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吃瓜群衆”到底是什麼梗?送個西瓜竟然丢了洋飯碗!

作者:李光鬥觀察

文/李光鬥

在一次公路新聞的報道中,記者問老伯,當時看到了什麼。老伯說我什麼也不知道,我當時在吃西瓜。後來“不明真相的吃瓜群衆”這個詞就流傳開來。

“吃瓜群衆”到底是什麼梗?送個西瓜竟然丢了洋飯碗!

吃瓜群衆的存在感之強,“智慧”之強大,就連熱點事件的主角都要遜色三分。一有熱點爆發,他們迅速聚集,搬好小闆凳,備好瓜子(吃瓜群衆的“瓜”有兩種說法,一指西瓜,一指瓜子)。在網際網路時代,吃瓜群衆隻負責圍觀,并不對事情的結果負責,但悠悠衆口,仍有極大的殺傷力。而一旦事件出現神反轉,“不明真相的吃瓜群衆”則迅速散去,“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

“吃瓜群衆”到底是什麼梗?送個西瓜竟然丢了洋飯碗!

然而同樣是吃瓜,在美國卻有完全不同的含義。近日美國人羅伯特·帕蒂森因為沒有搞懂“吃瓜”背後的文化含義而丢了金飯碗。底特律新入職消防員羅伯特為了向老員工示好,給大夥買送了一個大西瓜,還用心的打了一個粉色的蝴蝶結做裝飾。沒想到好心辦了壞事,老員工一點都不買賬。後來事情鬧大了,羅伯特居然被辭退了。到底是為什麼呢?

“吃瓜群衆”到底是什麼梗?送個西瓜竟然丢了洋飯碗!

羅伯特接受福克斯新聞采訪

原來,底特律消防局有90%的消防員都是非裔美國人,送西瓜這個舉動戳中了他們的敏感帶——種族歧視!

“吃瓜群衆”到底是什麼梗?送個西瓜竟然丢了洋飯碗!

這事還得從南北戰争之前說起,因為黑人愛吃西瓜,是以南方奴隸主就總拿西瓜說事,嘲笑黑人是一群隻知道在農田裡啃西瓜的懶蛋和蠢貨,同時也給西瓜貼上了一個“不應在公衆場合出現”的标簽。

“吃瓜群衆”到底是什麼梗?送個西瓜竟然丢了洋飯碗!

南北戰争末期,很多獲得自由的黑人靠種植和販賣西瓜養活自己,這時候偏見深的白人農場主看他們不順眼,通過西瓜來醜化黑人的形象。因為西瓜營養價值不算高,容易種植,是以他們給西瓜貼上了“懶惰”,“堕落”的标簽,制作了大批醜化黑人形象的宣傳海報。這種借西瓜諷刺黑人的梗就這樣在白人文化裡代代相傳,頻繁使用,直到現在,黑人兄弟聽到這個字眼依然覺得很受傷。

比如,1880年的選舉季,民主黨人攻擊南卡羅來納州立法機構(黑人占大多數),說他們浪費納稅人的錢為自己買西瓜。在早期的影視劇中也出現了這個梗,美國電影《一個國家的誕生》、《西瓜地》中都出現用西瓜諷刺黑人的畫面。是以如果一個白人送給黑人西瓜,那簡直就是揭傷疤,嘲笑他的意思,不過很多年輕一代的白人并不知道這個梗的含義,也有因為錯用而造成誤會的事情發生。

“吃瓜群衆”到底是什麼梗?送個西瓜竟然丢了洋飯碗!

2014年,《波士頓先驅報》為了諷刺白宮保安辦事不力,公布了一張漫畫,畫面裡一位推銷員跑進白宮,坐在浴缸裡向奧巴馬推銷西瓜口胃的牙膏。這簡直是……求奧巴馬心理陰影面積。是以報社趕緊道歉,并把漫畫裡的西瓜味牙膏改成了草莓味牙膏。

“吃瓜群衆”到底是什麼梗?送個西瓜竟然丢了洋飯碗!

背鍋的不隻有西瓜,還有炸雞和葡萄汽水,它們都是因為黑人喜歡吃,而被扣上了“底層黑人熱愛的窮酸食物”的帽子。2008年的電影《豬頭逛大街》裡,有一個橋段就是用葡萄汽水來羞辱黑人。

是以如果你結交了一位黑人美國朋友,千萬别說他是“吃瓜群衆”,或者請他吃西瓜。如果你的品牌要在美國推廣,也要回避這些含有特殊意義的禁忌符号。

本文作者李光鬥:中國品牌第一人、中央電視台品牌顧問、著名品牌戰略專家、品牌競争力學派創始人、中國電子商務協會網際網路金融委員會首席顧問、華盛智業•李光鬥品牌營銷機構創始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