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日本聯合艦隊的曆代旗艦都是什麼下場?

作者:冷熱軍事史

作者:霄羽

日本聯合艦隊起源于甲午戰争前「常備艦隊」和「警備艦隊」的合并,是日本帝國海軍中執行機動作戰任務的戰役軍團。

從常備艦隊組建算起,到1945年5月1日解散為止,聯合艦隊一共存在56年,曆經甲午、日俄、太平洋戰争,先後有松島、三笠、敷島、朝日、金剛、山城、長門、陸奧、大和、武藏、大澱等各類艦船在不同時期擔任過艦隊旗艦,作為日本海軍的象征在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記。

那麼,這些艦船因何而成為旗艦,它們最終的下場又是如何呢?

日本聯合艦隊的曆代旗艦都是什麼下場?

大和号戰列艦

彈藥殉爆而不沉,命就是硬

排水量超過4000噸的松島号是日本聯合艦隊的首艘旗艦,是日本海軍為了對付中國海軍的定遠、鎮遠鐵甲艦而專門打造的「三景艦」之一,裝有法國造320mm主炮1門,120mm速射炮11門,360mm魚雷發射管4具,整體技術水準比較先進,具備和定遠、鎮遠抗衡的實力,是以被定為旗艦。

在黃海海戰中,該艦作為日本海軍旗艦受到北洋水師的重點打擊,先後中彈13發。其中,平遠号260mm主炮曾發炮擊穿松島号側舷裝甲後摧毀該艦主炮。不久,松島又挨了鎮遠号發射的兩發305mm炮彈,第一枚實心彈破壞力不大,第二發高爆榴彈爆炸後引起艦上彈藥殉爆。

眼看松島即将完蛋,海面突然刮起大風,吹散了艦内的毒氣,日軍水兵這才沖進艙内拼死救火,讓幾乎死定了的松島免于覆滅。

日本聯合艦隊的曆代旗艦都是什麼下場?

松島号

在整場海戰中,松島死35人傷78人,徹底失去戰鬥力。如果當時北洋水師能擊沉松島,或許戰局會有大的改變。但松島的命就是這麼硬,在彈藥殉爆的情況下還能堅挺不沉,的确是奇迹中的奇迹。

海戰中,松島賴以自豪的320mm口徑主炮故障頻頻,沒發揮多少作用,反而是大量阿姆斯特朗速射炮卻給北洋水師以重創。由此可見日本在海軍裝備的采購上确實跟上了時代的潮流。

日本聯合艦隊的曆代旗艦都是什麼下場?

黃海海戰

甲午海戰後,日本人覺得千瘡百孔的松島号已經沒必要再花錢大修了,幹脆将其作為訓練艦來發揮餘熱。1908年4月,松島号彈藥庫突然爆炸,艦上的223名水兵被炸死,艦船也是以沉沒。松島号的爆炸原因日本查了10年也沒個結果,從此成為謎案。

「大艦巨炮」時代的明星

在日俄戰争中,擔任聯合艦隊旗艦的是英國造敷島級戰列艦的4号艦三笠号,東鄉平八郎大将就是坐鎮該艦指揮日本海軍取得對馬海戰的勝利的。

甲午戰争後,日本将清政府的巨額賠款全部拿來擴張軍備,打造出一支配備6艘戰列艦、6艘裝甲巡洋艦的「六六艦隊」。三笠号就是該艦隊的6艘戰列艦之一,單艦采購費用超過120萬英鎊,是海軍大臣山本權兵衛通過非法挪用預算的違憲行為才買到的。

日本聯合艦隊的曆代旗艦都是什麼下場?

三笠号

該艦排水量超過15000噸,配備2座雙聯裝305毫米主炮,首次使用了最新的無線電裝置,特别是裝甲采用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克虜伯硬化鋼,無論噸位、火力、防護力,均比松島高出不止一個等級。

日俄戰争中,三笠号曾與俄國艦隊旗艦太子号戰列艦在黃海正面對決,太子号多次命中三笠号,卻始終無法擊穿其克虜伯鋼裝甲闆。而三笠号犀利的炮火卻重創太子号。俄軍司令官在激戰中陣亡,俄國艦隊由此潰不成軍。

在對馬海戰中,身為旗艦的三笠号挨了10發炮彈,盡管傷亡慘重,仍能憑借裝甲優勢堅持戰鬥。經過5小時激戰,俄國7艘戰艦被當場擊沉,日本艦隊的「大艦巨炮」打出了巅峰之戰。

日本聯合艦隊的曆代旗艦都是什麼下場?

對馬海戰

令人不可思議的是,三笠号最終也發生了彈藥庫突然爆炸事故,和松島号爆炸事件一樣,原因不明。日本的兩艘旗艦都遭遇同樣的事故,反映出這一時期日本海軍在管理中存在嚴重的問題。

三笠号一年後打撈起重新服役,不久報廢,聯合艦隊的旗艦就由同級的首艦敷島号擔任。該艦的性能在當時已經過時,自1921年起成為訓練艦,1926年正式退役,1947年被拆解。

擊沉航母的戰列艦

繼敷島之後擔任聯合艦隊旗艦的先後有朝日号戰列艦和金剛号戰列艦,是日本最後一批從國外訂購的艦艇。

朝日号依然是從英國訂購的,1900年服役,參加過日俄戰争,由于性能老舊,早早就退到二線被重新定義為海防艦,甚至被拆除武裝,改裝為潛艇打撈船。侵華戰争中,朝日被改為修理船,并承擔軍隊運輸任務。1942年5月下旬,朝日号被美軍潛艇發射的魚雷擊沉。

朝日号前後服役42年,是為數不多的既參加過日俄戰争又參加過太平洋戰争的日本軍艦,功勞不多、苦勞不少。

日本聯合艦隊的曆代旗艦都是什麼下場?

朝日号

服役于1913年的金剛号戰列艦最初也是在英國建造的,該艦擁有8門356毫米主炮,火力相當強悍。經過1931年和1935年的兩次大幅度改裝後,金剛号排水量超過3萬噸,速度達到30節,變成高速戰列艦。

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金剛号過于追求高航速,必然要降低裝甲的強度,是以其防護性十分薄弱,和英國海軍的胡德号相似。這一弱點決定了其戰場生存能力必然不強,無法承擔高強度的作戰任務。

不過該艦在太平洋戰争中的表現卻是非常活躍,參加了中途島、瓜島等多次重大戰役,而最終讓其載入史冊的重大戰績則是在萊特灣用6枚炮彈擊沉了美軍護衛航空母艦甘比爾灣号,創造了二戰中戰列艦擊沉航母的唯一戰例。

日本聯合艦隊的曆代旗艦都是什麼下場?

金剛号

金剛号在撤離到菲律賓海域時遭到美機轟炸而鍋爐被毀,一路搖搖晃晃來到台灣海峽時被美國潛艇用2枚魚雷給擊沉,第三戰隊司令官鈴木義尾中将及1200名乘員全部斃命。金剛号也成了日本海軍中唯一被潛艇擊沉的戰列艦。

能抗擊核打擊的靶船

在太平洋戰争期間,山城、長門、大和、武藏等戰艦也曾在不同時間段擔任過旗艦。這裡面大和與武藏的結局人們早已耳熟能詳,在這裡就不必多說了。

山城号戰列艦為扶桑級戰列艦二号艦,主炮和金剛号一樣,都是356mm主炮,但比金剛号多了兩座雙聯裝炮塔,防護比金剛号大大加強,但航速也就相應的遠遠不如。

日本聯合艦隊的曆代旗艦都是什麼下場?

山城号

也許是航速過慢的緣故,山城号參與的作戰次數較少。1944年10月萊特灣海戰爆發後,山城号成為日本海軍第一遊擊艦隊的主力旗艦,由西村祥治中将率領闖入蘇裡高海峽,與美國艦隊狹路相逢。

在這場人類海戰史上最後一次大艦巨炮的對決中,美國共有6艘戰列艦、8艘巡洋艦、29艘驅逐艦和39艘魚雷艇參戰,而日本艦隊隻有戰列艦山城号、扶桑号、航空巡洋艦最上号以及4艘驅逐艦,數量上處于絕對劣勢。更不用說,裝備了雷達的美軍艦隊在火炮命中率上遠勝日軍。結果山城号被魚雷命中,彈藥庫發生殉爆,最終沉于海底。

長門号戰列艦是日本第一艘搭載410mm主炮的戰列艦,由于性能出色,火力兇猛,導緻其他國家紛紛效仿。在戰争開始的時候,長門号被寄予厚望,是以被任命為日本聯合艦隊的旗艦。偷襲珍珠港時,山本五十六就是在長門号上釋出了偷襲的電文。

長門号參加的戰鬥很少,是以是日本唯一一艘存活到戰後的戰列艦,并作為戰争賠償轉交給了美國。1946年3月18日,美國在比基尼環礁舉行海上核爆實驗,長門号就是靶船之一。該艦的抗擊打能力确實不俗,居然在遭受第一次核打擊後沒有沉沒,水密性依然保持的相當好。直到第二次核爆後,艦體受損進水,5天之後傾覆沉沒。

日本聯合艦隊的曆代旗艦都是什麼下場?

長門号戰列艦

被美軍當做活靶子

聯合艦隊的末代旗艦是大澱号,這也是日本海軍曆代旗艦中唯一的輕巡洋艦。

輕巡洋艦的優勢在于其是海戰多面手,火力和防護力明顯強于驅逐艦,同時也能發起魚雷攻擊,另外還能搭載水上偵察機。為此,日本海軍通常會使用輕巡洋艦給驅逐艦和潛艇編隊當旗艦。當初設計大澱的時候就是按照旗艦的功能來設計的,是以強化了通信指揮功能,其最大的亮點就是能搭載6架紫雲高速偵察機。

日本聯合艦隊的曆代旗艦都是什麼下場?

大澱号

日軍以往的慣例是把最強的戰艦當做旗艦,這樣一來旗艦經常處于最前線,司令部的安全得不到保障。于是,日軍轉變思路,決心把通信指揮功能強大的大澱改裝為聯合艦隊的旗艦。

在萊特灣海戰中,小澤治三郎的艦隊成功誘騙了「猛牛」哈爾西北上,其代價則是4艘艦艇被美軍航空兵相繼擊沉。小澤将司令部轉移到了大澱号上,率領殘餘艦隻北撤,逃離了哈爾西的一路追殺。

日本聯合艦隊的曆代旗艦都是什麼下場?

萊特灣海戰

1944年12月24日,日本發動「禮」号作戰,集中了包括大澱在内的8艘艦艇,橫渡南海奔襲民都洛島登陸灘頭,企圖摧毀島上的美軍機場。美軍先後起飛百餘架飛機前往攔截,大澱号被命中兩枚500磅炸彈,結果兩彈居然都未爆炸,運氣爆棚的大澱号逃過一劫。

大難不死的大澱号傳回本土後再未參戰,後來被定義為訓練兼警備艦,到日本行将戰敗的前夕還作為固定防空炮台使用。1945年7月24和28日,停泊在吳港的該艦兩次被美軍艦載機當做俯沖投彈的活靶子,最終因艦體一側大量進水而翻沉。

11月20日,大澱号被除籍。三年後,該艦被打撈起來,解體拆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