上時,剛好趕上了次行動中的一處,而行動的長官與其說是在打仗,不如說是在遊戲人生,把戰争當成遊戲來看待,給每一個死亡的敵人發一個死亡撲克,告訴來人他們在和誰作對,要轟炸遠端的叢林,不是因為可能有敵人,隻是擔心有人,那就先炸了再說,讓他有足夠的空間呼吸自由的空氣。
一邊是登陸轟炸,一邊安慰老百姓說我們是來幫助你們的,正如一幫官兵跑到一個村莊中,說因為有土匪是以我們來幫助你,幫助的辦法就是先燒殺搶一陣,然後再給點面包大米,先大棒再溫柔,面對毀壞的一切,這到底是破壞還是幫助呢?
天上飛機吊着一隻牛從天飛過,一群士兵在牧師的帶領下祈禱上天給賜予食物,晚上再吃着美味的牛排,食物真的是從天上帶下來的,不過不是上帝,是用自己的飛機從一群百姓手中拿來的。
聽說威拉德要去的地方是個沖浪聖地,那不管是不是有危險,愛好沖浪的老大命運直升飛機回總部選擇一個好的沖浪闆,準備去沖浪了,與其說是去打仗,不如說是去沖浪。
原來看上去一片祥和的村莊因為美軍的到來變成了一片火海和戰場,最主要的原因不是護送威拉德過來,是自己過來沖浪,戰争變成了自我愛好的幌子,在現代化武器的打擊下,村莊裡的越共根本沒辦法抵抗,但是受到的損失也不小,有平民拿着炸彈沖進直升飛機,這場戰争也許打擊了敵對勢力,但是平民受的損害會更大。
為什麼美國在越南的戰場上無力回天的原因也在于,當戰争無差别進攻的時候,受到傷害的平民可能就會變成下一個潛在的敵人,而這樣的敵人會無窮無盡的産生。
威拉德看不下去,到了目的地把上校的沖浪闆帶走,結果還被上校開着直升飛機在河上喊話還回沖浪闆,戰争原來就是一場遊戲而且,戰争不重要,沖浪是件重要的事,特别是有一個好的沖浪闆更重要。
封面女郎的光鮮與卑微
逆河而上的過程,威拉德不斷的繼續讀着科茨的過往,疑問一個接着一個,他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為什麼已經離開了越南戰場卻執意要傳回越南戰場,他看到了什麼,又想要做什麼,一切都在疑惑中。
戰争的殘酷性才看完,戰争的戲劇性又來了,威拉德路過了一個娛樂場,為了所謂的行動慶祝開了一場歡迎各位小姐的演出,極具誘惑的演出結果變成了一場鬧劇,舞台上這些小姐們活得光鮮亮麗,做出各種簡單卻誘惑力的動作,但是真實卻隐藏在黑暗中。
光鮮和卑微是對好姐妹。
有時光鮮的表面可能有着令人無法想象的背後,兩桶汽油的代價,在威拉德置換之下,換來了給隊員們與這些女郎共度春宵的機會,有人樂意,有人拒絕,不管樂意與拒絕,小姐們無法拒絕這樣的事,她們隻是戰争的武器之一,安慰這些大兵孤獨的心,但是這些女孩子的心誰來安慰,nobody。
戰争已經讓愛情走開,在這裡隻有一夕歡樂,卻沒有長久的愛情。
戰争與無辜
上校為了沖突,可以随時發動一場不需要事先規劃的戰鬥,而在戰鬥中平民百姓也一樣遭受苦難。
在戰争中,沒有哪一個可以大言不慚的說自己是幹淨的。當面對一個平民百姓的船隻時,有人堅持要去檢查一下,而在戰争這個無形的魔力壓迫下,結果是走火了,隻是平民百姓的船隻而且,但是卻被這一小隊人屠殺。
當最後一個姑娘還有一口氣的時候,這些人又要開始發揮人道主義精神,把姑娘送到最近的友軍手中搶救,而威拉德卻最終補上一槍,徹底的把這塊遮羞布撕開,已經殺了這麼多人,還要在乎這一個?
戰争的殘酷性就在于,敵人和無辜的如何去厘清,當無差别轟炸時,一切慈悲都是虛幻的,殘留下來的隻有戰争的殘酷性。
殖民者的夕陽
當在武力跑到别人的土地上,占據了一塊地然後開始宣布,這是我的地盤,我的地盤我做主。
一群法國人固執的堅守在據說是父輩打下來的土地上,堅稱這是我的家園,永遠不會失去這片土地。
但這個世界已經不一樣了,無論是美國人還是法國人,終究不是這一片國土的人民,他們隻能是一個外來者。法國人的情懷可能正是美國一些政客們的心思,我們是來幫助這些人的,我們不是來殖民的,我們是有着偉大理想的人。
而沖鋒陷陣的人隻是一群沒有目标,沒有理想,在越南戰争上以戰争為樂,以他土當作故土,并假裝營造出家的氛圍,但這裡到底是不是家呢?
有些軍人想回家,有些軍人把這裡當作樂園,那些舞台上被迫表演的八月小姐們想回家,但是命運并不在自己的手中,而在于一些政客的手中。
穿越了幾乎所有越南的美軍戰場,這一行人終于來到了目的地,一路上威拉德研究的人終于要揭開真實面目了。
在這個小國度裡,并沒有詩人,隻有一個神,那就是科茨上校,遍布營地的死者都在述說着一個事實,生命在這裡隻把握在一個人的手中,要你生,你就生,要你死,你就得生,并沒有任何理由可談。
在科茨的心目中,這一切太恐怖了,但是自己卻無法擺脫這樣的困境,是以明明有無數機會可以殺掉威拉德,但是卻并沒有這樣做,他倒是希望通過威拉德的手讓自己能夠逃避這無邊的恐懼。
他們兩者實在太相像,而事實正是如此,當終極掉了科茨後,威拉德在一群盲目崇拜的原著民眼中又變成了如同科茨般的存在,但是腦海中的那個恐怖的回響,卻是促使威拉德離開了這個獨立的王國。
科茨說過的那個故事,當他們去給一幫農村的孩子種牛痘時,當再回去時卻看到一堆曾經種過牛痘的小孩子們的胳膊,好心為什麼會帶來更殘忍的事?
一隻手拿着槍,一隻手拿着鮮花說我是來幫助你們的,在這些被幫助的人眼中,也許離得遠遠的,不要來幹涉才是最大的幫助。
但是,政客們不這樣想,戰争不這樣想,哪怕有一兩人要這樣想的時候,隻能變成他人眼中的瘋子,瘋狂的不是某個人,瘋狂的是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