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歲歲重陽 愛總相伴

一歲重陽至 袅袅夕陽情

大家好,我是大智。

再過兩天,我們就将迎來中國傳統佳節——九月初九重陽節。重陽節因适逢金秋,茱萸時節菊花天,也是一年收獲的黃金季節。另外九月初九中的“九九”,與“久久”同音,有長久長壽的含意。是以,經曆了千百年來文化傳承的重陽節,也被生生不息的中國人賦予了敬老崇德、養老崇孝等深厚文化内涵。

在這一天,人們大多會陪伴家中老人,以賞菊、登高、祭祖等活動,歡慶重陽佳節。

新中國成立以後,重陽節的尊老敬老内涵得到了進一步的重視和加強。1989年,中國政府将農曆九月初九正式定為“老人節”、“敬老節”。2012年,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新修改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一次通過法律明确,每年農曆九月初九為老年節。

“尊老、敬老、愛老、助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每個中國人都應該擁有的美好品質。不斷延續和傳承這種美德,是所有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更是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潤滑劑和助推器。

然而,“尊老、敬老、愛老、助老”事關你我他,連接配接千萬家,絕不能僅僅隻能停留在口頭上,特别是伴随着中國老齡化程序的加快,社會保障有限、養老社群相對缺失,而傳統的養兒防老方式随着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也不再那麼容易實作的情況下,如何建構行之有效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真正實作所有老人能夠老有所保、老有所養、老有所樂,是社會大衆共同關注的問題。

我國養老保險制度初探

今天,大智将為各位詳細介紹一下“養老保險制度”。

目前,全世界已有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先後建立了不同類型的養老保險制度,按照其覆寫範圍、保障水準和保險金模式,大緻可分為四個類型:

一是以美、德、法等國為代表的“收入關聯性養老保險”,該制度強調與參保人的薪資和實際收入挂鈎,被保險人一般為工薪勞動者,較為适合中低收入人群,但覆寫範圍有限。

二是以英、澳、日等國為代表的“福利型養老保險”,該制度貫徹“普惠制”原則,基本可覆寫全體國民,但是保障水準很低,甚至難以維持被保險人的日常支出。

三是以韓、新(加坡)、智利等國為代表的“儲蓄積累型養老保險”,由政府強制所有勞動者繳納養老保險金,并将收繳的保險金交由政府指定的養老基金公司進行統一經營管理,政府隻盡監管管理責任,基金所有者(被保險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後,可向自身選擇繳費的養老基金公司領取養老金。該制度的缺陷是過于市場化,政府介入程度有限,存在一定風險。

四是大多數計劃經濟國家實行過的“國家型養老保險”。按照“國家統包”的原則,由用人機關繳費,國家統一組織實施,勞工參與管理,待遇标準統一,保障水準較高。該制度的缺陷是不利于企業參與市場競争,不利于勞動力的流動,也不利于被保險人自我保障意識的培養。

作為一個發展中的大國,中國在社會保障制度方面的建設起步較晚,但發展較快,養老保險制度的曆史沿革主要分為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五十年代初至六十年代中期,在蘇聯模式基礎上建立的國家型養老保險制度。

第二階段,六十年代中期至八十年代末,“國家辦保險”和“企業辦保險”的混合。企業職工的退休養老資金,除國家給予的有限财政支援外,基本由企業從生産收益中自行籌集,并在企業營業外項目列支,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發放養老保險金,職工個人不承擔繳納養老保險金的義務。

第三階段,九十年代,中國由計劃經濟體制邁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國有企業全部展開,獨立核算,自負盈虧。養老保險在内的社會傳統保障制度也因之進行了相應的改革,初步建立起社會化的養老保險制度。

第四階段,2000-2005年,個人養老保險基金賬戶實行試點階段。國務院在2000年12月頒布了《關于印發完善城鎮社會保險體系試點方案的通知》,并在東北三省進行完善城鎮社會保障體系的試點,在做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改革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提高統籌層次、加強養老保險規範化和資訊化建設方面,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第五階段,2005年至今,個人養老保險全國覆寫改革階段。2005年12月,國務院正式頒布《國務院關于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主要針對随着人口老齡化、就業方式多樣化和城市化的發展,現行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顯現出的一些與經濟社會發展不相适應的問題。在總結我國20多年來在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探索和實踐經驗,經過充分的調研論證和2001年以來東北三省試點實踐的基礎上作出了改革決策。

目前,中國已初步建立了适應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覆寫城鄉居民的養老制度保障體系,初步建構了現代養老保險體系的制度架構,主要包含以下層面:

歲歲重陽 愛總相伴

第一層次(第一支柱):基本養老保險體系,即按國家統一政策規定強制實施的,為保障廣大離退休人員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種養老保險制度。我國對城鎮企業職工強制實行統賬結合、部分積累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其保障水準較低,覆寫面較廣。在部分有條件的地區,我國政府鼓勵當地政府開展農村養老保險的探索和試點。

第二層次(第二支柱):企業補充養老保險計劃。即企業根據自身經濟實力,在國家規定的實施政策和實施條件下為本企業職工建立的一種輔助性養老保險,由國家宏觀指導,企業内部決策執行。目前我國隻有極少數效益比較好的企業為職工辦理了補充養老保險,尚處于零星發展的狀态。

第三層次(第三支柱):個人儲蓄型養老保險計劃。由職工個人自願參加、自願選擇經辦機構的補充保險形式。後兩個層次中,企業和個人既可以将養老保險費按規定存入社會保險機構設立的養老保險基金帳戶,也可以選擇在商業保險公司投保。

就目前情況而言,中國養老保險體系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第一支柱)采取了社會統籌與個人帳戶相結合,在養老保險基金的籌集上采用國家、企業和個人共同負擔的形式,與世界上一些養老保障體系先進的發達國家相比還是存在諸多問題,如覆寫範圍不夠廣泛,大量的城鎮個體戶和靈活就業人員尚未參保,沒有真正實作部分積累的制度模式,難以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需求,基本養老計發方法不盡合理,缺乏參保繳費的激勵限制機制;基本養老金的調整機制還不健全,養老金總體水準還不高,統籌層次比較低,基金調劑能力還比較弱等。

另外,多層次的養老保險體系尚未成熟。近年來,雖然“第一支柱”替代率在逐漸下降,截止2019年末,全國平均替代率隻有50%多一點,但企業負擔“第一支柱”部分比率依然較高。此外受各種相關政策制約,導緻在第二支柱方面,企業實施補充養老保險計劃意願不強,目前覆寫人群還不到領取養老金人數的5%,發展滞後。同時,在第三支柱方面,居民個人保險意識不強,也導緻了個人儲蓄型養老保險計劃長期處于起步階段。三大支柱的替代率,遠未達到40%、30%、10%的國際公認理想标準。目前我國絕大部分居民退休後的養老保險金,隻能依靠替代率隻有50%,并且還在不斷降低的“第一支柱”。這也是掣肘中國老人在退休後,如何保持基本生活品質的一個重要因素。(養老保險的替代率是指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占退休前工資的比例。也就是說,三大支柱的理想狀态是保證人們退休後能有原來沒退休前的工作收入的80%。)

大智認為,作為第一支柱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其發展目标是為廣大人民群衆提供一個基本的養老保障,應該盡量做到實作制度全覆寫,同時確定其公平性、可持續性和基本的保障功能,從最低程度上保證我國老人能夠“老有所保”。作為第二支柱的企業補充養老保險計劃,應該積極引導、大力發展、逐漸完善相關的配套政策和落地措施,逐漸提高其養老金替代率,讓其作為我國老人能夠“老有所養”的重要保障而發揮作用。作為第三支柱的個人儲蓄型養老保險計劃,最為靈活,潛力最大,能夠使廣大群眾不受就業形勢、就業機關等條件限制,均有機會在稅收政策支援下,建立個人商業養老計劃,是保證我國老人能夠“老有所樂”的重要支撐,更應該大力支援、先行先試、積極創新。

是以,在公共養老金壓力日益增大的背景下,積極建構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有助于進一步提高養老保障水準,幫助有能力的退休人員進一步提高生活品質,是真正實作老人“老有所保”、“老有所養”、“老有所樂”的最有效的途徑。

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近日表示,目前,我國養老保險制度的第一支柱已覆寫近10億城鄉居民,第二支柱雖在穩步發展,但規模很小;第三支柱則更是長期處于起步階段,占比過低,對養老的支撐明顯不足。随着我國人口老齡化加速到來,發展第三支柱已經成為一個十分迫切的任務。金融業、保險業應該可以,也應該能發揮重要作用。

對于如何努力促進第三支柱養老保險健康發展,郭樹清強調,總的方針而言,是“兩條腿”走路,一方面抓現有業務規範,正本清源,統一養老金融産品标準,清理名不符實産品。另一方面是開展業務創新試點,大力發展真正具備養老功能的專業養老産品,包括養老儲蓄存款、養老理财和基金、專屬養老保險、商業養老金等。中國銀保監會将選擇條件較好的金融機構和專營機構先行參與,堅持從我國實際出發,借鑒國際正反兩方面經驗,探索養老金融改革發展的新路子。

郭主席的演講,字字珠玑,前瞻性、指導性和可行性兼具,也為保險業今後在如何大力發展養老“第三支柱”的重要命題上,指明了方向。

歲歲重陽,茱萸飄香。尊老敬老,愛總相伴。

花無重開日,人無再少年。正是因為所有人都不會永葆青春,“尊老、敬老、愛老、助老”也成為人類曆史上的永恒話題。老人,則是這個話題中永不褪色的字眼。

作為有溫度、有情懷,同時彰顯大愛無疆的中國保險業,如何有效傳承“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優良傳統,絕不是一句口頭上的空洞承諾,而是要求包括大智在内的所有從業人員,能夠本着高度的使命意識,自覺的曆史責任,牢記使命,不忘初心,緊跟監管步伐,持續拓展保險風險保障功能,持續拓寬保險服務實體經濟管道,努力積極建構起多層次的、保障全面的養老保險體系。真正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讓我國的老人們都能夠在晚年實作“老有所保”、“老有所養”、“老有所樂”,都能夠享受有保障、有尊嚴的生活;進而再到“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鳏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的大同世界的實作。

我想,這也是大智和所有中國保險人共同的初心與使命。

最後,大智衷心祝願天底下的每一位老人,都能夠身體健康,老有所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