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伊坂幸太郎式的逃離:擺脫為了真相而解謎,為了推理而出題

作者:澎湃新聞

正如張愛玲的上海,賈平凹的商州一樣,日本仙台前面也可加個形容詞——“伊坂幸太郎的”。在我看來,凡是作家名字能成定語的,必定成就了一種叙事風格,伊坂幸太郎正是這樣的作家。很難想象,一個整日在咖啡館,對着筆記本,埋頭寫稿的中年男人,自帶一張呆萌娃娃臉,正構思着小人物的溫情故事。如果套用他小說人物所言,這生活一點兒都不搖滾,但這毫不影響你在他故事裡震顫,搖擺。看下他的獲獎履曆表,星光璀璨:《重力小醜》獲選直木獎候補作,《死神的精确度》獲第 57 屆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2008 年他憑借《金色夢鄉》榮獲日本書店大獎。

伊坂幸太郎式的逃離:擺脫為了真相而解謎,為了推理而出題

有意思的是,這位新銳作家總是與推理保持着一種“暧昧”關系。“你寫的算是推理小說嗎?”這問題,我們的天王東野圭吾也問過。隻不過東野似乎在心中默念,當然不算。伊坂的回答,一副掃地僧般的無所謂。“我從小就喜歡推理小說,是帶着想寫推理小說的心情開始寫的。可一說寫推理小說,别人就覺得會有時刻表吧。是以我也不太清楚到底什麼是推理小說。”這話表面看,就八個字:雖不能至,心向往之。然而,這幾句不鹹不淡的“太極話”,又是了解伊坂寫作的密碼提示。“時刻表”的背後是流程,是套路,伊坂不滿于推理小說的傳統出牌。其次,謙虛的懵懂卻有弱化推理小說的派系界限,争取更多讀者的妙用。

顯然,伊坂幸太郎雖是日系推理土壤中開出的别樣花,文學果實卻遠遠超出推理界。這就像一個成功的流行歌手,不能與美聲、國樂一樣,總是千人一面的唱腔,你完全得靠聲線的“辨識度”取勝。伊坂的“唱腔”就是:慢闆抒情、治愈療傷後的悲欣交集。腦洞大開背後,是炸裂坍塌的想象力,涼白開式的幽默與信手拈來的生活哲學。他自言欣賞本格派的島田莊司,卻又逃離了密集燒腦的純粹推理,走向了他的反面。

這就是随性的真誠,小說不求滴水不漏,但求情感行雲流水。伊坂深知,推理小說既不缺“內建電路般”的精密大腦,也不缺脫離現實的荒怪宣洩,更不少暴力、死亡和性展示,缺的或許就是“一股清流”。伊坂式的逃離,或許是最大的明智:他努力擺脫為了真相而解謎,為了推理而出題的思維;用幕幕入心的生活場景,可摸可觸的日常質感抵抗推理故事脫離現實,空間陰郁恐怖的書寫慣性。

在我看來,這種對傳統推理的逃離,客觀上塑造了一種伊坂風格:當一個蝙蝠式人物,既超越類型文學,又能與純文學共通互融。這種“非鳥非獸”的逃離之路,顯然讓他處境尴尬。“我一直認為自己是一個推理小說家,我也覺得我寫的是推理小說。但可惜的是,别人似乎一直都不這樣認為,有點不讓我進入這個圈子的感覺。于是我也嘗試寫一些跟傳統意義上推理小說有點差別的作品。但我始終認為自己是一個推理小說家,也希望大家這樣看我。”

說到這裡,我們都心疼伊坂。原來他的“逃離”傳統是被“圈子”給逼出來的。一個原本隻想寫闆正推理小說的人就這樣被掰成了“非主流”。不過隻要觀衆買賬就好,推理圈一千個保留意見也難買讀者一個“樂意”。我倒覺得,他寫出了一種“推理風味”小說。為何這樣講?因為他鑲嵌的是推理、懸念和解謎的元素,卻沒按類型小說套路出牌。換言之,推理的思維讓位于“唯情化”描摹。但是你又不能說伊坂沒套路,叙述詭計、冷硬派、暴風雪山莊這些,人家都玩過一遍。這就像風味乳飲品雖然不是純牛奶,但是口感卻更好喝。

伊坂幸太郎式的逃離:擺脫為了真相而解謎,為了推理而出題

誰能說,這種書寫的逃離不是一次歪打正着?不是對類型小說日趨窄化、僵化的一次反撥?在《重力小醜》中,作家情緒化表露了對推理套路的厭倦、挖苦,甚至給章節直接起名為“偵探作品的無聊流程”。你能感受一種“我不願這麼寫,但還要往裡跳的反諷”。傳統推理人物結構,往往是一個不苟言笑的“神偵探”耍帥扮酷,顯示“智力優越感”;一個隻會被現象牽着鼻子的“小問号”,反襯主角。

《重力小醜》卻寫了一個共同參與的“三人小組”:父親、春和泉水。其中,并沒什麼絕對中心和幫襯人物。作家有一雙在日常人物性格裡發現偵探潛質和推理異能的眼睛。換言之,大多推理小說給你擺一個現成的“神偵探”,伊坂幸太郎則會告訴你這種人是怎麼變神的。泉水這人名本身就隐喻了“一切探尋源頭”的人格特征。泉水從小沉迷填字遊戲,所有生活怪癖都表明,他要從事物開端處做起,找到答案真相。這就是天生解謎的“完型人格”。

伊坂巧妙鋪墊了一個“成長小說”的序曲,目的則是挖掘平凡家庭遭遇不幸、疼痛(母親遭強暴,父親患了癌)後的堅定溫情。弟弟春是母親被強奸犯強暴後所生,他對“性”的反感,仿佛患了“厭女症”。甚至,你不免懷疑伊坂的家庭溫情是否有弟兄“基情”的梗?但作家寫出了這種“基因原罪”給弟弟春的陰影:性的背後是罪惡。他刻意去除與家庭成員不符的繪畫天賦,直到找到一個說服自己的滿意解釋:自己是畢加索轉世,才有了繪畫天才。

父親就是“小醜”嗎?我想是。生下春、承認春,安然接受。“就像背負的東西越重,腳步就該越輕一樣”。小醜“不斷引來觀衆的哄堂大笑,自己的表情卻絲毫沒有改變”。父親也擺脫了一種“重力”(社會對醜事的慣常目光),達到了人性上的自由輕盈。我從不認為,伊坂兜售了廉價的正能量,隻是為了刻意療傷。相反,這是強悍的人道主義光芒,正如加缪《鼠疫》中堅定的道德感,無容辯駁。他往往在結尾處稍有上揚,讓整個故事變得溫暖。但他拿捏着“精準度”,又不願讓這轉折太陡峭,顯得太矯情。

有人說,伊坂幸太郎腦洞難補,有點“中二”,美好安慰,又不免幼稚。真的這樣麼?我倒覺得這才真正難得。别人學不來的就是這份“呆”中的機警,“萌”中的歡脫。是幼稚嗎?應該是透着生活智慧的“童心”。他總是冷不丁用金句戳你,你難免笑着喝下許多雞湯。有時會想,伊坂的雞湯為啥我們愛喝?因為,人家的雞湯沒有膩人的“油花兒”,不會說教,不是心得。哲理永遠在小說的瑣屑場景中,智慧總藏在人物幽默的閑談裡。

從這一角度講,伊坂逃離了推理的“情緒氛圍”,用豐盈的“煙火氣”灌注其中,你找不到窒息壓抑的可怖渲染。這像一個正在運氣之人,不斷被幽默調侃打亂,笑岔了氣。伊坂就是用不同氣息打散推理氛圍之人。《死神的精确度》無疑是種生死實驗,将人物置于不可能情境中探讨各種可能性。死神隻在陰雨天,與六個小人物相處七天,決定他們是生還是死。這本身就預設了超自然力量對現實因果邏輯關系的打破。“我喜歡制造一種情景,角色不知道某些事實而讀者卻知道”。顯然,這對推理套路來說,就像自廢武功。

伊坂幸太郎式的逃離:擺脫為了真相而解謎,為了推理而出題

好玩的是,死神就是個冷漠“例行公事”的“公務員”,還喜歡人類音樂。他永遠在陰雨天“執行任務”,或許象征着白天不懂夜的黑,死神不懂人的悲?伊坂不想寫死神下界,同情人類的橋段,而是堅持冷硬,凸顯一種雖能交談,卻在“平行世界”裡的各自孤獨。這精确度表面看,是死神與人關系的挪移,是選擇還是決定的搖擺。在本質上,又都是伊坂自己的分寸:在小說和現實之間拿捏。“我個人比較喜歡的感覺,是那種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不可思議的感覺”。用張愛玲的話說,就是在普通人那裡發現“傳奇”。

《金色夢鄉》裡走上逃亡之路的青柳雅春,和逃離推理套路的作家,是不是有點惺惺相惜?一個快遞小哥(有點兒呆,有點小帥)救了女明星,竄紅媒體,受到騷擾,辭了工作;被誣色狼,最終成了刺殺首相的“替罪羊”,開始逃亡。這故事看上去很“好萊塢”,充滿鏡頭場景感,然而作家又不願寫成“直線球一般的娛樂小說”。伊坂要的是一種色調光影的美學:背景要是悲觀冷色“大深沉”,人物又要溫暖亮色“小微光”。這是“在悲觀的舞台上努力活下去的故事”。

如果你用“逃亡小說”看待它,又不免錯過了很多精彩。因為,《金色夢鄉》就像一半是寓言的海水,一半是童話的火焰。無論是多視角轉換、多時序穿插、多線索并進,還是伏線細節的精心埋設,都旨在将現實批判和人性慰藉統一起來。小說何嘗不是一則普通人置身監控社會、官僚機器與政治陰謀中的生存寓言?伊坂的寫作思維再次逃離了推理,因為他不在乎那個無所不在的罪惡黑幕,他隻告訴我們“信賴的力量”:青柳不是真兇。

同時,這又是一個童話世界:老同學、舊戀人相信他,連地痞殺手都幫助他,甚至付出了生命。雖然,青柳必須成為别人(作了面部手術),才能活下去。然而,伊坂不愧是擅長“心理按摩”的暖男,總能按到讓你微顫暗湧的穴位。在我看,“天使”才能寫出這樣的結尾:青柳面部雖已是别人,樋口晴子卻通過“習慣”認出了青柳,讓女兒把一朵小花印章蓋在他手背上――正中間還有字“做得非常好”。這種情感高潮就像你吃了“緩釋片”,感動漸強,回環往複,噙淚而笑。

我們會快速“閃回”,聯想到兩人所有記憶瞬間:晴子說青柳掰巧克力不夠随意豪邁;愛情不能隻是安于現狀“做得好”,而是要“做得非常好”……套用小說裡名句,青柳和晴子的愛戀也是因為習慣和信賴吧。讀伊坂幸太郎,有時你竟形容不出感受的柔膩。因為,他的金句妙喻有如“生活哲學家”深刻,“包袱現挂”又像喝涼開水随意。腦洞裡全是關懷,憂愁中充滿童心。伊坂幸太郎,就像極好的香水,真是每個段位都有他的味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