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世太保:恐怖史》作者:雅克·德拉魯
蓋世太保對抗軍隊 (4)
馮·弗裡奇從未受到過公開批評。他的性格看似純潔,但誰知道呢...這些模糊的懷疑和恐懼給士兵們帶來了壓力,就像他們擔心與蓋世太保公開對抗一樣,蓋世太保無疑是這起事件的幕後黑手。氣氛持續了幾天。
一個殘酷的決定最終結束了這一切。2月4日,元首的秘密訓示來了。希特勒在廣播講話中宣布布隆伯格離開陸軍部。他已經退休,但沒有給出離開的理由。至于陸軍總司令馮·弗裡奇,他"出于健康原因要求撤換指揮權"。希特勒向德國人民宣布,他已決定廢除戰争部,将軍隊置于他的直接控制之下,盡管他已經是總統府的最高指揮官。他在1934年承諾将所有與軍事有關的計劃送出戰争部準許,現在已經無效。
用貝克将軍取代馮·弗裡奇是正常的,但他在1934年的一次演講中不夠小心,冒犯了希特勒。"沒有什麼比沉迷于自發的靈感更危險的了,"他談到軍隊複興的願望時說。衆所周知,希特勒依靠他的"優秀直覺"。這些話惹惱了元首,貝克丢了工作。馮·賴歇瑙沒有被任命,盡管他是所有将軍中最納粹的,因為希特勒無論如何都不希望政治家擔任軍官。正如戈林所說:"第三帝國的将軍們無權從事任何政治活動。當時的東普魯士軍區司令馮·布勞西奇取代了馮·弗裡奇。最終,希特勒成立了一個新的組織,即國防軍最高司令部,或武裝部隊最高司令部,凱特爾将軍擔任其首長。凱特爾以溫順著稱,這為他赢得了軍隊中的綽号。

沃爾特·馮·布勞希奇,1938年至1941年任納粹德國陸軍總司令。
Ty3其他将軍被解除指揮權,44人被調職或退役,一些進階軍官遭受了同樣的命運。那些冒犯蓋世太保的人,或者被認定為反動派、君主主義者或認真的信徒的人,都是受害者。這場不流血革命的受益者之一是古德裡安将軍,他是一名機械化戰鬥專家,被任命為當時唯一的裝甲部隊第16集團軍的指揮官。
受影響的不僅是士兵,還有他們的朋友也未能幸免。外交部長馮·紐維特(von Newitt)被解雇,由鐵杆納粹分子約阿希姆·馮·裡本特洛夫(Joachim von Ribentlof)接任。三位大使,羅馬的哈塞爾,維也納的馮·巴本和東京的馮·迪克森被替換。戈林夢寐以求的戰争部門從他手中逃脫,他被任命為元帥作為安慰。他還成為德國最高軍事指揮官。最後,1937年11月從經濟部辭職的沙赫特博士由芬克先生接替。在德國,每個人都知道Funk是同志。
約阿希姆·馮·裡本特洛夫,納粹德國外交部長,1938-1945年。
希姆萊和海德裡希煞費苦心地不讓自己卷入陰謀的真相被曝光。盡管如此,士兵們還是找到了一些線索。很快,他們重建了故事的開始:一切都基于相似的名字。真正的罪魁禍首是一位退休的騎兵上尉馮·弗裡施,他的名字不是字母t。他的較高價的電梯大廈毫不費力地在利希特費爾德的東端被發現,他在那裡住了十年。但船長卧床不起,病得很重。他的管家說,蓋世太保于1月15日抵達,比勒索者施密特與馮·弗裡奇将軍對峙早九天。
第二天,士兵們被派去拘留病人,但蓋世太保在前一天晚上将他轉移,幾天後他就死了。在司法部官員的幫助下,調查人員了解到,馮·弗裡施的銀行賬戶于1月15日被蓋世太保扣押,以及撤回記錄和所有信件。與此同時,馮·弗裡奇将軍的前軍人——一名中士兼将軍——在菲爾斯滕瓦爾德的軍營被蓋世太保綁架,他們試圖強迫他發表模棱兩可的言論。将軍的管家在她度假的省份被捕,并以同樣的方式被"盤問"。1月24日,在前往總理辦公室之前,施密特被帶到戈林的家中,希姆萊和戈林自己解釋說,除非他"認出"他後來将要面對的将軍,否則他們承諾他會死得很醜。
結果,将軍們有一系列确鑿的證據證明這個陰謀是由蓋世太保策劃的。他們會要求希特勒賠償馮·弗裡奇将軍,并對蓋世太保上司人實施制裁嗎?當希特勒受到揭露這些做法的威脅時,他怎麼能拒絕正義呢?但将軍們的抗議是學術性的,因為他們知道他們無法玩弄德國政治。然而,他們得到了他們所要求的"賠償",馮·弗裡奇要求的軍事法庭已經開庭。法庭的組成很奇怪:馮·弗裡奇的繼任者、海軍新任司令馮·布勞契奇、清洗的兩個主要受益者雷德爾、兩名軍事法官和戈林元帥本人都是策劃大師。
軍事法庭于3月10日開庭,時間很短。中午,一名副手帶來了希特勒的休會令,并把戈林、布勞契奇和雷德爾召到總理辦公室。
這一戲劇性事件的背後是什麼?答案在36小時内出現。3月12日,德軍越過奧地利邊境。那天晚上希特勒在林茨,第二天在維也納。F-FDT在雷鳴般的掌聲中向前邁進。他們怎麼能抱怨蓋世太保的方法呢?他們怎麼能要求恢複馮·弗裡奇的職務呢?
1938 年 3 月 14 日,希特勒驅車進入維也納市。
然而,3月17日,軍事法庭恢複了開庭,并繼續質疑敲詐勒索者施密特。戈林強迫他回答問題,要求他說出"真相",并承諾不會傷害他的生命。根據寫得很好的劇本,施密特承認他犯了一個錯誤。他最初以為是總司令馮·弗裡奇,但後來發現自己錯了,但由于害怕報複,他不敢承認。一場喜劇結束了。軍事法庭認定馮·弗裡奇是一系列令人遺憾的誤解的受害者,并宣告他無罪。沒有人要求希姆萊和海德裡希出現,也沒有人敢召喚他們。至于施密特,蓋世太保幾天後開槍打死了他,盡管戈林在法庭上保證他不會受到傷害。像範德盧布一樣,他扮演了這個角色,但不得不消失。
雖然馮·弗裡奇被"安怨",但他沒有被召回現役。當他提前退休時,他可能一直在想他在1937年底與魯登多夫的談話。和他的老闆邁克爾·布隆伯格(Michael Bloomberg)一樣,弗裡奇堅稱自己得到了元首的信任。魯登多夫回答說:"那麼他很快就會背叛你。"1937年12月22日,當布隆伯格和弗裡奇跟随魯登多夫的棺材時,沒想到他的預言會如此迅速地實作。
馮·弗裡奇的結局相當奇怪。他的行動計劃是在 1939 年 9 月入侵波蘭期間通過的。沖突的是,他退休後被迫繼續采取這些軍事行動。他受不了了,不得不坐在參謀車裡,跟着他以前的炮兵團走,因為他還是那個炮兵團的名譽上校。他在華沙圍城戰中被殺,許多人認為他是被蓋世太保謀殺的。他的葬禮是如此隆重,以至于為死者伸張正義比為活人伸張正義要容易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