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妥協的完美主義:優秀産品經理的實踐指南(卷二)》一2.5 産品設計團隊能力要求

本節書摘來自異步社群《妥協的完美主義:優秀産品經理的實踐指南(卷二)》一書中的第2章,第2.5節,作者 陳潔,更多章節内容可以通路雲栖社群“異步社群”公衆号檢視

優秀的産品設計人員不是馬不停蹄地跳槽跳出來的,想要成為優秀的産品設計人員,除了在項目的實踐工作中磨煉出來之外,技術需要學習,個體素質需要提升。在成為資深進階設計師之前,他/她可能在大學裡是學軟體開發的,也可能在之前的公司是做心理研究的,優秀的産品設計人員不能隻專注于自己專業工作的領域,需要放開眼光,既要考慮産品戰略目标(市場目标、營運需求、商業價值)又要考慮使用者需求。

産品設計人員除了要有熱愛産品、尊重使用者、敬業的基本素質外,還需要注意培養幾大能力和素質。

1.需求和解決方案

當工作需求抛過來時,平庸的設計師想的是完成它,普通的設計師想的是把它做好,優秀的設計師想的是盡自己所能把它做到最好,而卓越的設計師則優先考慮:對方提出這個需求的目标和動機是什麼?這個需求到底合不合理?值不值得去做?對産品有什麼幫助?使用者是否需要它等。

有時候需求并不等同于使用者的目标,曾經有一個很有名的段子,大緻意思就是說在汽車尚未出現的馬車時代,做消費者調研,隻會得到這樣的答案:“我需要一匹更快的馬”,而不會得到:“我需要汽車”。因為對于消費者來說,他從來沒有看到過汽車,怎麼可能回答你需要汽車呢?

講這個段子的人,其實沒有搞清楚使用者的原始需求和目标。

在“我需要一匹更快的馬”這句話裡,其實“更快”才是目标或者說原始需求,而“馬”隻是一個使用者在他的認知範圍内提出的解決方案。需求方在這句話裡不僅提出了需求,而且還提出了他能想到的“解決方案”。現在,你到底是要滿足他的需求?還是滿足他的解決方案?

是以有效的識别“需求”是一切設計的開端,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要強調必須了解我們的使用者,通過後文提到的建立典型使用者、模拟典型場景,來搞清楚使用者的目标。目标驅動使用者采取行為,當他們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案時,為使用者提供解決方案,就是産品設計師的工作,也是一個移動app産品能夠成功的基礎,這和設計是息息相關的。了解了目标,才能了解使用者的期待和動機,這樣分析出來的結果才有意義,才能設計出令使用者滿意的、喜歡使用的産品。

2.認清目标

如何将使用者的目标從一堆需求中剝離出來呢,有一個簡單的标準,那就是使用者的動機是由目标驅動的,目标不會随着時間的推移而變化。例如,人們的目标是快速舒适地到達目的地,剛開始人們發明了馬車,越來越多的人購買或租賃馬車,再後來當汽車和火車被發明出來之後,越來越多的人乘坐汽車或火車,随着時間的推移,速度更快的飛機成為人們遠途交通的首選。馬車、汽車、火車,不論是哪一種形式,都隻是解決方案,隻是人們為了“快速舒适地到達目的地”的選擇,科技手段再怎麼變化,人們的行為發生了變化,但他們的目的從來都沒有發生變化。這也就是業内常常說的“科技再怎麼變,人性沒變”。

了解使用者的需求,幫助設計師撇開現象看本質,通過研究典型使用者,模拟典型場景,抛開現有的技術、現有的手段,尋找人性中最本質的需求,并通過設計,滿足使用者的基本需求。

作為需求方,往往不懂産品不懂開發,而作為代碼開發人員,又不可能直接和需求方進行溝通,這時候承擔分解需求工作的産品設計人員,就更像是“翻譯員”,把需求方的原始需求轉化為開發人員可以了解的分步驟方案,把開發人員的設計架構和界面圖形設計的原因,解釋給需求方聽。最終達到多方一緻,進入到産品的實際可開發階段。

作為專業、有經驗的産品設計人員,在搞清楚使用者的原始需求後,能快速提出設計方案若幹套,能夠快速“翻譯”給需求方,解釋如何滿足其需求,并說服和建議他們采取最佳的方案。有時候需求方可能已經有了自己的主見,他們參考了一定的競品,或先入為主地提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但并不見得多麼合理,這時候就需要設計人員通過分析、解釋資料有理有據地說服對方采取最佳方案,而不是被動地接受需求。這個關鍵節點恰恰是設計師最能發揮價值的地方。

下面的這個例子,可以幫助解釋設計師重塑和分解需求的思考過程。

随着微信、微網誌的風靡,在某一次版本疊代中,市場人員提出“在自身的使用者賬号登入注冊體系外,加上第三方賬号登入”的合作要求,市場人員的目的是通過合作,導入來自微網誌微信使用者的流量。有登入注冊設計界面是app中最基礎的功能性界面,但目前時機加入第三方登入是否合适,這是設計人員需要考慮的。畢竟開發資源和精力是有限的,做了第三方賬号登入這個功能,這個周期内有沒有足夠的時間,或者就不能做其他功能了,是以産品人員需要在設計該功能界面之前,需要分解該需求的充分性和必要性。

為什麼軟體在建立了自身的使用者賬号登入注冊體系外,還要使用第三方賬号登入?

第三方賬号登入和自身賬号體系相比各有什麼利弊?

哪些使用者喜歡自由體系登入,哪些使用者更傾向第三方賬号登入?

先來看一下自主賬号體系與第三方賬号登入體系的利弊(注:文中的“第三方”指微網誌、qq、人人網等平台)。

1.對使用者

對使用者而言,第三方賬号登入帶來最大的好處就是友善。一方面可以省去一個注冊流程,另一方面也不用費心去記憶各種賬号密碼,可以用微網誌等賬号一号走遍天下。另外通過微網誌、qq等平台可以更容易地對好友進行分享并與好友實作互動。這些好處讓許多比較“懶”的使用者更傾向于用第三方賬号體系登入。

而第三方賬号登入帶來的一個巨大問題就是隐私安全。雖然現在第三方賬号登入普遍使用oauth技術,可以讓你無需将微網誌等第三方平台的使用者名和密碼提供給應用,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使用者名與密碼的安全。但通過授權,該應用仍可以通路使用者的很多資源,比如評論、好友、生日等資訊,而且許多在授權時都是預設選項,使用者非常容易是以洩露自己的資訊。許多應用在授權時還會預設在微網誌等第三方平台同步狀态,這等于将你用了什麼應用、在應用裡做了什麼都公諸于衆,讓使用者感覺毫無隐私可言(比如用了某款婚戀應用你卻不想讓人知道)。是以對個人資訊敏感的使用者可能就不會選擇用第三方賬号登入體系。

2.對開發者

對開發者而言,第三方賬号登入的好處主要是有三點。一點是提升了使用者的注冊轉化率,降低了進入的門檻。另一點就是可以利用微網誌、人人等平台的資源,提高自己的知名度。還有一點就是可以省去自主登入體系的開發工作。提升使用者注冊轉化率是因為給了使用者更友善的路徑,減少了因嫌注冊流程麻煩而流失的使用者數量。

而對開發者不好的地方就是如果沒有較多的授權,無法掌握使用者的全部資訊。從某種角度而言使用者還是在微網誌、人人等平台下,自己沒有累計下使用者的沉澱,雖說開放是現在的主旋律,但總還是受制于各大平台,萬一哪天開放的政策有變或平台以使用者相要挾,開發者也沒有什麼太好的反擊辦法。

利弊就如上面所言。現在有人認為可以完全放棄自主登入系統,僅用第三方賬号登入,理由是第三方賬号已經十分普及,通過第三方賬号登入可以提高使用者注冊率,而且平台開放程度較高同時資源豐富,做自己的登入體系費時費力沒必要。也有人認為還是應該自主登入與第三方登入共存以滿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那麼自主登入體系是否還有存在的必要呢?

這還是要根據應用或網站的定位、功能來決定。如果你的應用注重分享、重評論、重社交,并不定位于做行業的标杆,是比較輕量級的應用,那麼你可以選擇放棄自主賬号體系,讓使用者無需糾結是用第三方賬号還是重新注冊一個賬号,讓注冊流程更加簡潔,使用者目标更加明确,如papa、instagram、你畫我猜等應用。而如果你的應用是重内容、輕社交,獨立性較強,有可能形成一個社群或閉環,可以經過時間培養起一批有自己風格的使用者,有自己的使用者文化,那麼還是應該保留有自己的登入體系,一來可能适應更多使用者的需求,二來也容易讓使用者産生一種歸屬感。如果有信心的話甚至可以放棄第三方登入,讓使用者對你的産品有着更深的需求與認知,這樣慢慢發展也許會成為另一個第三方平台,不過這畢竟是少數。另外移動端和pc端注冊的成本也不同,在移動端輸入更少的應用也許會讓使用者更舒服一些,這也是要考慮到的。

通過典型使用者調研,看看他們平時是用第三方登入體系還是應用的自主登入體系,下面是幾個發現:(1)女性朋友為了友善更喜歡用第三方賬号登入,而男性朋友則對隐私有着更多一些的關注,有些更傾向于自主賬号登入;(2)如果應用正規、名氣大、口碑良好,則對隐私洩露的擔憂會下降;(3)如果發現應用會自動在第三方平台更新使用者動态,則對該應用好感度明顯下降;(4)如果第三方登入會帶來明顯好處(如一些社交類遊戲就是為了與好友一起玩),則更傾向于使用第三方登入。我咨詢的朋友不多,而且使用者模型也較為相似,是以不具有很強的代表性,不過從中也能學到一些東西,如在授權第三方時預設授權不要過多,要尊重使用者,要讓自己的産品更加專業與正規,給使用者留下正面的印象等。

總之,自主登入體系與第三方登入體系均有利弊,要結合自己産品的形态、定位、風格以及願景進行選擇,無論何種選擇,永遠要尊重使用者。[6]

随着市場變化發展,使用者的需求也在不斷發展變化,為了迎合市場的發展變化,滿足使用者變化的需求,産品團隊必須主動求新求變,需要不斷收集市場資料和資料,使自己産品緊跟市場,不被使用者抛棄、淘汰。

在項目開發過程中,有時候被動的需求變動情況也是會有的,這種被動有時候來自團隊内部,也有時候來自外部。在需求分析階段,需求方、團隊成員會提出各種各樣從自己角度出發的“解決方案”,有的是為了節省成本、有的是為了提高效率、有的是為了增加營運資料等,有時候甚至項目還沒進行到中間階段,産品還沒開發出來,合作客戶看到一款競争對手的新産品非常喜歡,雖然競争對手産品不見得就一定是好創意。變動需求是令産品設計團隊非常頭疼的。這個時候難免會出現分歧,如何通過自身收集整理的資料說服客戶也是産品人員必備的能力。如何讓自己的産品設計方案脫穎而出,達到各方面的平衡,就要有理有據,用證據和數字去說服對方,這就要求在平時工作中主動自覺地收集行業資料,并有效整理和儲存資料,運用到自己的報告、文檔中去,如圖2.12所示。

《妥協的完美主義:優秀産品經理的實踐指南(卷二)》一2.5 産品設計團隊能力要求

不僅是日常的文檔儲存,有些常用資料,例如市場占比、使用者數量、使用者回報意見、使用者研究中的典型使用者反應都應該深深映入腦海中。即便在激烈的會議讨論中無法一下子翻到所要用到的精确資料,但有力的資料說明能大幅增加方案的說服力。

在後面的章節裡,我們将會介紹收集和處理資料的方法,告訴讀者從哪些管道收集整理資料和資料,平時要留意哪些類型的資料和資料。

項目具體實施過程中,團隊中每個人工作能力和素質的高度,直接決定了設計輸出的品質,決定了産品的品質。在日常工作中要虛心學習,注意自我教育訓練提高,提高自己的繪畫基礎和設計能力,擴充豐富的想象力,平時更要留意收集身邊的美好事物作為素材,提升對色彩、質感、素材、構圖的感覺,同時,注意開闊眼界,需要更加全局地考慮整個産品層面的内容,對于整個産品思路以及使用者需求都要有非常敏銳的直覺,能夠了解到最核心的東西。在互動層面也可能有自己的了解和看法。尤其是視覺設計師在經曆過初級階段之後,感覺在自身的專業能力上進步的空間很小,photoshop的技能技法,大家都是大同小異,甚至做的産品雖然說有好有壞,但是也不至于相差巨大,很多時候隻是一個精細度的差别,給予足夠的時間去磨,也可以磨出特别精緻的作品。設計師可以向着團隊管理的方向發展成為管理者,也可以向專業方向發展,在團隊中比别人更敏銳地發現問題、預見問題、解決問題,提聯考慮問題的層次,比如别人還在考慮這個地方用圓角還是方角的時候,你已經在考慮産品的總體品牌形象和對産品氣質的系統把握了。這樣才能成為更進階的設計師,比普通設計師做出更優秀更高層次的作品出來。

設計項目不是單打獨鬥,我們經常說就算設計100分,在溝通中如果出現障礙,視覺實作打八折,代碼開發再打八折,測試再打八折,基本上出品的就是一個不及格的次品。産品設計團隊需要對外溝通合作的成員和部門很多,尤其是在疊代開發中,和開發團隊接觸最多的就是産品設計團隊,設計師除了提高專業素養外,溝通協調能力也是相當重要的。良好的溝通能力并不隻是适用于客戶,也适用于協調開發人員開發産品,傳達準确的任務需求、表述設計意圖。良好的溝通協調能力,能塑造和諧的工作氛圍、能節省溝通成本,提高溝通有效性,防止因溝通出現的了解偏差和錯誤,防止返工。

協調是指團隊管理者或者核心成員運用自己的權力、威信以及各種方法、技巧,使項目活動中的各種資源各種因素整合起來,行動一緻,形成組織活力,達到共同的目标。如果團隊管理者沒有能力協調解決項目中存在的沖突和問題,團隊成員的積極性比較差,效率低下,項目要麼會停滞無法進展,要麼會造成成本、時間、資源的大量浪費。

前面章節介紹了移動app産品開發項目的整個工作流程,縱向介紹了如何和團隊其他成員進行配合,并提供輸出物,以及對産品設計團隊能力的要求。從下面章節開始,我們介紹産品設計團隊在項目各個階段,以及日常工作常遇到的一些問題,以及如何運用一些具體的工作方法解決這些問題。

上一篇: 拼圖拼圖
下一篇: 程式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