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後,孔子的地位得到了空前的上升,而後曆代王朝都奉孔子為先師,其後人也終生世襲衍聖公這一爵位。在世人的眼中,封建時代孔子的近支後裔都是顯赫一時的人物。

但事情就怕細究,筆者整理了一些關于衍聖公的資料和一些孔聖人家後代的轶事,才知道聖人後裔也并非代代人皆顯赫。
孔子在封建時代被尊為“大成至聖先師”,他的後裔被賜封公爵,并且世襲罔替,号稱“文官之首”,在明清時期,“衍聖公”可以在紫禁城内騎馬,與皇帝并行,除了有山東曲阜有“衍聖公府”外,北京也有其官邸。現在西單太仆寺街,還依稀可窺“聖公府”的舊貌。
盡管孔子後裔号稱“天下第一家”,但孔子後裔也并非人人顯赫。學習書法的人大約都知道“玉虹樓碑帖”這一珍寶,其作者便是孔聖近支後裔孔繼涑。
孔繼涑勤奮治學才華過人,曾主持孔府事務,後來由于北京皇宮中有人觀測天象,算到孔繼涑要篡真龍天子皇位。在位的乾隆皇帝便立即派人抄其家,而孔府也把他驅逐出族。從此,他十年未下其居“玉虹樓”,而專心研習書法,集曆代名家書法精工摩刻,輯為“玉虹樓碑帖”達584塊之多。
其中法帖分14類,分“玉虹樓帖”“玉虹樓鑒真”“谷園摩石”等,法帖卷為乾隆時書法家張照以行、草、楷多種字型書寫,張照在乾隆時負書名,據說受到乾隆皇帝欣賞,常為乾隆代筆。孔繼涑晚年蟄居北京,以長年憂郁竟客死他鄉,他的後代世世冠以“罪人之家”,受盡淩辱。
孔繼涑的胞兄孔繼汾遭遇則更為凄慘。孔繼汾以衍聖公親叔身份主持孔家事務,又苦心研究孔氏家族禮儀、典章,著述甚豐。14歲成貢生,後又到北京任國子監中書、軍機處行走等職。
當時文字獄之風正盛,未料有人将他著述中的一句話“于區區複古之心”說成是對清朝制度不滿,山東巡撫便星夜将孔繼汾押到省衙審訊,後又奉乾隆旨意将其押解到北京交刑部與大學士九卿“嚴加審訊”。
雖孔繼汾一再解釋,但仍被從重發配伊犁充軍,當時孔繼汾已經六十多歲,不久就死在充軍路上,他的兒子孔慶森為清代著名漢學家,其著作為當時的學人所重視,但由于父親之故,一生亦不得志,頗為落魄。
再有《桃花扇》之作者孔尚任,也是孔聖後裔,生前亦不得志。他自北京當過國子監博士,曆時九年寫成《桃花扇》,轟動京門,遂引起朝廷不悅。據說康熙帝曾連夜派人向孔尚任索取稿本,“禦覽”之後,旋被罷官。
但孔尚任相比孔繼涑、孔繼汾兄弟的命運要強多了,總算是平安回到故裡、葉落歸根。他的墓至今還在曲阜孔林之中。
而當年的孔繼涑被開除族籍,死後是不能入孔林的,隻能葬在孔林之外的野地裡,這也算是舊時代斯文掃地的一段痛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