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儒生活
"35歲的演員沒有機會"這句話引起了人們對年長女演員職業困境的關注,對于一群有演技的女演員來說,由于年齡而不能貢獻更多更好的工作,這是一種恥辱。
那麼演員有職業生涯的生命周期嗎?

在李看來,答案是微妙而肯定的,沒有。
這就是最新一期《戲劇的一生》的主題——"老演員迎來第二春?聽李成儒談包裝炒作背後的流量。
"隻要你玩得好,好人,什麼時候就應該有戲",這可以結合李成茹自己的經曆,李成茹自己非職業影視畢業,但在年輕時由于巧合進入影視行業,先是在電視劇《西遊》當戲,後來在電視劇《上瘾》中飾演錢康, 再他的作品也越來越多,趙寶剛《東日出西雨》吳永敏、《六組重案》曾克強,近年來,電視劇《驚心動魄》對黃萬軒,貢獻了不同風格、不同類型的角色,他對角色的把握老了,演繹能力相當強。
近年來,他先後試綜藝,在《演員請到位》和《我是第三季演員》擔任評委,從自我表演到幫助年輕演員在表演上的推廣,李成儒在影視行業貢獻了不少。而《儒家人生》是李成儒"不能說話,也願意和大家聊天"的新節目,每一期都聽他暢所欲言,影視行業的針頭和短闆的講話讓觀衆聽得痛心。
對于近年來備受争議的老演員,比如40歲的女演員,李成儒的觀點依然犀利,他認為"演好人,好人"是演員能否取得長足進步的關鍵,甚至"未來十年20年,不會有不演戲的老演員"。當然,這也要看演員自身的能力和水準,比如演員自身的文化素養,能否有"文化積澱、人生積累和了解"。
對于一些演員"勇敢"地演跨年齡段的作品,李誠茹說"什麼年齡組要演什麼年齡組的角色",很多女演員已經是30多歲、40多歲了,但還是要演的十幾歲、20歲,那一年有劉曉清60歲少女的扮演經曆。
近幾年周勳在劇中"如故事"中,單從演技角度出發,既然沒什麼可說的,但從角色定位來看,真的挺不情願的,少了女孩的純真,所表現出的特點與角色不符,而這些依然有演員,對于一些年輕流動型的女演員來說, 在20多歲要演一個女孩,30多歲也要演一個女孩,一方面,自己的演技不到位,不能承擔更具挑戰性的角色,這部劇不廣導緻隻在原版的流量劇、偶像劇中,想嘗試改造這部劇,也讓觀衆覺得很沖突, 而且即使有演藝派的演員,顯然也抓不住戲的感覺。
一個好的演員是一個能夠突破自己位置的"性格演員",這是一個障礙,因為他可以演繹各種角色,還要根據年齡适宜的角色。結合李誠茹之前對藝術多樣性的評價,"包建堰在這裡沒有表達",連表演的基礎都不是,也是炒作/包裝,對于年輕演員對表演的判斷,正是觀衆長期苦澀的感受。
對于很多演員的表演來說,在不同的劇中在表演風格上,人物定位甚至形狀都相當接近,也受到網友調諧為半永久性的演技和半永久性的化妝,讓人隻能停留在舞台的螢幕觀看,沒有替代感。
李誠茹也直言不諱地說,在腦袋的流動中,沒人敢說,沒人敢碰,他是第一個敢和他們打架的。也正好趕上最近廣電局的整編,對于流量、網紅的沖擊,這對于老演員來說無疑是一個機會,面對又一個春天,還要注意嚴格的自律,對自己提出高要求,從自我開始,這才是演員真正需要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