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之後,高爾夫球成為了下一個,讓托尼-庫科奇心醉神迷的運動。
而他的運動天賦,在這塊全新的運動賽場上,仍然展現地淋漓盡緻。2011年,剛剛接觸高爾夫球運動兩年後,庫科奇就一舉拿下了克羅地亞全國業餘高爾夫錦标賽的冠軍。

生活并不是絕對公平的,尤其是當你看到庫科奇這樣的「天生赢家」真實存在的時候。
20歲,庫科奇便随前南斯拉夫摘下漢城奧運會銀牌;89-91三年間,庫科奇收獲兩屆歐錦賽冠軍,一屆世錦賽冠軍;在不滿25歲的年紀,他帶隊三奪歐冠聯賽冠軍,并曆史性的三連mvp;甚至在遙遠的大洋彼岸,他仍然作為nba曆史上最偉大王朝的一員,将三座總冠軍獎杯攬入懷中,成為曆史的一部分。
他宛如一位遊俠,從心所欲,卻總能在關鍵時刻,挽救球隊于水火,然後事了拂衣去,暗藏功與名。
從此籃球世界裡,隻留下關于托尼-庫科奇的傳說。
南斯拉夫是籃球的國度,在當時的籃球世界,流傳着這樣一段話,「the americans invented it, the yugoslavs perfected it.(美國人發明了籃球,而南斯拉夫人精進了這項運動。)」”
曾經為當地足球俱樂部擔任門将位置的父親ante,遺傳給了小托尼高大的身材,以及出色的運動天賦。然而,庫科奇的體育之路卻始于乒乓球,母親也樂于讓兒子接受乒乓球訓練,原因僅僅因為乒乓球俱樂部離家更近。不久之後,庫科奇便拿下了地區青少年組的乒乓球冠軍。
然而,或許是受父親影響,小托尼逐漸流露出來對足球的巨大熱情。像每個在歐洲狂熱的足球氛圍中長大的孩子一樣,庫科奇夢想着有朝一日能為家鄉俱樂部hajduk效力,并在父親的指導下,加入了俱樂部青訓,出任左邊位的位置。
可超過1米9的身高和過于單薄的身體,讓庫科奇距離自己的足球夢漸行漸遠。而一段屬于他和籃球之間的美妙緣分,卻從此刻開始降臨。
1983年,專門挖掘年輕潛力股的球探igor,在沙灘一群奔跑着的少年之間,他的目光被眼前這個高大,卻不失靈活的小夥子深深吸引。但令他更為吃驚的是,在同庫科奇交流過後,igor得知,這個大個子竟然從來沒有接觸過籃球。
「我向他發出邀請,他勉強同意了接受籃球訓練,不過要在不耽誤足球訓練的基礎上。」igor談及當時的場景,笑着說道:「但很幸運,籃球笑到了最後。」
「黃金一代」,通常是體育世界裡,用來形容一批傑出的球員時,所用到的最高嘉獎。
前南斯拉夫的一衆青年才俊,便擔得起黃金一代這個響亮的名号。而庫科奇,自然成為了其中一員。青年隊時期,庫科奇和隊友一起,在u16,u18各級别賽事中所向披靡,接連拿下兩座歐洲冠軍獎杯,還一舉拿下了87年在意大利舉辦的u19世青賽冠軍。
次年的漢城奧運會,20歲的庫科奇入圍了參賽名單,同樣身處名單之中的還有年長庫科奇四歲,早在四年前的洛杉矶便已經大展風采的德拉岑-彼得洛維奇,而近乎同齡的帕斯帕裡、迪瓦茨、拉德加,也都在日後的國際籃壇,留下了屬于自己的一筆。
在小組賽的一場焦點之戰中,南斯拉夫面對着薩博尼斯、馬修利奧尼斯等名将領銜的蘇聯隊,憑借着彼得洛維奇的25分和帕斯帕裡的20分11個籃闆,輕取對手。庫科奇也在本場比賽中,打出了本屆奧運會的最佳表現,他貢獻了13分9個籃闆的準兩雙,還送出了一記搶斷和一次封蓋。
盡管在決賽中,兩隊的再一次交鋒時,南斯拉夫遺憾落敗,屈居亞軍。但南斯拉夫黃金一代的成員們,仍舊憑借着自身出色的發揮,在世界舞台上證明着自己的實力。
庫科奇的命運,也随之發生着改變。
回歸俱樂部後,庫科奇真正地在成為一名出衆的籃球手的道路上,實作着蛻變。1989-1991年期間,庫科奇率領jugoplastika俱樂部實作了歐冠三連冠,而他本人也在1990、1991、1993年三次獲得歐冠四強賽mvp的榮譽。
這樣的表現自然吸引了大洋彼岸球探們的關注。1990年,庫科奇在第二輪,總第29順位被選中。選擇他的球隊,正是即将在喬丹和皮蓬二人的上司下,統治nba整個90年代的,芝加哥公牛隊。
公牛時任總經理傑裡-克勞斯對這個身高接近七尺,卻能跑善射,還擁有一手絕妙傳球的年輕人寄予了厚望。可是由于球隊當時薪金空間受限,是以庫科奇無法第一時間加入球隊,但公牛方面,持續為庫科奇的到來,做着積極的努力。
可這卻惹惱了隊中的兩位大佬。
直到1991年進入全明星陣容,皮蓬的薪水都隻有77萬美元一年。對此積怨已久的皮蓬,一直在同球隊協商,希望能謀求一份薪水更高的合同。但克勞斯一心想着為庫科奇的到來節省薪金空間,便沒有滿足他的請求。
球隊經理的所作所為,也無法使老大喬丹感到滿意。「我知道他看起來很不錯,可那都是在同大學球員比賽的時候,他完全不知道nba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喬丹說道。
而面對克勞斯讓自己打電話招募庫科奇的請求,喬丹想都沒想便拒絕了。「我不想說南斯拉夫語。」喬丹略帶嘲諷地說道。
喬丹和皮蓬對吝啬的總經理的不滿,自然全部轉移到了無辜的庫科奇身上。但在他尚未登陸美洲大陸的時候,想找個機會在球場上教訓他,機會實在稀少。
直到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二人決定,給這個年輕的克羅地亞人一點顔色瞧瞧。
小組賽第四戰,同樣在此前未嘗敗績的兩支球隊狹路相逢。但華麗的夢之隊,實力顯然更勝一籌。最終美國隊以33分之差狂勝克羅地亞,而在喬丹、皮蓬二人的輪流防守下,庫科奇直到上半場的尾聲,才命中第一個運動戰進球。全場比賽,11投2中,4分5助攻7次失誤的表現屬實糟糕。
「我猜球隊看得出,他還沒有準備好nba級别的競争。」皮蓬賽後驕傲地說道。
而庫科奇,卻表現得頗為平靜。「我明白他們想讓我知道,在nba打球是一種怎樣的節奏。」庫科奇在賽後采訪中說道:「但一場比賽是不足以作為測驗的,我敢肯定自己能做得更好。但這場比賽,讓我清楚,自己必須提升比賽的狀态。」
面對球隊領袖的挑釁,面對自己的糟糕發揮,庫科奇選擇用實力回應。12天後的奧運決賽中,克羅地亞再次遭遇強大的夢一隊。盡管取勝可能性渺茫,但庫科奇卻打出了與上一場比賽截然不同的表現,他全場砍下16分5個籃闆9次助攻的全能表現,證明自己的能力非虛。
1994年1月21日,公牛主場對陣步行者,比賽時間僅剩最後5秒。
老辣的雷吉-米勒似一頭機敏的獵豹,在底線觀察着場上的一舉一動。米切爾紮實地做好了掩護準備,米勒伺機而動,掙脫開史蒂夫-科爾的糾纏,繞過米切爾設定下的銅牆鐵壁,接球轉身,皮球旋即入網。
比分來到了95-93,比賽時間定格在了0.8秒。
戲劇性的時刻來到了。完成了「準絕殺」的米勒收起了高舉的雙臂,跑到了場地中央,面向觀衆席,深深地鞠了一躬。而面對這樣直接的挑釁,從球員到球迷,都沒有底氣做出直接的回應。
但更戲劇性的情節,僅僅在一個短暫停之後便上演了。在邊線擲界外球的皮蓬,将球高高抛起,傳向了從中路殺出的托尼-庫科奇。後者轉過身來,以一種非正常的出手動作,命中了這記價值連城的三分球。球隊也得以守住了主場的16連勝。
就在一天之後,公牛做客印第安納,兩隊進行背靠背的第二場較量。這場比賽,公牛沒有讓比賽進行得如此驚險,皮蓬的22分幫助球隊以9分之差擊敗對手。
賽後,手握勝利的皮二爺,模仿着米勒的慶祝動作,複制給了步行者主場的觀衆們。
這樣爽快的反擊,竟然是靠那個兩年前自己不屑一顧的小兄弟來成全的,命運的安排,不禁讓人感慨。
「絕殺」,是當人們提及庫科奇職業生涯時,無法回避的一個字眼。
而他在94年季後賽第三戰,絕殺尼克斯的那一球,甚至在2001年,被nba官網評入了公牛隊史前10位偉大進球。與之并肩的,還有喬丹傳奇的「the shot」。
除卻這個絕殺球的精彩本身,這個進球,其實也正是庫科奇遊俠般潇灑人生,最好的寫照。
當比賽還剩下6秒的時候,芝加哥公牛隊仍然領先尼克斯兩分。但皮蓬倉促出手的外線投籃,不僅連籃筐都沒有碰到,還給了對手5.5秒的進攻時間。尤因一記舒展的勾手,在比賽僅剩下1.8秒的時候,兩隊再次回到了同一起跑線。
目睹了剛剛一幕的「禅師」菲爾-傑克遜,決定将最後一投的權力交給庫科奇,而這一選擇,讓喬丹退役後獨自帶隊的皮蓬感到屈辱。他同主教練激烈地争執過後,拒絕在比賽的最後時刻登場。
而庫科奇,依舊如常,他再次用那招牌式的後轉身,将球平穩地送入籃筐。然後,接受着隊友和觀衆們,山呼海嘯般的呐喊。
不卑不亢。挑釁也好,嘲諷也罷,庫科奇始終保持着這樣的姿态。
喬丹複出,羅德曼加盟,這支公牛隊終于走向了完成體。他們赢下了又一個三連冠,還取得了彰顯統治力的72勝10負戰績。庫科奇身處其中,無所謂光芒暗淡,也無所謂首發或是替補出戰。他似乎是這支火熱的公牛隊中,一股冷峻的力量,奇妙地維持着這支王朝之師的内部平衡。
其後庫科奇輾轉費城、亞特蘭大、密爾沃基,兜兜轉轉,去往了生涯的終點。“還有球隊對我抱有興趣,但這一次,我不想在離家太遠的地方打球了。”
2006年9月12日,托尼-庫科奇,結束了他光輝燦爛的23載球員生涯。留下無數冠軍,留下一串串不會為曆史遺忘的絕殺球。
可這一切,在庫科奇身上,又仿佛沒有留下一絲痕迹。他仍然仿佛那個少年時期熱衷于各種運動的少年,單純地享受着這樣簡單的快樂。就像庫科奇在一次退役後的訪談中,說得那樣。
「life is perfect.(我現在的生活很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