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油焖大蝦的發源地原來在這裡!走,看看去龍蝦江湖

文 芒果君爺爺

油焖大蝦的發源地原來在這裡!走,看看去龍蝦江湖

夏夜,河塘靜谧。

蜇伏在溪流泥洞的小龍蝦,悄然爬出穴居,隐藏在茂密的水草下。側斜蜷曲是它們完成蛻變的姿勢,蛻變,是軀體與軀殼的撕裂。疼痛劇烈,小龍蝦既不呻吟也不哀嚎,進化時它的基因并沒有賦予它以喊叫方式緩解疼痛的功能。無聲無息幾番掙紮,堅硬的外殼終于蛻棄。

“卸甲”後的小龍蝦失去盾殼保護,柔軟脆弱不堪一擊。此刻,它尤如脫掉戰袍的兵士置身危機四伏劍戟之中,為避殺戮,好戰的小龍蝦膽怯地躲在草棘中。時間在焦灼的等待中一分一秒的過去,在飽受十二小時煎熬後,小龍蝦重新披挂停當,利爪高舉融入厮殺。

小龍蝦懼怕蛻殼的痛苦,但成長和繁衍怎能離開蛻變?小龍蝦短暫的一生,蛻殼與壯大交織纏繞,當它在險境中完成第十一次艱難蛻殼後,它已具有延續種族的能力,可是等待它的不是溫情的雌蝦,而是無情的竹籠和蝦網。

蝦,生活在水中的節肢動物。它是一個龐大的族群,二千餘種形形色色的甲殼亞門十足目,足夠蝦類生物學家終身研究。它們下腹排列着整齊劃一的細足,向後劃水如同奮力拼搏的木漿,湛藍的海洋或碧綠的江湖中,弓背跳躍的節肢動物随處可見。

龍,中國古代傳說的一種神異動物,在華夏民族有着至高地位。中囯人自稱“龍的傳人”,惟中國人視龍神聖。

小龍蝦,它的學名遠沒有比這“更中國”,“小”有别于深藏大海的龍蝦巨無霸。雖然小龍蝦亦頭戴龍蝦桂冠,披挂龍蝦铠甲,但相似的外殼仍難掩飾其出身卑微。小龍蝦不是規範的生物名字,卻給它冠于“龍”的稱謂,這是對龍顔的亵渎。小龍蝦名字的來曆,與江漢平原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早年,赭色利螯的節肢動物出現在江漢平原港汊湖泊時,在深谙魚蝦的江漢農人眼裡,它卻是那麼的陌生?它源于何方,當然無從知曉。内陸人少見大海,但可以對海洋生物想當然。于是,陌生的認知将河塘蝦蟹與海洋生物混淆,才有了隻有原産中國,方能賦予“龍”的名字竟出現在外來物種身上。我們是不是可以了解它是一隻赝品的“龍”呢?

油焖大蝦的發源地原來在這裡!走,看看去龍蝦江湖

克氏原螯蝦,江漢芸芸衆生對之聞所未聞。克氏原螯蝦,正是所謂小龍蝦的不折不扣的生物學名。洋名暴露了它舶來品的身份,甚至感受到它張牙舞爪的猙獰。

其實,小龍蝦與真正的龍蝦毫無血親。龍蝦是遨遊在海洋的名貴珍品,色彩斑斓,外殼堅硬,最重可達十斤。克氏原螯蝦栖息溪溝稻田,食物雜亂,甚至啖食同類,最重不足百克。龍蝦壽命可達百年以上,克氏原螯蝦自然壽命不足二年,兩者差異雲泥。

歲月荏苒,小龍蝦之名被約定俗成沿襲開來。來自北美的克氏原螯蝦,冠上了中國最尊貴的“龍”的名字,這應當是它從北美到亞洲最成功的蛻變,它的出生門庭得到徹底修正。

潛江,地處江漢平原腹地。

油焖大蝦的發源地原來在這裡!走,看看去龍蝦江湖

小城潛江,北依潺潺漢水,南臨濤濤長江,美麗的東荊河滋潤于斯,在這片肥沃的土地上,魚蝦蓮藕水稻是她最豐富的物産。潛江,道地的魚米之鄉。

當我們在潛江小龍蝦栖息地向下縱深1000米時,不一樣的世界出現在眼前。岩石裂隙裡流淌着黑稠的原油,岩鹽儲量高達7900億噸。原來,珍貴的礦産資源凹陷在古雲夢澤下,魚米之鄉孕育着浩大的江漢油田。十五萬山南海北的石油人彙集潛江廣華,“我為祖國找石油,哪裡有石油哪裡就是我的家”。江漢油田演變為一座新型石油城。廣華,潛江西北一隅,不再是西南官話一統天下的方言區。

油焖大蝦的發源地原來在這裡!走,看看去龍蝦江湖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油焖大蝦的巨幅店招在霓虹燈環繞之下熠熠生輝,它那麼奪目耀眼。大凡小龍蝦店的門首,“帝、王、宮、殿是趨步“蝦”後的必用漢字,它會依據店主的好惡而取其一。選用豪橫的漢字,尤如金輝燦爛點綴其間,磅薄霸氣從中而來,平添幾分威豪。

上世紀九十年代,潛江河溝遍布掃蕩雜食的克氏原螯蝦。雜食即是不擇食,什麼都吃的克氏幾盡泛濫。當然,彼時它的無限商機,并沒有露出絲毫端倪。

蝦,是荊楚水域個數最多的物産,難怪有人說江漢平原是淡水魚蝦蟹的天堂呢。克氏,舞瓜好鬥紅殼裹身的外來物,似乎沒有初來乍到的矜持。它竄行田邊地頭甚至車輪飛旋的公路上,以江湖老大的風格自由出行,不羁,放肆,使它以幾何速度倍增。它,能吃麼?

有人捕捉克氏原螯蝦在省城武漢廉價售賣,推銷的術語使之成了“小龍蝦”,小對應的是大,“它是龍蝦的幼仔小龍蝦”,販售者憑臆想溫馨地解說。大城市嘛,總有敢為人先的有識之士。彼時克氏野生土長,污泥濁水染繡了克氏的螯爪,他們用毛刷橫掃克氏腹部污垢,少不得被它的雙螯鉗住指頭。活蒸,是對克氏洩憤的食法。蒸鍋裡,死到臨頭的克氏互相傾軋,沸騰之下,克氏色澤變得彤紅,撩人食欲呀。扔掉不堪食用的碩大蝦頭,從尾冀扯出肮髒的蝦腸,就着紅油蘸着蝦尾肉,嗯嗯,真的好吃!

油焖大蝦的發源地原來在這裡!走,看看去龍蝦江湖

因石油而來到江漢平原的北方小夥,在廣華五七采鑽家屬區開了家簡陋的餐館,身處五七,就以五七為名,至于五七的含義,采鑽人自然明了它與石油關聯,其他人知曉與否,尚不得知。石油勞工輾轉南北,野外鑽井工作艱辛,五七小館,是他們休閑時聚集品酒的熟絡之地。

克氏原螯蝦霸道而行,井架鑽探轟鳴之處,克氏原螯蝦唾手可得,尤如當年開墾北大荒時“棒打狍子瓢舀魚”。雖無“野雞飛到飯鍋裡”,卻常見龍蝦爬向竈台邊。既然武漢人敢為人先,石油勞工又有何懼?蒸食太儒雅,不如連頭帶尾一鍋焖之,焖,就是蓋緊鍋蓋微火炖煮嘛。

美味總是在偶然中獲得,克氏當然不可例外。

香辛料覆寫了克氏的腥臊,濃油赤醬調和了克氏原螯蝦的粗粝,油焖水炖,五七小館用帶有經典北方風格的烹饪手法,融合了荊楚嗜辣的味型,南北聯姻的的油焖大蝦自此誕生。

油焖大蝦的發源地原來在這裡!走,看看去龍蝦江湖

油焖大蝦傳播之廣,食客之衆,尤以紅色風暴席卷華夏。油焖,成就了天下一統的美馔。

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八大菜系演繹着不同的刀工,火候,味道,地域的迵異同樣食材亦會各有千秋。是啊,獨具匠心的鮮明特點,才能演繹萬般滋味。湖北,魚米之鄉,海納百川,鄂菜抑或當今的楚菜卻未進入清時評定的八大菜系,這是鄂楚人氏胸中的缺憾。

在中國,沒有任何一種吃食在烹饪手法上的高度一統,口味,不加掩飾的彰顯出南域北地,但油焖大蝦的問世,卻颠覆了廚竈人間世事。

油焖大蝦的發源地原來在這裡!走,看看去龍蝦江湖

油焖大蝦的地源和特殊環境,融合了南北食客均能接受的中庸風格,它應當是什麼味呢?鄂楚之味似乎不十分顯著。管它呢?好吃就是硬道理。于是,從中國的北端至南方,油焖大蝦被廚師們忠實地複刻着,傳承着。二十餘年鮮有改變。它源自湖北,源自荊楚,它的風味被我們熟悉樂道,它是萬千楚菜的新寵。

泱泱大國,油焖大蝦的滋味皆在伯仲之間,廚界誰甘平庸?打破油焖天下一統,非我莫屬。躊躇滿志的庖人決定罷黜油焖工藝,于是,克氏原螯蝦被無數次改良和風味重組,蒜蓉大蝦,孜然大蝦,五香鹵蝦你方唱罷我登場,五味調和的使創新嶄露頭角,但終究昙花一現,“油焖”的地位從未被新生代所撼動。

蝦田,餐桌,食客築成了小龍蝦的宵夜江湖。

夜幕下的中國,油焖大蝦生意火爆。酷熱的夏日,銀河深邃繁星高照,萬千食客夜空雲集,戶外圍坐大啖牛飲,人聲鼎沸矜持掃地,其實,宵夜要的就是這種毫無拘泥風格,與其說是品味美食,還不如說是社會交往更貼切。

油焖大蝦的發源地原來在這裡!走,看看去龍蝦江湖

油焖大蝦火爐沖天,當街烹饪,少有後廚。竈前,柴油爐迸發出急迫的呼嘯聲,藍色的火焰灼燒鐵鍋,汗如雨注的廚師揮勺翻炒,神情中透着敬業。油淋之下鍋中竄出熊熊大火,油霧升騰彌漫夜空,興許,這正是我們需要的風味人間。

荊楚以盛産魚蝦著名,瘦小玲珑的河蝦在食物鍊最底層偷生。河蝦終身在魚群追逐下惶恐生息,練就了快速遊離和弓背彈躍的技能,無休止的你逃我追超強運動,使小河蝦之通體鮮美。酒漬活蝦也不鮮見。蝦蟹真的算不上稀罕物。

克氏原螯蝦落戶江漢平原的履曆甚短。盡管外來物種少有天敵,但克氏并沒有機會泛濫。中式烹饪的五味雜陳,賦予了克氏無窮的美味。自然生長早已滿足不了萬千饕客落寂的胃囊。養殖小龍蝦,成就了江漢平原龐大的水産市場。

油焖大蝦的發源地原來在這裡!走,看看去龍蝦江湖

小龍蝦不擇水源,食物雜亂速生速長,從幼苗投放至成蝦上市僅僅二月。快速成長,提升了小龍蝦的商品屬性,養殖、販運、烹饪諸多高附加值環環相扣,何樂不為?人們已不滿足現有的水域,荒溝野溪辟為蝦塘,供求仍趨緊張。于是蝦稻連作,蝦稻共作運用而生,東荊河畔,那無垠的稻田累累谷穗之下,共生着紅殼利螯的小龍蝦。

小龍蝦的終獲高産。精深加工,是發展水産食品工業的康莊大道。真空包裝,高溫滅菌,豔麗的色彩包裝,使熟制的小龍蝦身價不菲越洋售賣。小龍蝦在中式風格的烹饪下,化腐朽為神奇,使之再渡大洋重回美利堅、法蘭西以及大不列颠。美味,必須環球同此涼熱。

立夏後的翌日,炎熱并沒有攀升,反而退去了立夏前的溽熱。從荊州駕車徑直向東,與萬千重型卡車縱向前行,這是少有的道路狀況,她诠釋着複工複産的人心所向。

油焖大蝦的發源地原來在這裡!走,看看去龍蝦江湖

70公裡後扺達潛江,高速公路旁聳立的“中國龍蝦城”映入眼簾。在東經112°北緯30°的經緯縱橫之下,二十萬畝的蝦田雲集着難以數計的小龍蝦。小城,當仁不讓的成為中國龍蝦養殖、加工、餐飲的集散地。

二十多年來,龍蝦抑或小龍蝦給千千萬萬農民豐衣足食,小龍蝦帶動了經濟的巨大發展,克氏原螯蝦被“潛江龍蝦”取而代之。2013年“潛江龍蝦”實施農産品國家地理保護,這塊閃爍光芒的金字招牌,奠定了“潛江龍蝦”江湖霸主的地位。

油焖大蝦的發源地原來在這裡!走,看看去龍蝦江湖

位于潛江西北角的廣華,江漢油田的大學營。盡管地底原油滾滾,地面依然郁郁蔥蔥。如果不是棋布沃野的磕頭機勻速地叩首,很難将萬傾良田與地下石油聯系起來。耳熟能詳的中囯第一鍋油焖大蝦,就出自“五七”采油隊的家屬院落。昔日名不經傳的油焖蝦,如今聲名顯赫,它的發源地拱門高懸,向世人彰顯油焖大蝦的正宗原産。

五七,它距縣城是那麼偏遠,它位于油井環抱之中,它絲毫沒有熙攘的商埠特征,但人們依然驅車尋味而來,為什麼呢?為的是心中揮之不去的原産情結。

我們相信,随着抗疫的完勝,堂食油焖小龍蝦的渲沸盛景,必将重制江湖。

我們期待着龍蝦江湖的喧沸。

(本文部分圖檔采自今日頭條正版圖檔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