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淮安特産6(漣水雞糕)

#淮安頭條# #新作者扶植計劃 第二期# #我要上頭條#

今天給大家帶來新一期的特産,它和捆蹄出自同一個地方,是當地三大特産之一。

漣水雞糕是漣水地區傳統糕類特産。雞糕細嫩,造形雅緻,營養豐富,深受老人喜愛。制作雞糕是以雞胸脯肉為主料,配之以适量的鮮蝦仁、雞蛋、山藥、豆粉、蔥姜汁等輔料,加上十多種調味品制作而成。

淮安特産6(漣水雞糕)

“漣水三件寶,曲酒捆蹄加雞糕”。這是遠近人們對漣水飲食文化的概括和評價。提起漣水雞糕,還有一個故事呢。相傳當年乾隆皇帝下江南路過漣水時,饑腸辘辘,竟聞有無素雞可吃。這雞本來就屬葷,天下哪來的素雞?可偏偏漣水城有位姓姚的師傅絞盡腦汁,真的做出一盤晶瑩透明,粉嫩如酥的“素雞”,吃得皇帝老子頭上都冒出蒸汽來,一邊贊不絕口,一邊大談其“與民同素”的好處,漣水雞糕從此出了名。

淮安特産6(漣水雞糕)

雞糕又叫“素雞”,不僅與乾隆皇帝的傳說有關,還取其口味清雅、色澤鮮明。又因為它粉嫩如酥,細膩上口,人們還稱之為酥雞。作為漣水城鄉獨創的傳統名菜,它已有 200多年的曆史。每逢過年過節,各地朋友紛紛來漣,以一嘗漣水雞糕為幸,特别是漣水的海外遊子們,不惜迢迢千裡,或返鄉,或捎信,以“食之為幸”,大有“鲈魚堪脍”之奇情。80年代中期,客居台灣的漣水籍名人顧祝同曾托人回家鄉捎兩樣特産,其中之一就是漣水雞糕。

淮安特産6(漣水雞糕)

制作雞糕是以雞胸脯肉為主料,配之以适量的鮮蝦仁、雞蛋、山藥、豆粉、蔥姜汁等輔料,加上十多種調味品制作而成,其主要工序是把雞胸脯肉與噘魚肉放在清水裡浸泡去掉血水,使之潔白如玉,然後撈起晾幹斬成肉泥把雞蛋清放在肉泥裡,再把撲碎的山藥,,鮮蝦仁與鮮粉及調味品一起放人,充分攪拌使之均勻,成為粘性較強的白色糊狀,按一寸左右的厚度推在籠上備蒸。将蛋黃放人備留的少許肉湖内攪拌,成為黃色糊狀,再均勻地攤在籠中的肉糊上面,小火蒸熟,取出冷卻後即成雞糕。切成半尺見方的塊子備用,待到做菜時,再用刀将塊子切成薄而透明的片子,開水下鍋,一滾即盛盤,你就可以品嘗到名聞遐迩的美味佳肴了。

淮安特産6(漣水雞糕)

做雞糕在配料、用刀、拌工、火工上都十分考究,放多少雞肉、雞蛋、豆粉、山藥等輔料以及調味品的比例全在師傅的掌握之中,不能用昔油,不能直接放蔥姜汁,否則,将影響雞糕的色澤與細度。刀工是做雞糕的關鍵,主輔料斬得越細越好,做好的雞糕口感就越嫩越豐富。至于用火,大小緩急以及用什麼燃料,都對雞糕的品質有所影響,其中奧妙不一而足。

漣水雞糕的特點是嫩、細、素、鮮、明,它色澤黃白相間,晶瑩透明,味道鮮美,營養精良,清爽雅淡,細膩如膏,嫩而不化鮮而不散。它的吃法多種多樣,既可當主菜,又可為配料;既可燒、扣,又可炒還可以做羹、;既可切成片、丁,又可剖成條塊,花色繁多燴,不拘一格。燒雞糕的時候先将青菜、竹筍、烏賊、針菇等輔料烹制好,再将片狀雞糕放人,盛盤時将雞糕一片片平放于中間成.椎狀浮沒在湯汁中,邊上點綴着各色箱菜,吃起來層層盛絕,街上面下,别有情趣。扣碗是把雞錢切成片狀整齊地經括在盆中,看上去滿眼全黃,吃起來片片翻白,由邊及裡。層層疊進.使人的感受達到飽和狀态。而切成小丁和蘑菇等一起炒三鮮或者做成羹湯,味道同樣“好極了”。

這個特産也是可以帶走的地方特色美食哦!

好啦朋友們,這一期的特産就到這裡了。

下一期為大家帶來淮安漣水三大寶的大哥“曲酒”歡迎大家評論,點贊,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