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物志:一個将晉國霸業推向巅峰的少年君主——晉悼公傳奇!一、晉國概況二、少年君王三、千秋霸業四、流星隕落

作者:崇祯十七年

晉悼公傳

流星何其多,然熠熠生輝者,唯晉悼公!

晉悼公姬姓名周,公元前573年至前558年在位,去世時年僅29歲,享國14年。

人物志:一個将晉國霸業推向巅峰的少年君主——晉悼公傳奇!一、晉國概況二、少年君王三、千秋霸業四、流星隕落

晉悼公

1、曲沃代翼

周成王時期,小王開了句玩笑,桐葉落下,便說我要封弟弟,史官說天子無戲言,最後封自己的弟弟叔虞于唐,後來,叔虞的兒子把國名改成了晉。

晉文侯時期晉國混的不錯,不僅勤王,還出了個狠角色——弟弟成師。文侯死,兒子昭侯繼位,二話不說,他把曲沃封給了自己的叔叔——成師,史稱“曲沃桓叔”,這孩子心挺大的,自己住翼城,封叔叔曲沃,曲沃比翼城還大,這不是作死嗎?果然禍根已埋下,文侯的後代和成師的後代在以後的七十多年裡鬥的你死我活,腥風血雨。

就結果而言,成師的子孫們更猛,殺死了文侯以後的六任君主,最終,公元前679年,曲沃武公攻入翼城,殺死國君,自立為晉國正統,後獲得了周天子的承認。

2、不蓄群公子

晉獻公時,東征西讨,假途滅虢,“并國十七,服國三十八”,晉國崛起。

然而人心難測,家賊難防,獻公為了防止重蹈曲沃代翼的故事,索性大殺特殺,把屠刀揮向了自己人,大肆屠戮諸公子,公室一空。春秋習慣把國君的兒子叫“公子”,孫子叫“公孫”,家族叫“公室”。不但如此,獻公還制定了一項“國策”,國君公子不留國内,這樣雖避免了“公子作亂”,但也使公室羸弱,異性卿大夫卻獲得了發展。

人物志:一個将晉國霸業推向巅峰的少年君主——晉悼公傳奇!一、晉國概況二、少年君王三、千秋霸業四、流星隕落

骊姬

3、六卿幹政

獻公後期昏庸,沉溺美色,緻使“骊姬之亂”發生,獻公三個兒子,大兒子自殺,兩個弟弟跑路去了外國。獻公死,内亂不止,加上秦國幹預,晉國宮廷政變簡直就成了一日三餐。後來,重耳回國,闊别二十年,人愈成熟,有了國内貴族和大臣支援,又有一幫鐵杆親信,是以重耳自然當上了國君,這便是後來大名鼎鼎的晉文公。

利劍重鑄之日,王者歸來之時。開了挂的晉文公在文武賢臣的輔助下,勵精圖治,于城濮之戰中打敗勁敵楚國,進而一舉稱霸。為了獎賞鐵杆粉絲,文公封賞有功者,狐偃為相,先轸為帥,趙衰、胥臣、栾枝、冀缺、郤溱、霍伯、賈佗、魏犨、荀伯等異族卿大夫紛紛參政,賞爵位,封城邑。在制度建設方面,設“三軍六卿”,基本由功臣擔任,家族世襲,依序遞補。從此,晉國國君與六卿共治天下,圍繞着“權力”這塊蛋糕,好戲疊疊上演。

人物志:一個将晉國霸業推向巅峰的少年君主——晉悼公傳奇!一、晉國概況二、少年君王三、千秋霸業四、流星隕落

晉文公

4、君臣博弈

權力是個好東西,既然國君給了,那六卿就笑納了。

文公襄公時,君臣共處,晉國霸權延續。

靈公時,荒淫無道,被趙穿所弑,趙氏一族獨大,膨脹了,就容易得罪人了。景公繼位後,大力培植公室,打壓六卿,趙氏首當其沖,屠岸賈發難,趙氏幾近族滅,此後一蹶不振。

厲公時,君臣關系緊張,厲公命親信胥童攻三郗,栾氏中行氏借機弑厲公,悼公立。

1、名人論孫周

晉襄公說:“孫周好學,威望日隆,不棄根本,必為諸侯!”

單襄公贊曰:“立如蒼松,目不斜視,聽不側耳,言不高聲;論敬必及上天,論忠必及心意,論信必及自身,論仁必及他人……”

國内卿族栾氏中行氏等都對這個少年頗有好感,可以為君。

2、晉國之主

悼公被迎立後,在恭迎儀式上與六卿大族約法三章:我當國君是有條件的,你們必須聽我的!不然,你們自己玩。一個14歲的少年在這些老狐狸面前說出這些話,當事人就覺得這個少年不一般。

為鞏固自己的地位,悼公第一件事就是處理前任被弑案,逐不臣者七人,前朝餘孽被肅清,也得了民心,至于元兇栾氏中行則赦免。

3、推行新政

第一:整頓官場,凡有才有德之賢者大力提拔,重用人才。呂相、士鲂、魏颉、趙武、韓厥等人皆獲賞識,悼公用人不拘一格,而且任職恰當,使其各司其職,互相制衡。

第二:減稅降稅,休養生息。悼公惜民力,知農人不易,出台政策保護農業,發展經濟,同時建立社會保障體系,養老尊老,照顧老人。

第三:禮遇諸侯,團結朋友,打擊敵人。春秋之時,晉楚争霸,悼公的外交原則就是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共同打擊敵人,而且重信譽,一視同仁。

人物志:一個将晉國霸業推向巅峰的少年君主——晉悼公傳奇!一、晉國概況二、少年君王三、千秋霸業四、流星隕落

賢臣祁黃羊

1、 鞏固君權(指春秋時的國君,非後世皇帝之君)

一個常年在外的14歲少年居然對晉國的政治形勢了然于胸,對各大家族的鬥争史更是一清二楚。為了穩定國内政局,起初悼公并沒有處理栾中行兩族,隻是不重用,冷處理,這樣半年後栾氏已被孤立,中行氏則與悼公走到了一起。

面對勢力強大的卿族大夫,悼公做了兩件事:

第一:扶植新人,韓厥果敢堅毅、克己奉公,是忠直的老陳,同時家族勢力微弱,可以倚靠;趙武是趙氏孤兒案後的新人,亦沒有勢力,做事認真,勤于王事,是個政治新秀。

第二:培養公族,公族可以居于國内,鼓勵公族從軍,建功立業。對祁氏、羊舌氏大力扶植,團結栾、韓遠房宗親。

2、三軍六卿

晉國的政治制度簡單來說就是軍政合一,六卿主政。

三軍分别為中軍,設将一人,設佐一人;依次是上軍将,上軍佐;下軍将,下軍佐,新軍不論。六名将佐即六卿,戰時為将,和時為卿,中軍将是上司核心,一般主内政,中軍佐主持外交,六卿就像内閣,首相便是中軍将;獲得六卿席位是政治地位和身份的象征。

一直以來,各大家族圍繞六卿明争暗鬥,晉國國君也深受其害。

人物志:一個将晉國霸業推向巅峰的少年君主——晉悼公傳奇!一、晉國概況二、少年君王三、千秋霸業四、流星隕落

趙氏孤兒劇照

悼公繼位後,先是調整部署,把一部分舊貴族撤掉,換上新人,同時使各卿互相制衡,“首相”必須按悼公的意志辦事。另外悼公知人善任,新舊貴族紛紛歎服,韓厥,趙武,智罃,魏绛等人也都得以施展抱負。

可以說,悼公基本上已控制了六卿,六卿任免既要“依序遞補”,但更多的是悼公的指令。

3、與楚争鋒

(1)、救宋

楚國是個大國,幅員遼闊,民風彪悍,一直都想飲馬黃河,問鼎中原,那麼,中原的老大——晉國答應嗎?

由于利益沖突,晉楚是世仇,是一生之敵,各個小國看大哥臉色行事,誰拳頭硬就跟誰,這就決定了春秋時期的霸權主要是在晉楚之間展開的。

文襄後,晉國霸權衰落,悼公一心想重振霸權,于是,晉楚争霸再次拉開帷幕。

晉國的小弟:魯、宋、衛、曹;楚國的小弟:陳、蔡、許、鄭

不久,楚王伐宋,小弟被欺負,大哥自然要出手,悼公一聲令下:兵發彭城,不克不歸!

悼公帶領小弟首戰告捷,宋國感激涕零,從此死心塌地追随晉國七十餘年。

你打我小弟,我就還以顔色,悼公命聯軍攻鄭,鄭國不敵,退守新鄭,聯軍休整後攻入楚國本土,焦、夷二縣慘遭蹂躏,楚國不敢争鋒,楚王沮喪不已。

然而鄭宣布繼續忠于楚國,聯軍也繼續攻鄭,楚王派兵救援,聯軍商議如何攻鄭。最後,聯軍決定築虎牢以圍困鄭,鄭無奈服軟,與晉結盟,叛楚。

晉國大勝,悼公與雞澤會盟,吳國、陳國也參加,這标志着晉楚争霸第一回合晉勝。

人物志:一個将晉國霸業推向巅峰的少年君主——晉悼公傳奇!一、晉國概況二、少年君王三、千秋霸業四、流星隕落

晉楚争霸形勢圖

(2)、叛晉

陳國以前是楚的小弟,現在改換門庭,老大很生氣,後果很嚴重。

于是,楚王發兵攻陳,照例,晉國救陳,悼公命攻楚的小弟許。

仗打的很嗨,由于晉國幹預,楚軍怏怏而歸。

不久,楚軍第二次興兵伐陳,聯軍商議會盟,陳君中計早早逃離,聯軍誤以為陳悖盟,故撤軍。陳君看到聯軍撤走,知道自己中計,卻無可奈何,最後隻能歸楚。

晉失陳國是晉楚較量的第二個回合,楚勝。

(3)、服鄭

鄭國也很快遭到了楚國的報複,楚軍開始攻鄭。

鄭國國内反對派主張叛晉歸楚,面對壓力,鄭國叛晉。

悼公聞訊,異常震怒,決定親征,聯軍在虎牢集結,鄭國危。

面對來勢洶洶的聯軍,鄭退守避戰,悼公不想滅掉鄭,故左右為難,不得已撤軍。

晉楚經過短暫休整後,重新再戰,楚攻宋,衛國救,鄭又攻衛,不克且敗。後楚軍繼續攻宋,聯軍堅守不出,楚軍無奈撤軍。

這次聯軍又開始攻鄭,鄭國發生政變,親晉派擡頭,聯軍對鄭的圍困越來越嚴,鄭堅守一月,不見楚軍救援,最後無奈降晉。

為慶祝霸業,悼公在蕭魚會盟,晉楚第三回合晉勝。蕭魚會盟标志着晉國霸業的複興。

公元前558年冬,悼公大病,不久暴亡,年僅29歲。

死後,悼公安排的人事格局依然發揮着重要的作用,以前提拔的新人現在都成了晉國柱石,然後繼者平平,六卿自肥,公室奢侈,悼公事業被葬送。

人物志:一個将晉國霸業推向巅峰的少年君主——晉悼公傳奇!一、晉國概況二、少年君王三、千秋霸業四、流星隕落

晉國四卿

支援原創,抄襲可恥,未經許可,禁止商業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