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好萊塢橫空出世了一個大熱題材——
青年反烏托邦。
一群小年輕,和整個末日世界抵抗,這種想想就激情四射的設定,讓《饑餓遊戲》、《分歧者》不斷收割票房。
但論品質,還是令人遺憾。
這個題材中,有一個系列默默不吭聲,卻出人意料,在大結局讓人刮目相看——
《移動迷宮》。

第一部《移動迷宮》中,設定很新穎——
一群少年被扔在一個高牆裡,唯一出口是一座水泥牆圍的迷宮,迷宮裡變幻莫測,有各種野怪出沒。
第二部中,孩子們沖出了迷宮,來到了外面的末日世界,一片廢墟,他們又打起了喪屍。
當時以為這就是部新穎的青少年小片子,卻沒想到,居然做成了完整的系列電影。
時隔兩年多,《移動迷宮》迎來了它的最終章——
《移動迷宮3:死亡解藥》
the maze runner: the death cure
《移動迷宮》很受美國青年們的喜愛,第一部電影以3200萬美元的成本就狂攬了3億多美元的全球票房。
但天朝的青年卻不待見它,激起的水花很小。
最終章在imdb有7.1分,但豆瓣隻有可憐的5.4分,并且還有下滑趨勢。
這讓出了電影院打開豆瓣的我,一臉花式懵比。
這……明明很好看啊。
觀衆們揪住影片的幾大雷點,着實為它感到委屈,咱們來一起給評評理。
最終章的故事非常簡單,就是一個小夥伴被抓去抽血做解藥,主角們要闖入城市中将他救出來。
首先,在大架構的設定上,是沒有異議的。
影片的末日焦土世界充滿了廢土美學,世界被毀滅,一片廢墟,人們在廢土上建造起最後一座文明城市。
頗有“銀翼殺手式的大都會”感覺。
這座城市居住着高端人群,他們将低端者趕出牆外,同時,他們為了抵抗病毒、喪屍、怪獸,一直在研發解藥。
前兩部的主角青年們就是解藥,他們用殘忍的手段将孩子們置于野獸中,以此來不斷衍生出抗體。
廢土美學 x 末日生存,最流行的科幻題材,怎麼拍感覺都會好看,接下來就看導演怎麼填充了。
雜糅,是片子最初遭遇的争議。
片子裡要什麼有什麼,怪獸、僵屍、《饑餓遊戲》、《生化危機》、《瘋狂的麥克斯》,這群好萊塢跑男團愣是跑遍了好萊塢類型片。
新片開頭又搬來了《速度與激情》經典的火車追逐戲。
但雖雜糅,可它從沒掉過鍊子。
當初被《速激》閃瞎眼,這裡依然看得很爽,導演還增添了自己的新玩法,打不過敵人不硬打,直接用直升飛機吊走了。
在後面的場景中,主角們開的巴士被圍攻,以為沒救時,他們也直接開挂車吊走了。
我去,簡單粗暴又野蠻,會玩。
電影通篇感覺燒的都是大筆銀子,其實這系列的成本不算高,但每一部的特效畫面都做的很精緻。
起碼這一點,就比同類型影片強出不知多少倍。
《饑餓遊戲》、《分歧者》中,狗血的愛情戲、節奏磨磨叽叽的兩大缺點它都避免了。
開篇就跑,一直激情到最後不喘氣。
但粗暴野蠻的玩法也讓有些觀衆不爽,主角都跟開了挂一樣,一點邏輯都沒有。
從那麼高的大廈跳進水池也不會栽死;
“太能瞎編了,跟三峽大壩似的牆,一個皮卡就能給炸了,帶的原子彈啊?“
哥們兒,哪個動作大片不是反人類,不是我等凡人上去就挂的?
你咋不去問問溫子仁,憑啥你的汽車會飛呢?
不做夢,還拍啥好萊塢大片。
嫌棄主角開挂,也有人嫌棄,導演最後就是為了讓角色死而強行給拍死。
我們的英倫小哥newt,男主的好基友,真正的女主,就在最後關頭被病毒感染緻死。
這份便當領得着實令人心痛,也惋惜,明明差一點就可以救活。
但其實這些人死的方式盡管無語有bug,但其實但每個人都有他的命運與結局。
有人一直吐槽,“沒看見迷宮啊,淨tm移動了“。
睜睜眼吧,迷宮就在第一部裡,而後兩部,迷宮代表的就是一個元素,代表末日反烏托邦設定,人們紛紛在其中碰撞、迷失。
這是《移動迷宮》裡層的東西,它不單單隻是跑酷打怪獸,它的類型更像是科幻文藝片。
放眼那些載入史冊的科幻傑作,很多都是如此。
《銀翼殺手2049》
在毀滅、大場景過後,還有荒涼、幻滅感襲來。
主角一行人為了自由,每一次都犧牲巨大。
耗費多年,犧牲無數人才從迷宮裡逃出,而為了朋友又要回到牆内。
救了這個朋友,卻搭上了另一個朋友。
而他們的逃跑也有争議,他們其實可以拯救全世界。
他們為了幾十個朋友,不惜毀了幾十萬人的城市。
這座城市的統領者手段殘忍,拿孩子們當試驗品,可目的卻是為了拯救全世界。
沒有絕對的錯,也沒有絕對的對,帶着這份沖突再重新回味三部電影,體會就會增多。
其實傷亡慘痛,就是人類的命運。
每一個迷宮,最終都回歸到起點。
都說一流的小說拍不成一流的電影,本片的原著作者就萬分感謝導演的還原。
着實幸運,憑借《移動迷宮》系列,導演韋斯·鮑爾一躍成為好萊塢炙手可熱的新星。
他曾這樣評價自己的作品——
“拍着拍着,這一部我們像在拍《銀翼殺手》,我最滿意的是每部影片都有自己的獨特氣質,剛好又可以串聯成一個完整的電影宇宙。”
到了最終章,我們才會發現,導演前兩部都在做很好的鋪墊,甚至當時在我們看來很莫名其妙的設定。
比如第二部中的喪屍,當時我覺得這麼好的題材怎麼又跑去玩喪屍了。
但如今會明白,導演剪去了原著中不必要的枝節,用最簡單的類型去呈現,而最後我們才發現,龐大、完整、幻滅的末日世界觀就這樣建構起來了。
從迷宮,到沙漠,再到城市,韋斯·鮑爾一部比一部進步,像極了牛蛙導演。
雖然《移動迷宮》遠比不上《銀翼殺手2049》的成功,但這位年輕導演身上有着和牛蛙一樣的巨大潛力。
看他正在籌備的新作《神之堕落》,一部北歐神話巨作,一樣的格局宏大。
不管現在有多少人喜歡,有多少人嗤之以鼻,但總覺得這貨以後保不齊再能導出什麼驚天地泣鬼神的反人類大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