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愛上你,如果你說:“天空是白色的。”他會說:“但雲是黑的”。
這是一個一無所有的流浪漢寫給心上人的告白情書。愛情究竟是什麼?在詩人眼中愛情是靈感缪斯,在畫家眼中愛情是獨一無二的色彩,在普通人眼中愛情是一日三餐後的心跳,可是在瘋子眼中愛情就是生命,是人生全部的光和熱。
1991年上映的《新橋夫妻》用另類的角度,向我們闡述了一段畸形又浪漫的愛情故事。故事講述了出身軍人家庭的富家女米歇爾罹患眼疾,慘遭初戀男友抛棄,絕望的她拿上畫夾、顔料盒,帶着自己的貓開始流浪。路過新橋,她在街頭偶遇流浪漢艾力克斯,并畫下他痛苦的模樣,不想艾力克斯就此愛上她,兩人發生了一段浪漫又揪心的愛情故事。
本片并沒有延續愛情片的正常母題——灰姑娘、情路難、三角戀三種。而是将浪漫的愛情置于殘酷的現實之中,通過兩個對比鮮明的人物将愛情的瘋狂表達的淋漓盡緻。電影耗時三年,被稱為“上帝的恩賜”,1992年斬獲歐洲電影獎最佳女演員、最佳攝影、最佳剪輯獎。
影片由導演萊奧.卡拉克斯執導,帶着濃濃的“新巴洛克派”風格,導演将浪漫愛情與殘酷現實相結合,給觀衆呈現了一段與衆不同的愛情片。本文從“新巴洛克派”入手,分析影片所呈現的“新巴洛克派”美學特征,探究影片的主題,解讀這部歐洲經典愛情片背後的深意。
①“新巴洛克派”:産生于20世紀80年代的後現代電影浪潮
20世紀80年代初,呂克·貝松與讓-雅克·貝内克斯、卡拉·克斯作為法國年輕導演的開路先鋒被評論界取其姓氏的第一個字母并稱為“bbc”,或“新巴洛克派”。嚴格意義上說,這不算是一個真正的電影流派。因為他們在藝術上互相獨立,但是在某些地方這三人又具有相似之處。
他們都是成長與影像普及時代,不同于前輩導演通過書籍了解故事,他們是通過畫面來了解的。在他們看來畫面和視覺是優于文字的,在他們的電影中畫面優美與否更加重要,簡而言之對他們而言視覺美比故事情節更重要。
他們通過精雕細琢的完美畫面來吸引觀衆,在影片中運用時尚、高科技器材以及廣告攝影的慣用手法來豐富、裝飾故事情節。電影整體呈現出快節奏、技巧複雜、傳統情節再造的特點。
萊奧.卡拉克斯作為“新巴洛克派”的代表,《新橋戀人》情節雖然簡單,但造型、構圖等出人意料,給觀衆打造了一場視覺盛宴。
②電影美學:“新巴洛克派”美學風格表現的淋漓盡緻
《新橋戀人》的“新巴洛克派”美學特征十分明顯:導演運用充滿個性的鏡頭語言來表達蕩氣回腸的愛情故事。
首先,影片中紀實風格與造型美學互相融合,二者相得益彰。
故事發生在巴黎新橋,流浪漢的聚集地,呈現在電影中的新橋,環境各種髒亂,随處都是衣不蔽體的流浪漢,仿佛隔着螢幕都能聞到他們身上的酸臭味。男主人公艾力克斯出場時,導演運用獨特的聚焦方式,通過被遮掩的鏡頭+細節特寫,讓觀衆看到了一個爛醉如泥、衣衫褴褛、面容醜陋的流浪漢;而女主角米歇爾的出場則用了遠景——近景——局部細節特寫——遠景的方式,刻畫了一個頹靡昏暗、蓬頭垢面的人物形象。
此外,導演還利用了大量的空間鏡頭來延伸、補充故事情節。在影片中新橋、巴黎街頭、公園、大海等室外空間不斷出現,男女主人公也在這樣的環境中逐漸相愛。這些空間都有一個共通點——寬闊,導演利用這些外部空間的塑造來告訴觀衆這段感情是自由的,但同時也是無需缥缈的,就像這些地方一樣可以屬于任何人,卻又不會完全隻屬于任何人。
其次,在影片中導演還刻意利用技巧來制造形式感。
在愛裡克斯表演噴火時,運用了長鏡頭、短鏡頭互相交織的手法,在輔以後期的抽幀處理給觀衆視覺上的跳躍感,在表達女主米歇爾的内心狂熱情緒時有利用蒙太奇手法拍攝了飛過天際的飛機,在男女主人公夜遊塞納河時也利用了拼貼手法來表達他們的瘋狂、快樂、自在以及狂歡過後的落寞。在電影中還有很多類似的聲畫語言的設計,通過這些聲音和畫面觀衆可以更直覺的感受到男女主人公的精神世界。
但丁曾說過:愛情是人心的憧憬升華至至善之境。
愛情本該是浪漫的,但是《新橋戀人》卻讓我看到了愛情的“殘酷”。他們的愛情始于不體面的相識,也曾像煙花一樣絢爛至極,可是最終還是在現實面前低了頭,走向離别。在影片中導演通過截然不同的行為、語言特征刻畫了兩個豐滿的人物形象,一步步逼近電影主題。
①艾力克斯一系列癡狂的求愛行為點出愛情的絢爛
艾力克斯對米歇爾的愛源自于米歇爾給他畫的那張畫,米歇爾的作品讓他第一次真正的看清自己的樣子。這個孤獨的流浪漢在米歇爾的畫中感受到了了解,這種精神上的撫慰讓他沉淪。為了愛米歇爾,為了留住自己心愛的女孩他采取了一些列讓人難以了解的癡狂行為:
在追求米歇爾時他從菜市場偷魚烤給她吃,給她偷幹淨的内衣,從垃圾堆裡撿收音機給她解悶……他害怕失去米歇爾,從地鐵裡趕走米歇爾的前男友,把他們偷來的可以改變現狀的錢扔進河裡,放火燒了尋找米歇爾的海報,每當感覺米歇爾要離開時他就用自殘的方式來減輕心裡的痛苦。
認識你之前,我是寂寞的,認識你之後,我是孤獨的。——格非
在艾力克斯的世界裡,情感是他生活的支柱,情感之外的身體和靈魂都是可有可無的,導演通過艾利克斯的癡狂行為向我們展現電影的主題——被壓抑的、癫狂的、自我毀滅的愛情。艾力克斯既單純又深邃,既癫狂又清醒的内心無不在告訴觀衆:這是一段用生命燃燒的愛情。
②米歇爾理智的回歸印證了現實生活的殘酷
與艾力克斯不同,米歇爾的精神世界裡從來都不是隻有愛情。米歇爾之是以自我放逐,不是因為愛而不得,而是因為眼疾給她帶來困擾,這短暫的失意她決定讓自己去流浪,畫下自己眼中的世界。在這期間她遇到了愛她至深的艾力克斯,兩個失意的靈魂彼此吸引,陷入愛情。
但是,當米歇爾得知自己的眼睛可以醫治時,她毅然選擇抛下艾力克斯回歸原本的生活。兩年之後米歇爾才在“夢境的驅使”下去監獄探望艾力克斯,如果深愛又怎麼會兩年不聞不問呢?面對艾力克斯質問“你為什麼想要忘記我?”她無言以對。在探望完艾力克斯之後米歇爾回到醫生的家,打開門呼喚自己的貓咪,這裡暗示了米歇爾另結新歡的事實。
在這段感情裡米歇爾最初是因為沉淪、放逐自己才會走向艾利克斯的懷抱,在有機會回歸正常生活時,她選擇放棄這段塵埃裡的愛。兩人一個在冰冷的監獄飽受折磨,一個在上流社會肆意而活,這就是現實。沒有風花雪月,身份、地位、性格決定了愛情的最終走向,即便是最後他們選擇流浪,也不過是往日悲劇再次上演罷了。
現代社會物欲橫流,物質、地位、階級已經成為愛情的發展前提,浪漫的、永恒的愛已然成為鏡中花水中月,我們該如何在這樣的背景下獲得純粹的愛。《新橋戀人》告訴我們:最好的愛是跨過彼此内心的孤獨和絕望,超越身份地位将最好的自己給對方,不追求煙火般的短暫絢爛,細水長流的愛情方能永恒。
導演萊奧.卡拉克斯說:“我隻有一個念頭,要講述一種沒有化妝、沒有電話、沒有卧室的愛情,一種純粹、迅猛的愛的狀态。……有的人,一無所有,處于愛的年齡,發現這仿佛是種吞噬身心的陌生病毒。”
這是他對自由、純粹的愛的向往,現實的大山壓抑了人的内心,桎梏了我們的自由,通過影片中的米歇爾我們再次看到了自由的力量。
米歇爾在新橋獲得了短暫的自由,她不需要被現實、道德束縛,新橋和艾力克斯都是她排解寂寞、逃避現實的工具,以為自己所過的每一天都是最後一天,她選擇沉淪、選擇抛開世俗的限制自由自在的生活。自由,不是宗教、政治統治的工具,而是個人内心的信仰。是以,在電影中米歇爾進取盧浮宮看畫時,她徑直走過名畫《自由引導人民》,選擇了倫勃朗的自畫像。
導演利用這種細節描寫揭露自己個人自由的欲望,新橋上的煙火、夜晚的塞納河、波濤洶湧的大海,這些外部空間的刻畫無不讓我們聞到自由的味道。法國大革命提倡:公民不自由,就強迫他們自由。但是透過電影我們能夠看到公民渴望的不是國家理念上的被動自由,而是發自内心的,身心合一的主觀自由。
在《新橋戀人》中萊奧.卡拉克斯将“新巴洛克派”美學與紀實風格相融合,讓我們看到了夜幕下塞納河中波光潋滟的河水,巴黎街頭五光十色的霓虹燈,平安夜裡絢爛奪目的煙火。這這些富有詩意的美好場景中兩顆孤獨和、渴望自由與了解的心互相靠近。
“醒醒吧,巴黎!”這是米歇爾的呐喊也是電影的呐喊,電影中不斷出現紅、白、藍三色是法國的象征,坦克、飛機、步兵代表着法國的革命與政治,在社會環境影響艾力克斯和米歇爾的那段癫狂、浪漫、自我毀滅的愛顯得微不足道。
“醒醒吧”是他們愛情的結局,也是導演對觀衆的呼喊,最自由的迫切渴望!夢已結束,新橋已經被修補,愛情已經回歸現實,自由之路尚且長遠。
這就是《新橋戀人》背後蘊含的時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