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日本國立公文書館首次對外公布731部隊3607名成員的真實姓名檔案,在國際上引起關注,在這些姓名之下,隐藏着一段日本侵華戕害中國的殘忍曆史。
所謂731部隊是日本侵華時期關東軍的細菌戰部隊,該部隊在華期間利用被俘中國人做慘無人道的人體活體實驗、實施對華細菌戰役,其駭人聽聞的犯罪反人類暴行遺臭後世。日本731部隊究竟是怎樣建立起來的,他們為什麼做活人實驗?這支部隊對中國造成了怎樣的傷害?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為實施對華細菌戰役,日本建立了數個細菌部隊,其中最臭名昭著的就是731部隊。所謂細菌戰,指的是指軍隊以細菌或病毒作為武器,制造人為瘟疫的戰争形式,極度殘酷。
1925年日美等國家簽署《日内瓦議定書》,議定書禁止在戰争中使用細菌的作戰方式,然而日本在二戰期間卻罔顧國際法的限制,建立了二戰期間世界最大規模的生化武器部隊。
731部隊的建立與日本陸軍省和參謀本部的支援有很大關系。1928年,日本軍部攻指派病理學和細菌學博士石井四郎赴歐洲考察學習,為細菌戰做準備,1930年回國後,日本軍部開始積極籌備研制細菌武器。
1932年設定陸軍軍醫學校細菌研究室,以石井四郎為首的細菌專家們鼓吹細菌戰争,得到了日本軍部上司的重視,此後研究規模不斷擴大,到了1933年,研究室遷移至中國哈爾濱,設立細菌實驗場,對外稱為“加茂部隊”,隸屬于關東軍,這就是731部隊的前身了。
1941年,正式代号更改為“滿洲第731部隊”,此後在天皇和軍部的策劃下科技實驗人員擴充到3000人,各項設施完備,至此731部隊的細菌戰體系基本形成。
關于731部隊基本設施,根據戰後對日軍調查報告,大概包括焚屍場、監獄、研究室、軍營等,設兩班實驗員專門負責人體實驗、電氣實驗、毒氣毒液實驗,實在令人毛骨悚然。
至于為什麼要把細菌機構轉移到中國東北?731部隊生産部長、軍醫少将川島清輕描淡寫道:“那裡有可能獲得大量非日籍的活人來做進行細菌試驗的材料。”也就是說,從731部隊建立初始,日本人就決定拿中國活人來做人體實驗了。
731部隊的核心機構為“第一部細菌研究部”,專門研制細菌兵器,包括究培養鼠疫菌、壞疽菌、傷寒菌等類别,部隊各支隊可利用研制出來的細菌炸彈、細菌炮彈,對中國東北等地進行直接攻擊。
根據部隊核心成員增田知貞、北條圓了供述,侵華期間部隊不僅生産大量細菌戰劑,還制造了攜帶細菌病原體的炸彈、炮彈和飛機噴灑細菌病原體等細菌武器,僅在1937—1942年間,731部隊至少生産了1770枚細菌炸彈。
第四部門分部長柄澤十三夫在戰後供認,僅他的部門每月生産的鼠疫菌達到100公斤,炭疽熱菌200公斤,傷寒菌300公斤,副傷寒菌300公斤,霍亂菌330公斤,而這些病菌都是為了制造細菌武器殘害中國軍隊和平民的。
731部隊設立的監獄裡關押的不是犯人,而是活人實驗體,大部分都是日軍俘虜的中國人,少部分是蘇聯軍人。根據哈爾濱平房區的731部隊焚燒掩埋坑的發掘以及戰後調查,731部隊不僅進行活體實驗,也進行人體活體解剖。
據日軍供述,細菌的毒性需要實驗檢測,一般是用動物做實驗觀察毒性,但日本認為最合适的實驗材料是活人,因為這些細菌武器就是要用在中國和蘇聯這兩大敵人身上的。侵華期間,731部隊的實驗室注射各種病菌到活人身上,觀察感染情況、病變結果并記錄下來,最後對其進行活體解剖——在不打麻藥的情況下進行,是活生生的虐殺。
這些被抓去做實驗的中國人,男女老少都有,甚至有不到5歲的幼兒。
731部隊成員上田彌太郎供認,他作為助手參與了活體實驗,曾參與解剖屍體和焚屍,在他工作期間,至少200個中國人成為豚鼠的替代品,被他們用來做細菌實驗。
另一成員田村良雄的口供也證明了731部隊的人體實驗,他主持實行了在中國人身上進行鼠疫注射的實驗,四名中國人被注射後,有三名因鼠疫死亡。高橋正彥的實驗組也進行鼠疫病菌檢測,小組一共解剖57人,實驗活人年齡最小的隻有3歲,最年長的78歲。
除了細菌對人體的實驗之外,更殘忍的實驗包括抓來身懷六甲的孕婦注射病菌,活剖她的胎兒研究感染情況、以活人做凍傷實驗将人活活凍死、截肢四肢互換實驗、将活人當做培養醫生們的手術練習工具等等。
在731部隊核心上司人石井四郎看來,使用細菌武器,最好的方法是以傳染病媒介物去傳染水源和食物。在細菌武器研制生産之後,731部隊在中國東北、浙江等地實施了大規模細菌戰。
諾門罕細菌戰是731部隊的在戰場上的第一次細菌戰役。1939年5月至9月,中蒙邊界的諾門罕地區,日蘇爆發戰争,731部隊使用了研制的鼠疫菌、炭疽菌、傷寒菌、霍亂菌及赤痢菌等細菌進行實戰。
為了到蘇軍所在地投放細菌,部隊成立了敢死隊,進入諾門罕的哈拉哈河細菌,污染水源。雖然諾門罕戰役中日本最終失敗,但這次實戰的失敗反而更推動了731部隊的細菌武器發展。
1940至1942年,中國南方地區遭到了731部隊的多次細菌進攻,石井四郎下令加大細菌生産,擴大細菌戰規模。其中常德受到日本大規模細菌戰襲擊,1941年11月4日,早晨5時,日本軍飛機在常德低飛,往人群密集居住區扔下了稻谷、棉絮和一些顆粒物。
常德政府将這些不明物進行化驗,發現了大量的鼠疫杆菌。11月,常德迅速爆發了大規模鼠疫感染。第一批受害死亡人數達7643人。
日本軍隊在浙江地區的細菌作戰造成了中國群眾的沉重痛苦。據學者楊彥君統計,在1942年的浙贛細菌戰,共計5294人死于日本細菌戰,其中1501人死于鼠疫,909人死于霍亂,2272人死于傷寒與副傷寒,407人死于痢疾,205人死于炭疽。細菌戰受害者中有男性3748名、女性1546名,其中10歲以下兒童871名。
二戰已經結束多年,日本731部隊的細菌戰在中國土地留下的陰霾卻仍然存在。由于日本長期在進行鼠疫實驗,引發了大規模的鼠疫災害,破壞了當地的自然生态,被鼠疫感染的普通群眾苦不堪言。
戰犯山内豐紀交待,1945年8月日本投降時部隊來不及撤離,就将幾百個細菌培養罐都扔到大連港外的深海裡。由于本部建築被炸,大量攜帶鼠疫菌的老鼠等實驗動物逃出野外,進一步污染了自然環境。而731部隊的活體解剖、活人實驗,更是殘忍、非人道的虐殺犯罪,被世界所唾棄,它對中國群眾的殘害是永遠無法忘記的曆史。
文/陸豆漿
參考資料: 1、《七三一部隊細菌戰體系形成研究》,劉瑩瑩 2、《日本軍部與第731細菌部隊》,王祖遠 3、《從四方樓發掘物看731部隊的人體實驗》,劉揚 4、《q報告與侵華日軍細菌戰》,周麗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