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宋清影
越來越多的美國政治家和決策者正在将中國視為“冷戰”目标,但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前美國進階國防官員約瑟夫·奈給美國敲響警鐘,美國面對來自中國的挑戰是全方位的,拿傳統的冷戰思維對抗中國必然是自讨苦吃,在軍事、經濟、社會層面和西方國家全面結盟是抗衡中國的最佳戰略。約瑟夫·奈以最早提出“軟實力”概念而聞名。
圖檔來源:路透社
今天的中國不是當年的蘇聯了
11月2日,《紐約時報》刊發約瑟夫·奈的評論文章。奈提出,美國正在和中國打“冷戰”,但這個想法既不符合現實利益,也不利于美國的未來。
奈将目前的形勢和美蘇争霸時的情況進行比較。他認為,雖然美國無論是與蘇聯,還是與中國的沖突都沒有上升到全面的沖突,但情況大不相同。在冷戰期間,蘇聯是美國的直接軍事和意識形态威脅,可是美蘇之間幾乎沒有經濟或社會聯系,是以遏制蘇聯是一個可行的目标。
決策者們都将和中國的競争局限在傳統的冷戰思維中,實際上與中國的競争是一場三維遊戲,如果美國繼續下二維棋,一定會輸。目前,中國和美國在軍事、經濟和社會三個次元都在較量,是以将與中國之間的競争簡單類比為“冷戰”,低估了美國面臨的真正挑戰,決策者們将提供無效的政策誤導大衆。
拜登的舉動也表明,他的對華戰略也受到了冷戰思維的影響,拜登需要確定他的中國戰略符合現在新的現實。
美國别妄想和中國脫鈎
在經濟層面上,美國和中國有着深厚的互相依存關系。2020年,特朗普政府主導中美貿易戰,特朗普政府官員談論讓美國經濟與中國“脫鈎”,但卻遭遇充滿挑戰的現實:中國增加進口美國商品,美國企業繼續在中國投資,相關貿易額約有一萬億美元。
而且據報道,中國比美國擁有的貿易夥伴數量更多,美國妄圖讓其他國家與中國經濟“脫鈎”的想法也不切實際。
美國和中國也有深厚的社會聯系,兩國之間的旅遊、教育往來十分頻繁,而且在應對疫情、氣候變化等生态問題上,中美也無法脫鈎。
奈指出,美國憑借自己傳統的軍事優勢,仍然将自己視為唯一真正的全球大國,但中國的軍事力量正在不斷崛起,美國如果仍然拿老眼光看待中國,将自讨苦吃。
新時期美國的合縱連橫
奈提出,美國必須在經濟、政治、社會領域和西方國家聯合,才能遏制中國的發展。
在經濟闆塊,美國也忽視了經濟多極化的趨勢,美國對東亞的貿易政策不夠完善,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也在重要的貿易領域留下了漏洞。
而在國際性的氣候、疫情問題上,美國也忘記了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單獨解決氣候變化和疫情等問題,跨國公司、非政府組織等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國際性問題上,美國需要加強和國際機構的合作,達成更多國際條約,例如參與最近的聯合國氣候大會以及巴黎氣候協定。
在政治領域的抗衡上,奈認為,現在的政治已經不同于冷戰時期,中國并不是單純輸出共産主義,政治和經濟互相依存。
是以,他認為,美國也應該在經濟方面采取和其他國家聯盟的對策,例如最近将核潛艇技術出口到澳洲之類的貿易協定。在國内,美國必須加強其技術優勢。在軍事上,美國要納入新技術,加強和其他國家的戰略聯盟。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下傳“極目新聞”用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