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訊 從7月15日至8月15日在西甯市莫家街、新千絲路美食街、唐道637等重點特色美食街區(廣場),以及各縣區、各州市重要街區全方位展示豐富多樣的地方特色美食,為食客奉上帶有青海符号的美食盛宴。本期“遊食尚”就帶你去找尋青海獨具特色的傳統美食和地方小吃,挖掘背後的傳說、故事、文化,讓你盡情領略高原文化之精髓,品味河湟飲食之韻味,留下“忘不了的青海美食,不一樣的西甯味道”的美妙記憶。
舌尖上的青海老八盤
老八盤,即青海地方風味宴席,是青海高原河湟谷地獨特上乘宴席菜肴,它以特有的菜品和韻味,獨樹一幟,在青海高原河湟谷地享有盛譽。老八盤由涼菜八種、熱菜八種等組成,尤其熱菜為代表。它是以炖、燒、炒、蒸、煮、熘、炸為主的烹饪技術菜品;形成了青海高原河湟谷地多種的菜馔佳肴。八盤意即八道菜,其實這八道菜并不确指,更多的時候,青海老八盤隻是青海人的一種待客形式,是河湟地區宴席菜肴的統稱。在青海民間老八盤就是“吃筵席”的代名詞。
老八盤分為“肉八盤”和“海八盤”,“肉八盤”又分為漢族“肉八盤”和清真“肉八盤”。這兩種分類除在原料的取材上有差別外,在制作工藝以及上菜順序上都大同小異。“海八盤”在制作工藝上要更為講究些,原料主要由海鮮構成。
青海老八盤曆史悠久,具體時間無從考證,據有關業内人士介紹,大概是在明清時期至民國初期随着晉、陝商人陸續到青海做生意而逐漸發展起來的。一位青海老人為我們講述了有關老八大盤中“發菜卷”的故事:明清時期,大批外地客商湧入青海,青海本地的同行們便拿出産于貴德、互助等地的發菜招待遠道而來的客人,發菜的口感并非絕品,但是因為與“發财”諧音,暗合了外地客商的心裡訴求,是以格外受到歡迎。這樣一來,八大盤中的招牌菜——發菜卷就形成了。
名字吓人的“狗澆尿”

“狗澆尿”,乍一看,這個名字還真能吓人一跳,相信許多外地人無論如何也不會将這個名字和食物聯系起來。可是在青海,“狗澆尿”這種用清油烙的薄餅,卻是種家喻戶曉的美食。
關于“狗澆尿”這個名稱,傳說一名土族阿姑剛嫁做新婦,按照當地傳統,次日要為一家老小做頓早餐。臨了卻發現自己忘記從娘家帶已備好的食材,隻好匆匆忙忙進了廚房。哪知剛準備和面時,一隻小狗跳上竈台,竟将油壺踢翻了,清油流得到處都是。新媳婦急中生智,連忙将面粉倒在面闆上将油吸幹,然後和成油面,撒上香豆粉,擀成薄薄的餅。又在燒熱的鍋中倒上清油,将餅放入,沿鍋邊再澆上一圈清油,并不停轉動薄餅,使其顔色均勻。當熱騰騰的餅子端上桌,大家品嘗後,無人不稱贊。有人問新媳婦是怎麼做的,新媳婦不好把狗踢翻油壺的事說出來,就說是狗把尿澆在上面了。于是,人們就把這種薄餅叫“狗澆尿”。
當然,這僅是一個傳說故事。其實, “狗澆尿”這個名字的來曆,據說和從前烙餅的方式有關,名字生動而形象,與天津的“狗不理”包子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刀把饅頭王客娃
民國時期,西甯人把外地人一律叫“客娃”,大家都叫他王客娃。王客娃有一手做饅頭的絕活,他把面發好後,又揉進去很多幹面,一邊揉一邊加面,最後面硬得揉不開就用木杠子壓,經過反複揉壓後面已經很硬。用這種硬面蒸出來的饅頭非常瓷實、很有嚼頭。更重要的是,這種幹面饅頭能頂饑耐餓,适合下苦力的窮苦人吃。因為王客娃的饅頭西甯人很喜歡,他每天盡量多做一些,就用刀切下面劑子直接擺到籠屜裡,人們就給他的饅頭起了個專有名字,叫“王客娃刀把”。
“韓疙瘩”的油炸糕
解放前省圖書館門口有家“韓疙瘩”油炸糕,其經營者姓韓,家住東關,據說他的脖子後有個大疙瘩,經常用藍布巾包起來,他經營的油炸糕也是以而得名。
“韓疙瘩”的油炸糕顔色深黃、酥脆香甜,不僅大而且好吃,加上服務态度又好,在西甯曾紅極一時。
據一位世居西甯的老人回憶,那時拉了幾天肚子的他特别想吃油炸糕,就帶上幾瓣大蒜備用,“韓疙瘩”見後,徑直走進廚房,把大蒜和紅糖放在一起炸出“糖蒜糕”,讓老人趁熱吃,并說專治拉肚子,老人吃完後果然見效。這樣一傳十,十傳百,“韓疙瘩”的店面顧客盈門。相傳1948年“韓疙瘩”花了六十塊大洋去醫院将大疙瘩切除,自此之後生意卻也日漸冷淡起來。
可醒酒的“魏麻食”
20世紀30年代西甯的一些老人還記得在大新街北口的中山市場内,有一家獨具特色的麻食店叫做“魏麻食”。
“魏麻食”的店主叫魏新元,他的麻食在同行中首屈一指,尤其是那肉湯,味道鮮美絕倫,端起一碗麻食,嘗一口湯,再細品裡面的牛肉丁,餘香繞梁三日不絕,雖說有點誇張,可見味道之鮮美。
據老西甯人回憶,每日清早有許多顧客喜吃加重酸辣調味的麻食,據說可以醒酒,吃後頭腦清爽。
魏新元經營麻食三十餘年,他的麻食味美價廉、經濟實惠,生意一直很好,直到1969年因車禍亡故。
糕點名家馬紀良
1918年,馬紀良繼承父業,繼續生産“萬盛馬”清真糕點,他采用清朝末年盛名全國的“什錦南糖”糕點的做法,并融入了當地回族人民逢年過節制作各種傳統蜜食的技巧,增加了民族色彩。
馬紀良生産的清真糕點品種繁多、造型各異,其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另外他們還制作南糖類糕點,如芙蓉糕、夾紗糕、薩其馬、金果麻圓、花琪糕以及回族傳統食品中的一刀切、蜂窩糖、蜜汁麻花、芝麻酥等。
馬紀良的糕點風味各異,質地細膩,營養豐富,以甜、酥、脆為特點。以木盒包裝,儲存期可達3個月之久,不易變質。深受人們的喜愛,頗有名氣,行銷省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