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3日,黨中央決定支援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支援海南逐漸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海南自貿區和自貿港是中國新一輪對外開放标志性的探索。
海南自貿區和自貿港建設的核心是什麼?反思過去三十多年,海南有哪些教訓值得思考?海南新一輪的擴大開放中,如何平衡好開放和風險?就這些問題,新京報在博鳌亞洲論壇2019年年會期間專訪了海南省人民政府顧問、中銀國際研究公司董事長、經濟學家曹遠征。
在曹遠征看來,海南自貿區建設的關鍵是要樹立标準,探索創造出海南的标準和準則,這套标準可複制推廣到内地,促進内地的改革開放。此外,海南自貿區、自貿港發展的核心還要處理好海南島和内地之間的經濟聯系,在跟國際打通的同時,一定和内地打通。相對于内地,海南的改革開放不能走得太快,也不能走得太慢,一定要處理好和内地改革開放程序的這個“落差”。
對于海南的探索,曹遠征直言,在新一輪的擴大開放中,海南最大的風險是不開放、什麼都不敢做。海南要更大膽一些,沿着當年改革開放的探索精神,“殺出一條路來”。
“海南自貿港建設的關鍵是要樹立海南标準”
新京報:海南地區金融底子薄,在發展自貿區和自貿港時,金融如何創新?
曹遠征:海南自貿區、自貿港的開放主要是服務業的開放,海南的金融服務要和服務業開放連在一起。是以,海南的金融創新主要是與服務業相關的金融産品的創新,而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金融市場的開放和金融中心的建設。比如說,海南教育行業、醫療行業開放後,跨境交易增加,就需要多層次的金融機構提供豐富和多樣化的金融産品。未來海南金融創新的核心是針對個人跨境和跨島有關的金融産品的創新。
海南自貿港的建設不但可以促進金融産品的創新,随着跨境交易的增加,也可以在推動人民币國際化程序中起到極大的作用。
新京報:海南如何吸引更多金融機構進來參與自貿區的建設?
曹遠征:有關檔案說得很清楚了,“有事兒才有人”。比如,教育行業開放以後,如果海南允許中外合資辦學,全球知名高校雲集海南,跨境的交易增加,金融需求旺盛,金融機構自然就紮堆進來了。吸引更多金融機構進來不能單純靠政策傾斜,而是要發展好需要金融服務的産業。如果沒事兒幹,政策再好,金融機構來這裡有什麼意義?
但吸引機構、事兒、人的聚集,要探索樹立起一整套的标準來,形成一套制度、方法和國際通行慣例。比如,海南現在有博鳌醫療先行區了,如果來就醫的外國患者發生了醫患糾紛,用什麼标準和慣例來裁定這一糾紛?這就需要有一個具體的标準來解決。
全球自貿港有三種模式:新加坡模式、香港模式、迪拜模式。新加坡模式是主權與治權高度一緻的自貿港,迪拜模式的主權和治權介于一緻與不一緻的自貿港。其中,迪拜大概有20多個自貿區,這些自貿區中的金融監管政策和迪拜其他地區的金融監管政策和法規都不一樣,而是采用英國的法律條款,而這些法條也并不是隻在英國起作用,而是國際通行的法條。
回到自貿區醫療糾紛的問題,解決這一問題是不是可以參考世界其他自貿區、自貿港的經驗?并不是說海南自貿區的建設完全參照迪拜模式、香港模式,而是在醫療或者教育特區等,針對行業出現的糾紛等問題,采用國際通用的法律,而不是中國法律。這種特殊的安排有點類似法外治權,其不受中國法律的管轄,而是遵守國際慣例和法條。把這些特殊的安排固定下來,形成一個固定的規矩、準則和标準,自貿港才能建設起來,才能把人和事兒吸引過來。
海南自貿區建設的關鍵和核心就是要樹立标準,探索創造出海南的标準,這套标準可複制推廣到其他區域。
“海南經濟發展的最核心在于是否處理好海南島和内地之間的經濟聯系”
新京報: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餘年了,但發展狀況和大家的期待似乎還有些差距。站在新的起點上,為了更好的發展,是否需要反思過去三十多年的探索?
曹遠征:應該說這是很大的課題,确實需要反思。
海南設立特區給海南帶來了巨大的變化,一下子從改革開放的口袋底變成改革開放的前沿區域了。這30多年,海南發展确實很快。但确實也有很多教訓值得總結,比如海南是全國唯一出現房地産泡沫的地區,唯一有銀行破産的省份,唯一開發區失敗的地區。基本上海南該享受到的政策都享受了,而要摔跤的地方,海南都摔過一次。
總結海南過去30餘年的發展,可謂是“成也離島、敗也離島”,海南的發展一定要處理好和内地的關系。
從發展優勢上看,海南和内地不連在一起,對其做的特殊安排不會影響到全國的整體狀況。但另一方面,海南3.2萬平方公裡,900萬人,這個市場并不足以撐起一個較大的經濟體。
當年為了支援海南的發展,海南鼓勵搞旅遊,在内地還處于分房時代的時候,海南已經出現了中國最早的商品房,最終出現了房地産泡沫。
海南自貿港和自貿區未來成功與否,在于是否處理好海南島和内地之間的經濟聯系,相對于内地,海南不能走得太快,也不能走得太慢,一定要處理好這個“落差”。海南自貿區、自貿港的發展,在跟國際打通的同時,一定和内地打通,自貿區、自貿港的建設一定要和内地的改革開放連在一起,不能成為孤懸海外的孤島。
是以,剛提到,海南自貿區建設的核心就是要樹立标準,探索創造出海南的标準,這套标準可複制推廣到内地,促進内地的改革開放,在這個過程中,海南和内地逐漸靠攏。這将是海南對中國改革開放的最大貢獻。
新京報:剛你也提到,海南曾經經曆過房地産泡沫。但現在為了遏制投機行為,實行嚴格的調控政策。而正常的市場應該是有活力的市場,在這一輪的改革開放中,海南房地産市場如何既獲得發展又避免泡沫出現?
曹遠征:市場要發展,同時又避免出現之前出現的那種房地産泡沫,發展方向是以租賃市場為主。
因為我們看到兩個現象,第一,海南的房地産容積确實非常之低,好資源全浪費了。第二,海南要發展旅遊業,人口在增加,房子都被銷售了,空置率非常之高。解決上述問題要盤活存量的使用率,使得一套房子可以讓更多人可以使用,而發展租賃市場是對現有存量房合理安排的方向。
此外,未來海南發展房地産還要朝着建築密集化的方向走,騰挪出更多的空間給生态保護。現在海南蓋房子東一塊西一塊,不隻在三亞海口,在五指山附近的鎮上都有高樓大廈,這樣的布局肯定影響生态。海南房地産的布局要從分散到集中,集中在海口、三亞這些區域就可以了。
“一定要對曆史教訓做認真分析和總結”
新京報:海南新一輪的擴大開放中,如何平衡好開放和風險的防患的關系?
曹遠征:我覺得在新一輪的擴大開放中,海南沒風險,海南最大的風險是不開放、什麼都不敢做。海南要更大膽一些,沿着當年改革開放的探索精神,“殺出一條路來”。改革開放時,大家覺得引進外國工業很可怕,但最後中國不但可以與狼共舞,甚至把“狼”吃掉了。特朗普也曾說,中國加入wto是美國人犯的一個大錯誤。對于海南服務業的開放,要和40年前一樣,最重要的是引進來,之後再談走出去。
退一萬步講,引進來之後,搞壞了又能怎麼樣?這中間跌倒了中間就爬起來。當然,海南在新的改革開放中,一定要對曆史教訓和經驗要做認真的分析和總結——究竟海南的短闆在哪裡、海南究竟存在哪些問題?
新京報:長遠看,海南該如何定位?
曹遠征:應該在新一輪開放的國際格局上來讨論海南問題。海南要以戰略眼光作為出發點,面向大海,發展海洋産業,成為面向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戰略門戶戰略支點,成為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核心交彙點,營造南海經濟合作區。從觀念上講,海南應該改名字應該改成南海省,以背靠大陸、面向大海的姿态經略南海。
19世紀西方的崛起依靠的海洋經濟的崛起,其核心是市場經濟、自由貿易,而中國對這一套理念是陌生的。海南應該從骨子裡朝這個方向努力,擁抱海洋文明、擁抱大陸,成為中國經略南海的樞紐,這才是南海應該有的大曆史格局。
新京報記者 侯潤芳 實習生 謝碧鹭 編輯 劉曉陽 校對 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