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天佑鮑比》死亡喚醒救贖,同性解放的辛酸史詩

《天佑鮑比》死亡喚醒救贖,同性解放的辛酸史詩

鮑比說:“上帝創造我們,就該愛我們本來的樣子,而不是活成他人的樣子。”

01

《天佑鮑比》(prayers for bobby ,2009)為真人真事,選擇在2009年拍攝是為了針對加州8号反對同志婚姻法拍攝的,真實故事發生于1983年,短短幾年後,婚姻法通過了!

《天佑鮑比》死亡喚醒救贖,同性解放的辛酸史詩

一個原本幸福的家庭因為完美小孩鮑比一句“我幻想男生”打破了甯靜。

電影講述了信仰基督教的母親為了不使同志的兒子以後下地獄,想方設法地糾正他,深感絕望地鮑比選擇了自殺,母親在悔恨中也開始為兒子這個特殊的群體發聲。

故事很簡單,看完你也會流淚,不免唏噓鮑比的可憐,母親的幡然醒悟,可《天佑鮑比》絕不是那麼淺嘗辄止,它所刻畫痛處的更是入木三分。

02

鮑比應該和大多數的人一樣,不想當同志卻成了同志。他也很絕望,也試圖去改正自己。看色情片,和男友大衛在街上接吻會感到羞恥。他為了讓母親滿意,努力改變。

那基督教徒母親呢?母親為了不讓兒子有罪,不讓下地獄也在千方百計地改變鮑比性向,給介紹女朋友。為了讓兒子恢複正常,甚至說出“我不要一個同志的兒子”這樣的話。

《天佑鮑比》死亡喚醒救贖,同性解放的辛酸史詩

一個極度沖突,另一個又步步緊逼,最後鮑比選擇了妥協,選擇了用死亡來控訴母親的不近人情。

《天佑鮑比》死亡喚醒救贖,同性解放的辛酸史詩

  《聖經》上說同志有罪。

《聖經》上說同志會永墜地獄。

溫特爾牧師對基督教徒母親說:迷信和信仰迷失一樣可怕。

03

母親用自己的所謂信仰殺死了鮑比,鮑比也因為有罪而淪落成教條的犧牲品。

其實我們把這種悲劇放大,這種用死亡來換取的深思數不勝數。

《天佑鮑比》死亡喚醒救贖,同性解放的辛酸史詩

全球每年都有78.6萬人自殺,每40秒就有一個人離開了這個世界,究其原因,想告訴世人他們也曾熾熱的愛過這個世界,隻不過,這個世界讓他們失望了!

《天佑鮑比》死亡喚醒救贖,同性解放的辛酸史詩

很多人都不會像泰戈爾那樣,世界以痛吻我,我要回報以歌。

那是我們錯了,還是這個世界本身就是錯的?

  

04

《天佑鮑比》死亡喚醒救贖,同性解放的辛酸史詩

《天佑鮑比》裡的社會是這樣定義同志的:

書上說,同志會在廁所做愛,而且引誘兒童。

電視報道說,艾滋逐漸被認同是一種“同志”。

用異性戀來定義同志,用身體來定義靈魂,這個社會就是這麼的片面與苛刻。

是以不符合他們所定義的都該一切抹殺。

05

西歐曾為了“人權”,進行了三次的思想解放運動,随後爆發了工業革命,迅速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  

《天佑鮑比》也是這樣,是對思想的一種解放和抨擊,是為了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同志這個群體,沒有你們說的不堪。

啟蒙運動提出天賦人權,美國《獨立宣言》中說人人生而平等,那麼同志的出現是必然的,存在即合理,我就是幻想男生,誰也改變不了!

“我不無辜,可是我也沒有罪。我隻不過是喜歡着一個人。”

《天佑鮑比》死亡喚醒救贖,同性解放的辛酸史詩

這是已故的同性作家南康白起說的話。

鮑比母親在會議說“當他告訴我他是同志時,我的世界垮掉了!”

《天佑鮑比》裡的母親貝蒂也說:“孩子‘出櫃’,我想不到任何父母聽到後會說‘哦,好棒!’”

《天佑鮑比》死亡喚醒救贖,同性解放的辛酸史詩

同志這種被道德和法律所都不認可的存在是見不得光的,是無法在社會立足的。母親不想讓孩子過上指指點點的生活,可孩子不知道啊!他們在互相傷害着。

06

大衛對父母說“要麼接受本來的我,要麼忘記有我。”一身傷痕的母親擁抱着微笑的孩子,這就是她們的選擇。

當然,也有像鮑比母親一樣“我不要一個同志的兒子”這樣的家長,那麼結局,往往是以悲劇收場。

比起死亡,我更希望你們活着。

《天佑鮑比》死亡喚醒救贖,同性解放的辛酸史詩

很多人都會被鮑比母親的話感動到哭,尤其是“當你們家裡宗教場所說出‘阿門’前,想想,想想和記得,有個孩子在傾聽。”

這是母親在幡然悔悟下對同性的一種特殊表達,有個同性孩子正在聽你們說着狹隘和扭曲人性的禱告。

這時的你就會發現,《天佑鮑比》不隻是在簡簡單單地宣揚着同性自由,而是一個特殊個體在融入普通群體的過程,是一部偉大的解放悲劇。

《天佑鮑比》死亡喚醒救贖,同性解放的辛酸史詩

《天佑鮑比》作為真事改編,母親原名為mary griffith。

悲劇發生後,她将畢生投入于避免其他家庭發生類似悲劇中,她上過電視,撰寫過文章,參加過校園演講。這些往往照亮了無數困惑、絕望和渴求認同的同志青少年。

《天佑鮑比》死亡喚醒救贖,同性解放的辛酸史詩

1995年12月6日她于美國國會成員面前被授予“榮譽國民勳章”。  

可她的完美小鮑比,再也不會回來了!

《天佑鮑比》死亡喚醒救贖,同性解放的辛酸史詩

本篇作者

十月

一個熱愛文字的青年,對待文學卻很是懶惰,喜歡唱歌卻五音不全,但還是為了夢想在奮鬥,不曾回頭。

(圖檔來源于網絡。文章由空鏡solo原創,引用或其他用途請聯系小編,抄襲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