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版《我是大伊凡軍事快車》
10月14日至17日,中俄兩國海軍在靠近俄羅斯太平洋艦隊的彼得大帝灣泊位舉行了代号為"聯合海上-2021"的聯合軍事演習,演習了編隊聯合機動等多項先進戰術課題,取得了圓滿成功。

令人吃驚的是,演習後的第二天,10月18日中午,一名日本市民在北海道與本州島之間的金光海峽,拍攝了中俄海軍聯合艦隊正在穿越金光海峽的畫面,從鏡頭中可以看出,中俄聯合艦隊突然從海霧中出現,強大而不可阻擋。随即,日本海上自衛隊也釋出了官方公告,确認中俄兩國海軍進入太平洋,在公告中還附上了兩艘軍艦的照片。
日方公告
根據日本海上自衛隊發表的聲明,中俄兩國海軍在築地海峽航行的聯合艦隊由十艘船組成:
在中國海軍,包括055型大型驅逐艦101号"南昌"号、052D型驅逐艦172号"昆明"号、054A号護衛艦573"柳州"号、515"濱州"号、903A快速艦隊補給艦902号;
俄羅斯海軍,包括1155艘大型反潛艦548"海軍上将潘捷列夫",564"海軍上将特裡布茲",20380護衛艦335"響亮"和339"俄羅斯英雄阿爾達爾"。除了太空調查船克雷洛夫之外,齊捷恩紮波夫号還擁有強大的陣容。
營運規模
綜合評價,大伊萬認為,中俄兩國海軍聯合艦隊通過金光海峽到太平洋,無論是在作戰方式上,還是在部署規模上,都達到了多年來的最高水準:
金光海峽的特殊地理位置
首先是作戰方式,其實以金光海峽為主線和出口的俄羅斯海軍太平洋艦隊,有俄羅斯海軍艦艇進出比較正常的事情,在冷戰時期,紅海軍艦隊已經做出了比這支中俄聯合艦隊更大的作戰;"環遊日本"。但是,随着中俄兩國海軍的協調、組織聯合艦隊,駛過金光海峽,冷戰不用說,冷戰結束後,這是第一次,可以說是創造了中俄海軍聯合作戰、共同執行戰術任務的新紀錄, 政治意義非常強。
而從部署規模上看,中俄兩國海軍這10艘艦艇的規模不用說,大伊凡強調中俄軍隊正在向太平洋作戰。從日本人民拍攝的兩軍聯合艦隊的編隊中,中俄兩國海軍采用了标準的環形疏浚編隊:
編隊的前面是俄羅斯陸軍的兩艘反潛艦,特裡布茲海軍上将和潘捷列夫海軍上将,其次是中國海軍的南昌艦和俄羅斯海軍的克雷洛夫中國海軍的補給艦902位于編隊的側面是中國海軍的"昆明"艦,而編隊的左側和右側是中國海軍的"柳州"号, "濱州"号兩艘通用護衛艦,最後是俄羅斯海軍"吵鬧"和"俄羅斯英雄阿爾達爾"号。護衛艦齊登紮波夫。
這是一個相當标準的,由編隊前哨,編隊側衛艦,左翼和右翼艦艇的編隊,左右後衛的編隊,以及由海軍戰役戰術編隊組成的高價值核心艦艇編隊。
這一行動的意義
由于這是中俄兩國海軍首次采取聯合艦隊的形式穿越津津海峽進入太平洋,這次行動的戰略戰術意義值得我們深思。
戰略意義
首先,戰略意義是好的,達伊萬認為,中俄海軍的這次聯合行動,特别是在作戰編隊的姿态上,通過狹窄的晉光海峽行動,本身就是一些不太安全的治外大國,最近愚蠢的地區大國發表了強有力的政治宣言。
津光海峽
畢竟,一方面是域外大國、地區大國,就在本月早些時候在南海千裡之外辦事,這次出了"卡爾文森"、"裡根"、"皇後"三大艦隊航母和"伊勢"輕型航母,組建了強大的"四航母戰鬥群"。同時,一艘域外大國的攻擊核潛艇也發生在南海中部的水下碰撞事故,雖然事故原因尚不明,但說明該國在南海的水下作戰活動日趨猖獗十分明顯。除了這些域外大國之外,一個地區大國最近已經不是很安全了,不僅從長遠來看,将軍費開支占GDP的比例"翻一番",而且還準備引入域外大國進行中程戰略飛彈部署,持續"戰略路線"。
是以,既然域外大國可以"跳到外線",依靠"前沿部署"對我們形成比較大的戰略壓力,既然地區大國敢于"不斷觸線"并試圖改變目前的不利戰略形勢,那麼從戰略角度來看,我們當然也可以"跳出内線", 跳到外線到這些域外權,做出強有力的戰略宣言;為了有效對抗一個地區大國的跨界行為,這種行動政策就是"來去不尊重"。
日本的四條"國際航道"(圖檔來源:Panorama Historical Geography)
值得注意的是,從中俄聯合海軍艦隊的行動方針來看,俄羅斯太平洋艦隊在太平洋外的行動路線實際上有三條通道:一條是從宮古海峽向南,即從東邊或大冢海峽向南;在三條作戰航道中,最好的戰術掩護是宗姑海峽,畢竟金光海峽的寬度太窄,隻有幾十公裡,海軍艦隊在其中航行,用肉眼可以分辨出艦艇的種類和數量,而宗姑海峽的寬度更大, 艦隊可以依靠島嶼和日本海北部的秋霧掩護,實作掩護。
那麼,為什麼中俄兩國海軍把最隐蔽、航行條件最好、海面更廣的宗古海峽都不要去,而是必須航行極其容易被日本海上自衛隊看到,拿着相機就可以拍到在金光海峽,幾乎從别人的門口揮手穿過, 一個中間原因,大伊凡相信我們有自己的經驗。
在戰術上,大伊萬認為有三件事值得談論:
首先,宗谷海峽、金光海峽和鄂科特斯克海要塞地區對于中國海軍的重要性,其實這個問題伊萬之前已經說過很多次了,相比美國和日本等國極其完整的戰場建設,各種水面戰、水下作戰、岸基作戰力量相當強大,龐大的艦隊作戰極易找到宮谷古海峽, 巴士海峽等等。
從日本海,到鄂霍次克海要塞海上待命,經過全面悸動後又突然駛出北太平洋,對于中國海軍來說,受地理因素的限制,在大型艦隊作戰的戰術突如其來,戰術隐蔽性不強,對海軍來說是一個有效的"解決方案"。這部分展現在中國海軍近年來對北太平洋、金光海峽和宗谷海峽的熱情上。
其次,中俄海軍在戰術聯合作戰中,畢竟從第一個角度看,中國海軍艦隊要確定鄂霍次克海的海上要塞的存在,沒有俄羅斯海軍的協助,沒有中國海空部隊在這個地區的遠洋服役是不現實的。
從"海上聯合-2021"演習來看,包括中俄海軍聯合艦隊在金光海峽前的情況來看,俄羅斯海軍還是很有意思的,不僅派出了太平洋艦隊一半的大型反潛部隊協助中國海軍作戰,似乎還允許中國海軍固定翼反潛機進入演習區(僅新聞, 但沒有地圖)。是以,綜上分析,中國海軍在西北太平洋的行動,可以說是有希望的,中俄兩國海軍在戰術層面的協調,應該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Shemia空軍基地(照片:谷歌地球)
三、敵方主要假想前哨的直接威脅,從宗谷海峽、金光海峽出約1500海裡,可以到達阿留申群島島鍊外第一外島舍米亞島,該島雖然面積不大,但跑道長度約為3000米,足以在戰時操作B-21這種中型轟炸機。此外,該島是美國飛彈防禦系統最重要的前沿部署陣地,擁有美國部署的唯一先進的AN/FPS-108"丹麥眼鏡蛇"大型陸基相控陣雷達。這就是為什麼美國軍方過去一直如此緊張,因為中國海軍接近阿留申群島的專屬經濟區,甚至遠離阿拉斯加。
部署在謝米亞島上的AN/FPS-108雷達
随着中俄兩國海軍在北太平洋活動的日益增加,估計這種接近美國國家飛彈防禦系統前哨,甚至在關鍵時刻動用戰術力量直接"拔出"戰略釘子的能力,将使美軍越來越難以入睡。這是中俄兩國海軍在前金光海峽最直接的戰術收益。
總之,對于中俄兩國海軍要走出金光海峽,大伊凡隻有四個字:幹得好。不僅如此,從長遠來看,中國海軍最好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北太平洋,避開美軍重的中南太平洋水域,就是所謂的"失東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