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特别策劃絲路鄉土美食系列之五十四:麻花

特别策劃絲路鄉土美食系列之五十四:麻花
特别策劃絲路鄉土美食系列之五十四:麻花

小時候我們管麻花叫麻糖。現在跟着外面的人叫麻花,但一回到農村老家,跟着父母及一些老人,還是叫麻糖。常年在外打工的年輕人才不管什麼,麻花麻花的,叫得铿锵有力,一點都不含糊。我們老家鳳翔人的許多話語是和其他地方不一樣的,就連飲食習慣也跟着迥異。小時候,調皮搗蛋的弟弟每每惹奶奶生氣。奶奶生氣時常常會說這樣一句話:好了楊六郎,不好了賣麻糖。那時不懂奶奶的深意,看着奶奶生氣了,奶奶還沒張嘴,我們就齊聲對着弟弟喊開了。

那時,麻花一毛錢一根。跟着大人上街,一根麻花就是最大的獎賞。十個麻花牛皮紙繩兩頭一綁,中間留一段,可以提着轉親戚。那時沒有塑膠袋,牛皮紙繩看起來不牢靠,讓油浸透之後比什麼都結實。人摔倒了,麻花甩碎了,但牛皮紙繩依然堅守崗位。是以,轉親戚時,其他東西小孩子盡管拿,一捆麻花大人提着,好不容易買來的麻花,你不能臨到親戚家了,隻剩油汪汪的一端牛皮紙繩!

麻花攤子和油饦攤子基本上一樣多,因為便宜,是以很受人們青睐。麻花的做法是很簡單的。去了幾次賣麻花的同學家裡,我都能閉着眼說出麻花的做法了。将一定比例的燙水、熟油混合,調入花椒水、雞蛋汁,和成面團,放盆子裡苫上布或蓋上蓋子,醒二十多分鐘。取出面團,在案子上使勁揉搓,揉到面團光滑不沾案闆時,揪成拳頭大小的面劑子,抹上清油放盆子裡。一個面劑子就是一根麻花。取一個面劑子,使勁揉,揉好後搓成均勻柔軟的中粗條,對折,擰繩子一樣地編成連續不斷的“8”字形,緩緩放入沸騰的油鍋。看着上色了,再翻一下,使受熱均勻。等到下一根搓好了,鍋裡的就可以撈出了。

麻花色澤金黃,酥脆可口,加上價錢便宜,很受人們的喜愛。老年人上街回家,一根麻花就可以哄孫子。十根麻花一捆,就可以走親戚。一碗醪糟,碎一根麻花,就是結結實實的一頓幹糧。

随着生活水準的提高,大麻花買的人漸漸少了。是麻花做的不好吃了,還是愛吃麻花的人少了?我始終沒有一個答案。一根由二十年前的一毛變成了二進制,大小未變,顔色未變。買一根嘗嘗,似乎還是那個味道。但令人遺憾的是,經過那個年代的父母不愛吃了,為了一根麻花哭着鬧着要上街的大哥也不愛吃了,就連以前吃了麻花還要舔手指頭的妹妹也挑三揀四地說誰家好誰家不好誰家湊合······

天水市面上很少有長約一尺的大麻花。偶爾有外地人小廂車改成的玻璃車廂裡滿載了大麻花走街穿巷,且美其名曰天津大麻花,但問者寥寥,買着更少。倒是放了蜂蜜牛奶之類的小麻花很受人們喜愛。一根寸把長,酥脆可口。有買了吃的,也有大飯店買去做菜的,聽說雞胗麻花還是一道名菜。為了照顧少數糖尿病患者,還有椒鹽之類的鹹麻花在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