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中的師徒4人,哪個才是決定故事走向的主心骨呢?可能很多人會認為是一路降妖除魔的孫悟空,金箍棒一出手,打遍天下無敵手。但被北京師範大學、武漢大學、南開大學等20多所高校聘為職業生涯規劃專家的吳沙老師卻認為,其實團隊的核心人物是唐僧,因為孫悟空也有一氣之下回花果山的時候,而唐僧卻不管遇到什麼情況都不忘取經這件事,他始終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也有毅力有勇氣堅持下去。
為此,吳沙老師将之寫入了《大話生涯:自我發現之旅》這本書,借用我們熟悉的唐僧師徒西天取經的故事來貫穿整個生涯規劃的學習,用故事來引發思考、探索、感悟,并讓我們最終回歸自我,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不再迷茫。

回到上面所說的唐僧堅定的目标,再聯想到我們自己,也許大部分人會發現,相比之下我們确确實實是缺少目标這一人生導航的燈塔。為什麼會這樣呢?吳沙老師就指出了,這是因為我們沒有自己的願望,我們一直在實作的,都是他人的願望。這不僅會讓我們沒有足夠的動力來努力前行,也會影響我們長期的發展,讓我們在如何把未來的路更好地走下去這件事上心生困惑。
而針對這樣的困局,吳沙老師也提出了解決的途徑。比如從自己感興趣的職業方向入手,有效縮小選擇範圍。比如從觀察、打聽、實習等多方面了解不同的職業,在選擇之前對此有足夠認知。再比如,提高自己的知識和才華儲備,讓自己的能力足夠支撐起自己想過的生活。諸多的建議都實誠而中肯,似乎可以說到心坎。
在書中吳沙老師還提到一個讓我們耳目一新的概念——性格四葉花。四葉花其實是每個人的習慣行為,專門将之拿出來講,是因為吳沙老師認為如果我們能順着自己習慣的、擅長的方向去選擇生涯,效率就能得到有效提升。
我們習慣向外擷取能量還是習慣向内擷取能量;我們在接收到資訊的時候,注意力習慣放在哪些方面;我們習慣理性思考問題還是感性思考問題;我們習慣有條不紊地按計劃行事,還是總是想到什麼就去做什麼?回答這4個問題,也就大概能夠了解我們自己的思維和處事方式,甚至還能以此判定性格類型,找到我們偏好的專業。
認識自己很重要,認識自己,并對自己将來的人生之路有一個清晰明朗的規劃,才能走好未來的路。《大話生涯:自我發現之旅》就是這樣陪伴我們了解自己,了解生涯的一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