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18日訊(孫莉 記者霍枭涵)近年來,海林重點國有林管理局在生态保護、深化改革、産業發展、民生工程等方面取得顯著的成效。

林場生态環境。
加強資源保護與培育,在生态建設上實作新突破
圍繞國有林區的發展定位,海林局嚴控林地資源,始終保持對各類破壞森林資源違法犯罪行為的嚴打高壓态勢;嚴肅審批報批,嚴格履行林地征占用手續;嚴守生态紅線,抓好後備森林資源培育,提高造林、撫育品質和森林覆寫率;加強森林防火工作,做到上司、組織、責任、措施、裝備、隊伍“六落實”;創新監察管護機制,全面落實“河長制”,切實加強對水資源的保護。
加強林區改革與創新,強企富民開創産業發展新局面
海林局黨委、海林局按照總局“486”産業總體規劃布局,找準定位,謀劃好大項目和能掙錢的好項目,重點推進“林頭食尾”、“林頭工尾”工程,加快打造森林生态食品全産業鍊。規劃在青嶺子林場新擴建1500畝“平貝種植示範基地”,研發平貝含片、平貝口服液等系列産品,提高産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延長平貝産業鍊條。繼續推進北藥平貝立局項目,引入海林綠盛源生物質顆粒有限公司的生物質顆粒加工項目,着力向規模化、産業化、基地化方向邁進;大力發展狐貉等特色養殖,招商海林市天康養殖公司建立狐貉特色養殖基地,預計可引資6000萬元;全面落實30萬隻森林雞養殖任務,與旅遊結合起來,打造“百雞宴”品牌。
平貝含片。
近年來,海林重點國有林管理局通過發展“旅遊+産業”、“旅遊+養殖業”、“旅遊+美麗林場”,以旅遊為先導,為全面可持續發展注入強大動力。抓住2018年高鐵通車的有利契機,進一步發展旅遊和康養産業,重點打造海林局的視窗機關——橫道林業景區,加快橫道美麗林場建設步伐,結合總局大旅遊圈規劃思路,以紅色文化、冰雪文化為主題,完善海林局環形旅遊圈,叫響“林海雪原”品牌,壯大“兩山經濟”,更好地融入到大亞布力旅遊格局中。
建設美麗林場,打造生态宜居幸福新林區
居民區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處理實作全覆寫,生活用水問題得到全面解決,群衆生活更加豐富多彩……說起這幾年海林局的變化,居住在棚戶區改造标杆項目--橫道逸飛小區的65歲退休職工潘維興老人感觸頗深:“老來得福,從來沒想過自己到老了能住上這麼漂亮的樓房,以前住平房,砍柴燒火整天忙忙叨叨,哪有時間享受生活,現在好了,下了樓就是大花園,大廣場,生活品質提升太多了...。”老人高興的合不攏嘴。
海林居民區。
三年來,海林重點國有林管理局在建設生态文明、美麗中國的大背景下,統籌謀劃抓改革,凝神聚力保生态,基礎設施建設日趨完善,生态環境治理初顯成效。棚改小區高樓林立、燈火通明、道路寬闊平坦,366戶職工家庭告别棚戶,住上了寬敞明亮的樓房;“全民健身運動中心”的落成極大豐富了職工群衆的業餘生活;各林場按照“四層一葉一果”的綠化美化工作思路,深入推進生态林場建設,在廣大幹部職工協同奮戰下,海林局累計栽植綠化樹6.19萬株,灌木13.31萬叢,綠籬8.69萬延長米,宿根花卉11.5萬堆;客土1.2萬立方米,清理垃圾1260車,撤闆杖子11萬延長米,鋪設小區道路12.89萬平方米,安裝路燈219盞。全局14個林場場區道路全部實作硬化,街道兩側綠化全面完成,實作了針闊搭配、喬灌結合、錯落有緻的綠化景觀,真正建成了庭院、居民區、街道、公共綠地、防護綠地五位一體的優美家園,三年生态建設攻堅戰圓滿收官。
2018年,海林重點國有林管理局将繼續打造生态林場建設更新版,在注重物質空間布局與設計的基礎上更注重自然環境與本土文化的融合,傳承紅色經典、挖掘民俗風情、彰顯文化元素、以文化引領旅遊風尚,不斷豐富和提升美麗林場的内涵和品質,進一步推動旅遊産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