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順德大佬力壓李嘉誠,成全球最富25家族之一,給兒子取名李家誠

作者:胡華成

近日,彭博社釋出了全球最富的25個家族,這些家族總财富高達1.4萬億美元。

其中,創立了沃爾瑪的沃爾頓家族蟬聯榜單,以1910億美元的财富排名全球第一家族。瑪爾斯家族、科赫家族、沙特王室等财富也都超過了1000億美元之巨。

費列羅家族排名第25名,财富為298億美元。換句話說,隻要家族财富達到298億美元就能進入榜單。

順德大佬力壓李嘉誠,成全球最富25家族之一,給兒子取名李家誠

可是,令人吃驚的是,在這份榜單中隻有一個華人家族入圍,并不是大家所熟悉的李嘉誠家族,而是恒基兆業的創始人李兆基家族。财富總值高達380億美元,排名全球第12名。

值得注意的是,李兆基的二兒子叫做李家誠。是以可以這樣說,雖然李嘉誠家族意外落選,但是李家誠家族卻成功跻身前25名。

順德大佬力壓李嘉誠,成全球最富25家族之一,給兒子取名李家誠

那麼問題來了,李兆基憑什麼可以力壓李嘉誠成為全球最富家族之一呢?

1

李兆基起點相對較高

李兆基出生于1928年2月份,廣東順德人。他比廣東老鄉李嘉誠隻大了5個月,兩人今年都已經92歲高齡。

隻不過兩人在家境的基礎上有一定的差别,李兆基出生之時,他的家裡就已經有兩個門店。這兩個門店也不是普通的小賣鋪,而是一家金鋪,一家銀号,主營黃金、外彙兌換業務。

别忘了,這是在将近100年前的事情。是以李兆基的家庭條件是明顯好于教師家庭出身的李嘉誠的。

巧合的是,雙方家庭都很重視教育,隻不過李兆基接受的是私塾教育,多少有點類似于目前的貴族私立學校,李嘉誠則是接受的公立教育。

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來會打洞。”

由于家裡有店鋪,李兆基在6歲的時候就開始跟着父親做生意。一開始,他的父母還有點擔心他能不能應付顧客和店裡的夥計,不過他天資非常聰穎,情商頗高。

有一次,他發現店裡的打金匠存在偷金的情況(業内非常常見的現象),他并沒有直接上前制止,而是回家後告訴了父親。

順德大佬力壓李嘉誠,成全球最富25家族之一,給兒子取名李家誠

他的父親其實對這件事也沒有太多的辦法,畢竟如果管理太嚴格,金鋪師傅可能跳槽到了另外一家。是以,通常選擇的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做法,隻要不是很過分就行。

小小年紀的李兆基非常想阻止這種情況,于是就自己開始學習鑄金技術,等到他12歲的時候,他就已經完全掌握了鑄金行業的全部門道。

就在李兆基學習鑄金技術的過程中,絲毫沒有放下對于知識的重視程度。他的父親甚至在他10歲的時候請來了中山大學文學系教授梁惠民先生來做他的老師。

反觀同時期的李嘉誠還處在家庭的動蕩時期,在他11歲的時候跟随家人到了香港,寄宿在舅舅家裡。

2

商業天賦漸漸顯露

由于對鑄金技術的熟練掌握,李兆基在12歲的時候就成為了自家金鋪的總經理。

在掌管金鋪的同時,年幼的李兆基還為自家的銀号發現了商機。

上世紀40年代的時候,市場上還在流行“大洋紙”錢币,很多人在交易的過程中會存在紙币磨損的情況,最終導緻難以儲存的現象發生。

有些人為了友善儲存這些紙币,甚至會以低于它市場價值3-4成的價格出售,為了換取新的紙币。

李兆基意識到這裡邊存在着巨大商機,因為隻要有方法将舊的紙币換成新的紙币或者等價物就可以賺取其中的巨大差價。

最終,李兆基從洗衣服那裡得到靈感,他先将舊紙币泡在水中,用漂白粉去污漬,然後再用蛋白塗層,最後風幹。這一套流程下來,舊紙币就變成了新紙币,也友善儲存。

順德大佬力壓李嘉誠,成全球最富25家族之一,給兒子取名李家誠

這個時候,李兆基的商業天賦已經開始正式顯現。

在15歲的時候,一個人更是成為了兩家店鋪的總經理,獨攬店鋪管理大權。

很快因為貨币極度貶值,家裡的财富也經曆了一輪過山車。在意識到不能在一棵樹上吊死之後,1948年,20歲的李兆基帶着1000元到了香港謀生。

同一年,年紀輕輕的李嘉誠已經升到了塑膠花廠總經理的位置。

也正是這一年,兩個本來家境,成長環境完全不同的年輕人開始在香港這個地盤上野蠻生長,直至最後成為競争對手。

3

在香港野蠻生長

剛到香港之後,李兆基也是從事自己最熟悉的黃金、外彙兌換業務。

說來也是湊巧,1948年的時候,很多人對于前途有些琢磨不定,不知道手裡的錢最後會不會變成廢紙,于是乎很多有錢人就到香港換黃金。

一說到換黃金,這是李兆基的老本行啊。通過這個特殊機遇,李兆基占了一大筆錢,也算是他個人的第一桶金。

50年代的香港,人口激增,經濟快速發展,房地産則成了發展最快的行業之一。

1958年,30歲的李兆基聯合馮景禧、郭德勝等8個股東成立了永業公司,進軍房地産市場。

也就在這一年,通過塑膠花賺到第一桶金的李嘉誠也開始進軍房地産市場。這或許就叫做英雄所見略同吧!

可是當時的房地産市場直接是整棟整棟賣的,這讓很多人根本就沒機會購買,畢竟這也太貴了。

李兆基就率先推出了“整層出售,十年分期付款”的政策,此舉再度受到了市場的熱烈歡迎,所建房産都是熱銷産品。

1972年新鴻基地産上市,公司創始合夥人分道揚镳。李兆基随後成立了恒基兆業有限公司。

由于香港地方有限,如何低價拿地成了一個難題。李兆基主要有兩招,一是從農民手中直接購買權益證書,二是購買舊樓危樓,在買下一棟之後,就去圍繞着這棟樓去收購周邊的舊樓。

随着大陸的開放,李兆基也将投資方向轉向大陸,最終成就如今的李兆基。

順德大佬力壓李嘉誠,成全球最富25家族之一,給兒子取名李家誠

通過李兆基的成長路徑,我們可以得知他基本上走對了人生中的每一步。

那麼問題來了,如何才能像李兆基一樣走對人生每一步呢?

首先,要有發現使用者痛點的眼光;其次,要想盡辦法解決這個使用者痛點。

看似簡單的建議,做起來卻要難的多。我們大多數人其實是具有發現使用者痛點的能力的,可惜大多“死”在了無法解決上面。

大佬與普通人的差别恰恰就展現在這裡,如果我們想人生與衆不同,那就必須在這一點上有所不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