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憶祖父許德珩 許進:民主黨派與中共親密合作的縮影

(中共百年華誕·同行)憶祖父許德珩 許進:民主黨派與中共親密合作的縮影

中新社北京6月11日電 題:憶祖父許德珩 許進:民主黨派與中共親密合作的縮影

作者 李雪峰

“民主黨派與中國共産黨是具有共同政治目标的友黨,而不是以奪取政權為目标的競争性政黨。祖父就是很好的例證,他的奮鬥曆程就是民主黨派與中共親密合作的縮影。”回顧祖父許德珩的一生,許進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如是說。

憶祖父許德珩 許進:民主黨派與中共親密合作的縮影

圖為2017年3月,許進到山西省永和縣參觀紅軍東征永和紀念館。(資料圖檔) 中新社發 受訪者 供圖

作為上世紀初最先覺醒的一批知識分子,許德珩是五四運動的學生領袖之一,後與夫人勞君展及友人共同建立九三學社;新中國成立後,曾擔任水産部長、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等職務。适逢中共百年華誕,許進對記者講述了祖父與中共上司人合作交往的故事。

許德珩1915年考入北京大學後,先後與李大钊、毛澤東相識。後在發動“一二·九”運動時,許德珩、勞君展夫婦又與組織文化界抗日救亡運動的中共黨員徐冰、張曉梅夫婦,建立起彼此信任的密切關系。

1936年10月的一天,徐冰夫婦到許家做客時談到,由于國民黨封鎖,延安物資十分匮乏。幹部指揮作戰時沒有表,寒冬時節大家腳上還穿着草鞋,住的窯洞很多都沒窗戶。許德珩夫婦聽後當即決定,自己拿錢購買生活用品送往延安。為避人耳目,勞君展與張曉梅到北京東安市場買了十幾塊懷表、三十多雙布鞋和一些火腿。還專門雇了一輛人力車,由張曉梅把東西運送到秘密地點再轉送延安。

1936年11月2日,毛澤東在收到這份禮物後寫信緻謝。出于安全等因素考慮,毛澤東并沒有提到具體名字,而是以“各位教授先生們”相稱:“我們與你們之間,精神上完全是一緻的。”“為驅逐日本帝國主義而奮鬥,為中華民主共和國而奮鬥,這是全國人民的旗幟!也就是我們與你們共同的旗幟!”

“但這封信當時沒能寄出。”許進說,由于沒提到具體名字,加之徐冰夫婦都已去世,直到1983年,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在整理編輯《毛澤東書信選集》時才發現這封信,亦無法确定收信人。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委員會副主任的張友漁,曾和許德珩一道在北京任教,他說,敢在白色恐怖封鎖下往延安送物資的最有可能是華東的魯迅、華北的許德珩。就這樣,從業人員懷揣信件趕往許家核實,這段塵封往事才真相大白。

許進稱,祖父習慣在飯桌上憶往事。尤其從1981年開始寫回憶錄以後,每天寫到哪裡就講到哪裡,有時講着講着還會想起些新的細節,便立刻放下碗筷,重新回到書桌前寫下來。

“這其中,毛主席鼓勵九三學社發展壯大的故事,令我切身感受到民主黨派與中共的肝膽相照、攜手前行。”許進說。

抗戰末期,以許德珩等為代表的一批科學技術界、文化教育界進階知識分子,發起成立“民主科學座談會”,主張“團結民主,抗戰到底”,發揚愛國精神,為實作人民民主主義、發展人民科學而奮鬥。

1945年8月,毛澤東應蔣介石之邀到重慶商談成立民主聯合政府。其間,毛澤東約許德珩夫婦見面,鼓勵他們将座談會發展成永久性政治組織;後為紀念抗戰勝利日,座談會更名為“九三座談會”,并于1946年5月改建為九三學社;新中國成立後,一些成員認為,九三學社民主革命的使命既已完成,故無繼續存在必要,遂提議解散。

“毛主席等中共中央上司人得知消息後,闡述了民主黨派在新中國成立後的地位和作用,指出九三學社不但不能解散,而且還要繼續發展。”許進說,祖父等老一輩為此深受鼓舞,九三學社得以發展至今。

1979年,許德珩以89歲高齡加入中國共産黨。他在入黨申請書中寫道:“我不能再站在黨的外面,而應當參加到組織裡面來,受到更多的更嚴格的教育,加速自我改造,把我晚年有限的時間以至全部的生命貢獻給黨,貢獻給人民革命事業。”

許進說:“祖父像當時很多知識分子一樣,都有過留學經曆,親身感受過西方社會制度及所謂‘西式民主’,但經過幾十年的社會閱曆與鬥争經驗,最終發現,在曆史和現實條件下,隻有社會主義道路才能讓人民徹底擺脫貧困。是以,自覺自願接受中共上司,是祖父和民主進步人士的共同選擇。”(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