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孔子的地位得到了空前的上升,而后历代王朝都奉孔子为先师,其后人也终生世袭衍圣公这一爵位。在世人的眼中,封建时代孔子的近支后裔都是显赫一时的人物。

但事情就怕细究,笔者整理了一些关于衍圣公的资料和一些孔圣人家后代的轶事,才知道圣人后裔也并非代代人皆显赫。
孔子在封建时代被尊为“大成至圣先师”,他的后裔被赐封公爵,并且世袭罔替,号称“文官之首”,在明清时期,“衍圣公”可以在紫禁城内骑马,与皇帝并行,除了有山东曲阜有“衍圣公府”外,北京也有其官邸。现在西单太仆寺街,还依稀可窥“圣公府”的旧貌。
尽管孔子后裔号称“天下第一家”,但孔子后裔也并非人人显赫。学习书法的人大约都知道“玉虹楼碑帖”这一珍宝,其作者便是孔圣近支后裔孔继涑。
孔继涑勤奋治学才华过人,曾主持孔府事务,后来由于北京皇宫中有人观测天象,算到孔继涑要篡真龙天子皇位。在位的乾隆皇帝便立即派人抄其家,而孔府也把他驱逐出族。从此,他十年未下其居“玉虹楼”,而专心研习书法,集历代名家书法精工摩刻,辑为“玉虹楼碑帖”达584块之多。
其中法帖分14类,分“玉虹楼帖”“玉虹楼鉴真”“谷园摩石”等,法帖卷为乾隆时书法家张照以行、草、楷多种字体书写,张照在乾隆时负书名,据说受到乾隆皇帝欣赏,常为乾隆代笔。孔继涑晚年蛰居北京,以长年忧郁竟客死他乡,他的后代世世冠以“罪人之家”,受尽凌辱。
孔继涑的胞兄孔继汾遭遇则更为凄惨。孔继汾以衍圣公亲叔身份主持孔家事务,又苦心研究孔氏家族礼仪、典章,著述甚丰。14岁成贡生,后又到北京任国子监中书、军机处行走等职。
当时文字狱之风正盛,未料有人将他著述中的一句话“于区区复古之心”说成是对清朝制度不满,山东巡抚便星夜将孔继汾押到省衙审讯,后又奉乾隆旨意将其押解到北京交刑部与大学士九卿“严加审讯”。
虽孔继汾一再解释,但仍被从重发配伊犁充军,当时孔继汾已经六十多岁,不久就死在充军路上,他的儿子孔庆森为清代著名汉学家,其著作为当时的学人所重视,但由于父亲之故,一生亦不得志,颇为落魄。
再有《桃花扇》之作者孔尚任,也是孔圣后裔,生前亦不得志。他自北京当过国子监博士,历时九年写成《桃花扇》,轰动京门,遂引起朝廷不悦。据说康熙帝曾连夜派人向孔尚任索取稿本,“御览”之后,旋被罢官。
但孔尚任相比孔继涑、孔继汾兄弟的命运要强多了,总算是平安回到故里、叶落归根。他的墓至今还在曲阜孔林之中。
而当年的孔继涑被开除族籍,死后是不能入孔林的,只能葬在孔林之外的野地里,这也算是旧时代斯文扫地的一段痛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