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深入解讀!立即明确中國的新基礎設施是什麼樣子的

2020年,"新基建"将成為中國經濟中的一個熱門詞,經常出現在報紙和網際網路上。

事實上,早在兩年前,我國就已經開始明确要加快新基建發展的步伐。到2020年,一系列關于"新基建"的政策将出台并正式落實到位,是以,2020年也被稱為"新基建年"。

深入解讀!立即明确中國的新基礎設施是什麼樣子的

(圖為阿齊智囊團整理"新基建"政策背景,侵入性)

在疫情沖擊全球經濟的當下,利好政策下的"中國'新基建'"自上而下備受關注,成為經濟領域的熱點。可以預見,随着未來新基建的不斷投入,它将成為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關鍵"脈搏",不僅繼續刺激經濟發展,更重要的是改善民生和福利。

然而,在新基建的概念和發展前景上,不同家族的觀點不同且存在争議,"新基建能給企業帶來多少經濟價值?新基礎設施最終将推動多少就業機會?作為智慧城市,新的基礎設施最終會是什麼樣子?"這些問題仍在探索中。

深入解讀!立即明确中國的新基礎設施是什麼樣子的

但可以肯定的是,作為新一代資訊基礎設施建設,它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基礎設施建設,具有其存在的新時代價值。現在,如果我們想參與建設,首先要了解它,了解它對中國經濟發展的意義。

已經建立了近34萬億美元的新基礎設施,覆寫三個領域的七個領域

中國經濟基礎設施建設正随着時代的發展而變化和更新。

傳統意義上的基礎設施建設是指鐵路、公路、機場等,它們給中國近20年的經濟發展帶來了不可重複的意義,但随着時代的發展,老舊基礎設施确實無法滿足中國目前的"資訊高速公路"時期,是以新的基礎設施應運而生。

業界對新基礎設施的範圍和方向有不同的了解。但無論新基礎設施是如何定義的,有一點是肯定的,與"舊基礎設施"相比,拉近人與人之間的實體距離,新基礎設施是利用數字化、智能化等技術改造來提升傳統基礎設施,以高科技為代表的新基礎設施将顯著加快智能資訊流動的速度。這将是一個全新的時代。

目前,新基建主要包括三大領域和七大領域。其中,主要有三個領域:資訊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七個子闆塊:5G基礎設施、超高壓基礎設施、城際高鐵和城際軌道交通基礎設施、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基礎設施、大型資料中心基礎設施、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工業網際網路。

深入解讀!立即明确中國的新基礎設施是什麼樣子的

2020年,不少省市在年初公布了自己的新基建投資計劃,八個省公開宣布總投資高達33.83萬億元。

随着近34萬億美元的投資,該國的決心是顯而易見的。各省市待命,根據區域重點規劃布局。中國的基礎設施新時代已經到來。

在基礎設施的新時代,一線城市開始為時代奔波

北至廣深行,中國擁有數量最多的巨型網際網路公司和各類高科技企業的一線城市,沒有一家不是在幾年前的創業浪潮中,做了足夠的探索新的經濟路徑,也積累了足夠的經驗教訓。如今,新的基礎設施也是大城市的自然紅利。

(1)工業網際網路:北至深圳杭州成為四強

如果每個人手中的資訊被視為一個"節點",沒有數字化或網絡化,那麼資訊就是一個不會産生更廣泛價值的孤島。

工業網際網路的價值在于這些資料資訊的整合,借助高科技技術最終讓它産生價值,所有節點形成一個系統,進而擁有強大而完整的"生命體"。

德國是第一個實行數字化工廠的國家,擁有面積10萬平方米的産房,隻有近千名員工,這很難想象,但這以其優良的品質SIMENS而聞名,每百萬産品中約有15個二次産品,可靠性為99%。

深入解讀!立即明确中國的新基礎設施是什麼樣子的

在中國新基建東風下,工業網際網路的重要性也再次加深。資料顯示,2019年中國經濟超過2萬億元,還有數百個大型工業網際網路平台在建。

截至目前,已有10多個省份釋出了20多個工業網際網路計劃。其中,北京、上海、杭州、深圳跻身前四。杭州有一家大型電商工廠坐鎮,在資料産業上的優勢不小,其淘寶工廠平台是國内大部分供應鍊的彙聚;

(2)人工智能:北京擁有最多的企業

2016年,杭州市政府合資公司啟動了杭州城市資料大腦項目,這是該市的人工智能中心。雖然人工智能對于科技界來說已經不再是一個陌生的詞,但第一個城市大腦真正登陸中國,但也是一項足以載入世界史冊的壯舉。

深入解讀!立即明确中國的新基礎設施是什麼樣子的

如今,杭州可以根據每天的早、中、晚潮汐,非常快速地應對目前的交通擁堵,其資料中心已經可以考慮處理更複雜的問題,比如目前的疫情防控。浙江省在2020年快速應對疫情後,背後需要全市大腦的幫助。目前,它可以覆寫11個主要領域,包括文化旅遊,交通等。

在國家層面,釋出了2017年發展規劃,人工智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此後,全國共有20多個省市釋出了數十個人工智能,從産業政策出台和支援力度頻次來看,一線省市包括北京、上海、廣州、浙江等一級可歸為一梯隊,這些地區的人工智能産業發展較快,聚集了70%以上的人工智能企業。

根據It Orange的資料,在70%以上的人工智能公司中,北京的份額遠高于其他省市,上海和深圳有400多家,浙江有近300家,北京有800多家。可以看出,在人工智能領域,北京現在有着獨特的現狀。

(3)城際軌道交通:大灣區和長三角吸收了大部分投資

資料顯示,截至2019年底,中國大陸開通了6000多公裡的城市軌道交通線路,覆寫40個城市。

城際軌道交通,從大型軌道交通系統可以了解,與傳統的高鐵基礎設施相比,它是高度內建的,利用如5G、大資料等應用,專注于現代資訊技術在整個交通領域的深度融合,以實作人更便捷, 順利,安全的旅行目的。

深入解讀!立即明确中國的新基礎設施是什麼樣子的

在城際軌道交通方面,全國新增基建投資8000億元,其中4000億劃撥給長三角,1100億撥給大灣區,占全國投資的63%,投資紅利由長三角和大灣區吸收。

随着新的基礎設施紅利,這也意味着兩個大都市集團正在各自地區合并,未來,城市白領的短途通勤将實作。

(4)5G:深圳、北京大領跑

5G率先在新基礎設施領域處于領先地位,用技術支援我們的數字智能時代。五年後将是5G社會應用的爆發期,預計間接帶動投資超過5萬億元。

在5G建設方面,深圳、北京兩個城市都不太讓步,都明顯領先。北京打算規劃和部署5G測試網絡,并擴大5G示範應用在自動駕駛和醫療保健等場景中的使用,而上海則推動5G融合應用,深入應用5G,超高清視訊和在各個行業的應用(如智能醫療,智能安防,智能教育,城市精細化管理, 等)。

深入解讀!立即明确中國的新基礎設施是什麼樣子的

新的基礎設施正在迅速發展,公司正在參與其中

2018年底,高層明确提出,應加快新基建建設,然後正式進入規劃。中國新的基礎設施基礎設施計劃于2019-2023年進行,新的基礎設施計劃于2022-2030年在各個行業進行。

除了大資料之外,人工智能、5G、區塊鍊、雲計算、物聯網、資訊安全等技術都需要新的基礎設施。在應用場景中,今天幾乎所有的行業都可以包括在内,包括教育、娛樂、金融、保險、交通、醫療、工業、電子商務、農業、物流、貿易。換句話說,新的基礎設施将在未來使大多數行業受益。

2020年是我國"新基建"建設的第一年,巨頭們早已搓手,打算把工作做大。新基建的推進也為中國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注入了新的活力。

例如,一些巨頭正在投資5000億元人民币用于新的基礎設施,包括在全國範圍内大規模再投資大型資料中心(百萬級伺服器)。

(1)JD.co、70:工業網際網路的領跑者

目前,工業産品行業的痛點是規格參數複雜,類别衆多,工業資料上的描述資訊沒有統一的标準。例如,同一産品、品牌、管道和企業客戶描述不一樣,三方往往根據自己的需要建立一個系統,這導緻後續的溝通成本非常高。

也就是說,産業上、中、下遊的數字化,依然是一個沒有互動的獨立資訊孤島。而工業網際網路要想擺脫發展,就必須建構一個統一的數字商品标準庫。

深入解讀!立即明确中國的新基礎設施是什麼樣子的

在這種情況下,9月,JD.com"工業産品"推出了一個名為墨卡托的工業産品标準庫,盡可能地使"工業産品"的描述标準化和标準化。其背後,是大資料、人工智能技術和品牌體驗建構了行業知識的地圖。

标準商品庫在當今世界能做些什麼?具體來說,産品系統可以參數不一緻,資訊不完整的問題可以得到有效解決,進而建構出一套更完善的精準分類和商品體系,為産業供應鍊上每個環節上企業的連通性奠定資料基石。

另一方面,對于企業來說,标準的工業産品商品庫可以幫助他們更有效地篩選工業品資訊等,不再需要像以前那樣浪費大量的人力。在輸入所需産品的規格時,系統将啟動自動準确的選擇,從過去的人找貨模式,進入系統查找貨品。工業網際網路下的"京東工業産品"可以說是進一步提升了行業。

事實上,JD.co-ed也在新的基礎設施上投入了大量資金。2020年,江蘇省南通市建立了全國首個現代化市政治理指揮中心,成為全國政務科學決策、市治理精準、公共服務高效的模範城市,而這背後,正是得益于京東強大的技術支援。

深入解讀!立即明确中國的新基礎設施是什麼樣子的

京東的"智慧城市作業系統"已經收集、管理和共享了南通近10億個量級的資料。

(2)華為:助力"智慧政府"

在新基建浪潮下,數字智能逐漸成為包括政府服務在内的行業發展主流。

華為也在幫助建立一個更智能的政府。華為IdeaHub于6月上市,充分發揮了其資訊産業和技術優勢。遠端雙向協作,專業視訊會議,華為IdeaHub不是一句話,隻有手機或電腦等智能裝置可以遠端指揮,讓所有場所高效協同管理,這在全面提升政府城市管理、應急指揮等能力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

新基建未來發展存在巨大人才缺口

2020年的人才市場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新基礎設施的影響。

白皮書顯示,在國家鼓勵加快建設後,企業釋出的相關工作崗位數量呈上升趨勢,履歷釋出數量也在不斷增長。據該公司稱,在2020年初,本月釋出的與基礎設施相關的新工作崗位總數的70%以上已經傳遞。到2020年底,新基建方向的人才缺口将超過400萬人。

2020年,我國新基建重點領域的總投資額巨大,從各個闆塊細分,包括資料中心、5G建設、工業網際網路、人工智能投資方向約為52%、27%、11%、10%。

除了大型資料中心占到50%以上的投資份額外,5G基礎設施投資也非常大,緊随其後。

目前,我國大多數城市都非常重視5G建設,以天津為直轄市,其計劃推動5G網絡在室内場景包括重要交通樞紐,以及學校、企業等全面覆寫,建設互聯互通的智能工廠網絡體系。這也意味着未來将創造數千個新的5G工作崗位。

事實上,即使在5G建設開始的兩年内,到2020年,中國的5G基礎設施也将推動高達9000億元人民币的投資,創造超過50萬個新工作崗位。到2030年,5G的總産量将高達1萬億元人民币,創造數千萬個新工作崗位。

深入解讀!立即明确中國的新基礎設施是什麼樣子的

權威資料顯示,包括資訊技術服務業等高科技方面的GDP增長已經連續四年多來在各行業搶先,再加上上述省市企業對新基建的強有力推動,預計我國對新基建人才的需求将更加旺盛, 人才缺口将進一步擴大。

在後疫情時代,有人認為新基建是我國對沖疫情和2020年經濟下行趨勢的良藥。

短期來看,除了擴大内需和穩定增長外,更重要的是促進國内就業的發展,從長遠來看,可以提升中國在國際舞台上的經濟競争力。

20世紀90年代,我國進行傳統基礎設施大規模建設時,仍有成熟的模式供國外借鑒,現在推動新基礎設施的發展,世界仍在摸索,但這也是潛力所在。

技術創新讓我們看到了燦爛的星海和未來的無限可能,這讓人極為興奮。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新基礎設施的未來更有希望。

新基礎設施

本文為京東原創新媒體,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