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蔣雯麗,對發生在河南等地因賣血而導緻村落被艾滋病吞噬的報道很震驚,于是就把這些新聞介紹給導演顧長衛,就有了這樣一部是少兒不宜的老電影+好電影。ps,電影不适合小孩子看,因為死亡的味道太濃重,又有很多性愛的鏡頭。

雅億來說一下這個影片的故事線。
故事發生在一個山裡的農村。
村民們太窮,正好又有人牽頭可以靠“賣血”得到金錢,于是賣血的交易就開始蔓延。趙齊全(濮存昕飾演)是這場噩夢的始作俑者,他組織村民賣血,發了橫财。
時間久了,大家發現賣血的人得了一種熱病——艾滋病。得了這種病的人,會慢慢死亡。
這群艾滋病人裡面,有趙齊全的弟弟,趙得意(郭富城飾演)。哥哥不讓他賣血,但是他還是跑到隔壁村莊去偷偷賣血,也感染了艾滋病。
因為艾滋病的蔓延,村子裡的國小停了課,老師也吓跑了,學校空着。趙齊全12歲的兒子,也被村民下毒報複緻死。
看到自己的大兒子做賣血生意把這麼多人害苦了,老柱柱給村裡人跪下了。他深感教子無方,對不起鄉民們,便在廢棄的學校裡自願照顧這些病人。
于是,得了熱病(艾滋病)的村民們,就陸陸續續搬到了學校裡。
這些得病的人,在這廢棄的高山學校裡,大家得到了短暫的自由與尊嚴。
趙齊全又來了,他帶來一點面粉。
當患病的村民相繼去世,他開始發展出第二門生意——賣棺材。他在廢棄學校的門口,用紅漆噴了醒目廣告,賣棺。還不忘順帶說一句,“都是自家人,給你們優惠”。
有一天,學校來了一個穿紅襖的漂亮女人“商琴琴”(章子怡飾演)。
她為什麼要賣血呢?因為羨慕城裡女人的秀發,想買一瓶洗髮乳,于是偷偷賣血。
她是被她的老公親手送進來的。
男主,郭富城演的這個趙得意,看上了這個女人。
兩個人都有艾滋病,都被家人嫌棄,無家可歸時,兩人互相取暖。
兩人抛卻了世俗的看法,在山上的石頭房子裡快活地過日子。用趙得意的口頭禅,“得意一天,是一天”!
如商琴琴所說:“我是不要臉,可我沒死,我得活着,和得意結婚,就算過半年,半個月,我們也是夫妻,死了就能堂堂正正地埋在一塊兒,也是個家。”
最經典的,是兩個人在與死亡越來越近時候的心理拉鋸戰,這一段鏡頭還被選上了《演員的誕生》的舞台。内容是——
商琴琴對趙得意說,你是想看着我先死。
趙得意拿起麻繩,打了個結,說那我就死給你看!同時,還不忘在另一端打個結,意思是,“你敢死嗎?”當琴琴也把脖子伸進死結裡,趙得意忽然笑了,他不要死了,他說:“得意一天,是一天,我才不死呢”。
接下來,兩個人希望光明正大在一起,在跪求老柱柱幫忙。終于領來了他們期盼已久的結婚證,他們近乎癫狂得在村裡大發喜糖,來分享他們的喜悅。
盡管被嫌棄,卻可以互相取暖。
兩人從魚水之歡走到了相依為命。
相比村裡時時發生的“冥婚”,棄絕、死亡、歧視、冷漠、疾病······我們看到罪惡在肆虐,死亡的權勢如此猖狂,可怕的疾病讓人失去了尊嚴。
趙得意和商琴琴這種“末日狂歡”式的愛情婚姻,或許是絕望中的最後一絲溫度。
在電影最後,趙得意高燒不止,商琴琴一次次接來涼水,用涼毛巾給他降溫,但奈何,艾滋病後期的人經曆的折磨太痛苦了。
難受極了,趙得意破口大罵,“能不能快點!”“娘,我快要被燒死了”“着火了,着火了”。
商琴琴看到夫妻受苦,就用自己的身體浸泡在冷水缸裡,等自己冷透了,再去屋裡抱着趙得意降溫。
一次次的浸泡,摧毀了商琴琴的身體。她,甯可舍己,也要減輕丈夫的痛苦——這個女人的心理就是這麼簡單,丈夫給了她依靠和歸宿,她拿出來生命去回報他!
商琴琴,在天未亮時死亡。
看到妻子死去,趙得意無比自責,他魔怔般大笑,然後拿刀一刀刀砍在自己腿上,血流成河......一直堅持“得意一天是一天”的二流子男人,為這個深愛他的女人放棄了最後生存的權力。
“我們結婚吧,趁活着”,這句話是商琴琴和趙得意對生命最後的交代。在艾滋病面前,衆生所有的恩怨、得失、荒誕、醜态、冷酷、殘忍都是一時,唯有愛才是永恒。
電影最感動人的,是兩人互相取暖的愛意,是妻子為丈夫舍命的愛。
愛是不會失敗,不會止息的。
love never fails。
這部電影,标注了“純屬虛構”。但我還是覺得它堪比紀錄片的真實。看完後,雅億最大的感悟是——原來我們都有“病”,原來我們都有罪,原來我們都會死的。
人生,就是一場向死而生的旅程。我們與劇中人物并無兩樣,隻不過奔向死亡的路程不一樣。
他們的時間短,我們的時間長。
但是,人,固有一死,死後且有審判。
誰會審判那個拼命撈錢不問是非的趙齊全?誰會憐憫努力活着努力去愛的趙得意與商琴琴?誰會了解那個悲天憫人、為兒子贖罪的老柱柱?
我們在今天,活得太安逸太舒适了,經常忘記終有一死的結局。不,這或許不是結局,而是一個必須要跨過去的門檻——進入永恒,才是每一個人的歸宿。
偉大的電影,會給我們當頭棒喝。
一是,讓你發現自己會死。
二是,讓你看到臨死之前,痛苦如此真實,而且金錢名利甚至是親人都不能幫助你。唯一能安撫你的力量,是真愛。
三是,讓你悲憫那些比你活得慘、死得快的人們。他們如蝼蟻一般,稀裡糊塗染了病,活在苦難中。他們的存在,更是提醒我們要做生命的好管家,把人生投資到更有意義的事情上去。
人生是一個信托,一場考驗、以及一項暫時的任務。我還是引用故事來說明這一點吧:
一個貴胄要到遠方去,得到了尊貴的權力之後他就會回來。啟程前他叫了自己的十個仆人來,各給了他們一錠銀子吩咐他們去做買賣。很久之後,他榮歸故裡,把仆人們叫來,要知道他們做生意賺了多少。
一個仆人說:“我已經賺了十錠銀子。”貴胄說:“好,良善的仆人,你既然在最小的事情上有忠心,日後可以幫我協理十座城市。”又一個仆人說:“我賺了五錠。”他便得了五座城市。
又有一個說:“你的銀子在這裡,我怕虧本,是以就包在手帕裡。”貴胄便說:“你這又懶又惡的人,為什麼不交給銀行收利息呢?”于是,便将他的銀子奪過來給了别人,還重重懲罰了他。
人生,就像是這樣的“信托”。
妻子、兒女、财産、才幹、健康、年歲等所有的一切都好比是上蒼交托給我的資産。我不知道自己會活多久,然而我可以選擇自己如何地去生活。
人生同時也是一場考驗。我可以用這些資産來賺得更多的資産,并且好好照顧這一切,給所愛的人幸福。我也可以像電影《最愛》裡的人血販子那樣,占盡便宜、又惡又狡猾,貪圖安逸,活得卑賤。犯罪的壞人,自己的兒子也被仇人殺害,他挖掘的陷阱,自己跌入其中。
後者,往往在短短幾十年裡似乎可以逃避審判,似乎過得好一點。時間有長有短,我們常常走着走着會忘記自己的終點,忘記自己的初心。
在充滿了誘惑的路途上,我需要不斷汲取力量才能對抗世俗功利化的文化,堅守靈魂的精神家園。
人生是一項暫時的任務,當這序幕戛然而止的時候,我将會為這些而交賬,并且受到該有的獎懲。
這樣的人生觀與死亡觀,才能救我們脫離試探網羅,能取能舍,知進知退,風恬浪靜中,見人生之真境,味淡聲稀處,識心體之本然。
看《最愛》這部電影的時候,我經常感到不寒而栗。好像罪惡與死亡,如同真實的位格,在遍地遊行,尋找可以吞吃的人。(ps,大家看的時候,要警醒)
罪,是有權勢的,是活生生的,最大的權勢就是死亡。
但是,不止步于此。
同樣,公義,也是有力量的,最大的力量就是救贖。那位在木頭上受苦的,也背負人的罪孽,他的背負遠超過電影裡老柱柱所背負的。他的成全,是給人以戰勝死亡的新生與力量。
生命是活潑的,是永續的,不是一場狂歡,而是一場美好的馬拉松。沒有信仰的人面對死亡的時候,隻能及時享樂,得意一日是一日。隻能說:“我們好好愛吧,趁活着。反正,都會死。”
但是,當人信心的卯,緊緊地紮根于深處之後,我們的生命就像大風大浪裡的船,安然穩固。
智慧的人,會前往遭喪之家而不是喜宴之家,因為苦難中的人會給我們更真實的人生經驗,提醒我們早作預備,預備去經曆那誰都逃避不了的生老病死。
越是如此,我們越要自律,秉持着敬畏之心,用聖潔尊貴守着自己的身體,并且宣告說,死亡啊,你的毒鈎在哪裡?陰間啊,你的權勢在哪裡?靠着那加給我力量的,我已經得勝有餘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