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nbc報道,15年前,美國在阿富汗建立了一個生物識别資料庫,其中包含數百萬阿富汗人的指紋、虹膜、面部圖檔。美國最初建立這個生物識别系統,目的是識别和追蹤恐怖分子。美國與其支援的阿富汗政府共享了該系統。
而塔利班接管阿富汗後,該生物識别系統引發了一些隐私倡導者的擔憂。他們擔心塔利班可能會通路該系統,并得到生物識别資訊的資料集,利用它來識别和傷害人權組織人士或女性群體。
但很多人仍然擔心,塔利班可能會基于該系統建立自己的生物識别資料庫。
15年前開始收集,目的是追蹤恐怖分子
美國從2006年就開始收集阿富汗人的生物特征資料。據三名曾在阿富汗服役的美軍透露,當時他們負責收集阿富汗人的虹膜和指紋,讓安全部隊擁有虹膜資料庫和指紋資料庫,主要目的是追蹤恐怖分子。例如,當在一個地方發現了炸彈,軍方就可以将炸彈上的指紋與指紋庫進行比對。
美國國防部沒有透露該系統中有多少阿富汗人,但曾在阿富汗從事生物識别收集工作的榮民表示,該系統應用非常廣泛。一名曾在阿富汗醫院工作的軍醫稱,他曾被要求必須采集每一個走進醫院的阿富汗人的虹膜、指紋和臉部照片。
到2009年,美國聯邦調查局和美國軍方已經正式與阿富汗政府共享這些生物特征資料,并教育訓練阿富汗人如何分析資料,幫助阿富汗建立了自己的生物識别系統,這個系統由大約50名阿富汗政府人員管理。
根據美國政府2010年的一份報告,該計劃在阿富汗的早期目标是擷取該國80%人口的生物特征資訊。
據一位前美國軍官透露,2011年,美國正式将其部分生物識别資料集移交給阿富汗政府。2014年的一份報告也稱,美國軍方會與阿富汗政府共享生物識别記錄以及可疑人員名單。
美國防部:敏感資料不會落入塔利班手中
美國部隊和阿富汗前政府收集生物識别資訊的主要工具之一是一種手持的身份檢測裝置,可以掃描指紋、虹膜、面部照片并輸入人口統計的詳細資訊。
有媒體報道稱,這些裝置本月已被塔利班沒收,但塔利班是否已将這些裝置與美國建立的生物識别資料庫同步,仍然未知。
上周,36 個民間社會組織簽署了一封聯名信,呼籲在阿富汗建立資料庫的政府、組織和私人承包商立即采取行動,關閉并删除該生物識别資料庫。
“這些資料已被用于針對弱勢群體,而數字化、可搜尋的資料庫放大了濫用這些資料的風險。”信中寫道。
不過,美國國防部發言人埃裡克·帕洪否認生物識别資料存在風險。“美國已采取謹慎行動,確定敏感資料不會落入塔利班手中。這些資料沒有被濫用的風險。”他說。
但還是有不少人擔心,由于美國曾對一些阿富汗人進行教育訓練,教他們如何通路和建立資料庫,塔利班得到了裝置之後,可能會招募受過該計劃教育訓練的人,并開始整理和收集他們自己的資料集。
“現在他們有了裝置,他們可能會建立自己的資料庫。”美國前陸軍情報官兼人權第一首席技術官welton chang說。“他們可以使用生物識别資料庫來歧視或者跟蹤周圍的人。”
兩名參與過該計劃的美國榮民也表示,如果塔利班有辦法使用生物識别資訊,他們擔心生物識别資料可能會專門用于針對女性。
編譯/綜合:南都記者李娅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