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節書摘來異步社群《實施cisco統一通信管理器(cipt2)》一書中的第1章,第1.4節,作者: 【美】chris olsen 譯者: 劉丹甯, ccie#19920 , 盧銘 , 陳國輝 , 田果 責編: 傅道坤,更多章節内容可以通路雲栖社群“異步社群”公衆号檢視。
實施cisco統一通信管理器(cipt2)
在多站點部署環境中,站點間是通過ip wan(有時也通過man,如城域以太網)互相連接配接的。而wan鍊路的帶寬是比較有限的,而且往往價格昂貴。是以,我們的目标是希望能夠将可用帶寬盡量高效地加以利用。是以,我們可以使用内容過濾、防火牆功能和通路控制清單(acl)來過濾掉ip wan鍊路上的那些不必要的流量。另外,也可以考慮通過優化帶寬來實作ip wan網絡的提速。因為隻要網絡中出現了擁塞的情況,就必然會影響網絡的性能,解決的方法是在網絡中部署qos技術。
對于cisco音頻資料包來說,語音流是連續而且能夠預測的。一般來說,為了有效利用帶寬,在wan鍊路上往往使用g.729編碼。相比之下g.711音頻編碼需要64 kbit/s,而将g.711語音采樣資訊封裝進ip/udp/rtp標頭需要16 kbit/s,另外還要加上前面封裝的二層頭部資訊。
語音每20毫秒采樣一次,是以每秒采樣50個資料包(pps)。ip頭部是20位元組,udp頭部是8位元組,rtp頭部是12位元組。這一共40位元組的頭部資訊必須轉換成比特數來計算資料標頭部的速率。由于1位元組是8比特,是以40位元組乘以8等于320比特。這320比特以每秒50次的速率進行發送,也就是每20毫秒發送一次(1毫秒是0.001秒,20除以1000等于0.02)。是以:
注釋:
相比于資料應用,語音資料包對帶寬的利用可謂溫和。資料應用會占滿以太網資料幀的最大傳輸單元(mtu)(1518位元組或9216位元組,後者是啟用了巨型幀的情況)。相形之下,語音資料包則比較小巧(當采樣率為預設的20毫秒時,g.729為60位元組,g.711為200位元組)。
在圖1-2中,會議橋被部署在了主站點中,遠端站點則沒有部署會議橋。如果遠端站點中的3台ip電話需要加入電話會議,它們的rtp流就會穿越wan網絡發送給會議橋。然後,會議橋會将接收到的音頻(無論使用軟體還是硬體)流量混合在一起,通過ip wan将3個互相獨立的單點傳播音頻流發回給ip電話。會議橋會從發送給接收方的獨立rtp流量中清除掉接收方的語音,這樣就不會由于wan鍊路傳輸過程以及混合rtp音頻流過程導緻的延遲,而使使用者聽到回聲了。

集中式部署的會議資源會影響到帶寬、延遲以及語音網絡的性能。每個g.711 rtp資料流都需要80 kbit/s(還要算上二層的頭部資訊),于是這次語音會議總共需要消耗240 kbit/s的ip wan帶寬。倘若會議橋沒有部署在ip wan的另一端,那麼流量就不需要穿越wan鍊路,也就不會消耗這些帶寬。如果cucm中遠端站點的地區參數(region)配置為與主站點之間使用g.729編碼,那麼cucm中的軟體會議資源就無法為其混合音頻會話了。為了實作g.729音頻會議,就需要使用語音網關中的硬體會議資源或硬體編碼轉換資源。但本地的媒體資源可以消除這一需求。所有位于中心站點的媒體資源(moh[音樂保持]、信号器(annuncicator)、會議橋、視訊電話會議和mtp)都會面臨類似的帶寬、延遲和資源耗盡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