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流浪地球》,一本好看但不完美的科幻片,26個槽點無法回避

編者按:憑我的經驗我知道,黃河故人的這篇文章肯定會有很多人跳出來噴。比如:一、典型的扛精,你不知道那是拍電影嗎?二、我覺得你就是吃飽撐的。三、又一個吃飽了撐的,實在沒東西寫了是不是?四、警追匪台詞:站住、别跑。你說,是不是廢話?五、你快抑郁了!這部電影快看三遍了!很好看!沒想到你能費這麼大的力氣!早走早安生!

以上還是好的,接着就會有人跳出來給你扣帽子了,黃河故人同志。比如:

六、分析了這麼多漏洞無非想告訴大家,電影拍的很精彩,但是本神劇。中國強大了總有一些小人出來挖苦一下,可以了解他們幼稚的心靈。七、你這個狗漢奸!

忘情同志,以上都是你那篇《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文章裡的留言,哈哈。

我和黃河故人不一樣,我從不看電影。絕大多數人看電影就是個樂子,這點我了解。比如我的樂趣是,今天看到辛德勇文章裡有個錯誤,我來駁倒他,這是我的樂趣。有的人看電影會從他的專業知識角度看,那是他的樂趣。既然我這個不看電影的人能了解看電影的人的樂趣,那是不是也該了解别人從不同角度看電影的樂趣呢。青菜蘿蔔各有所愛,僅此而已。

以下為正文:

先說我在看電影時候基本沒有流淚,因為看電影時候我一直在想,如果我寫這個劇本,下一步怎麼辦。我覺得整個進展和我想的差不多,除了常識上的錯誤多了點。

《流浪地球》是科幻電影,是一部非常值得看的科幻電影,雖然這個電影還有這樣那樣的一些缺點,但是一部非常值得看的電影。這個電影很多人的情緒被點燃木星這個創意而引發情感爆發,而在我看來,我更喜歡的是飽和救援這個創意。這個創意從未在之前以美國為主的科幻世界裡從未出現過,而對于我們中國人來說,這是把我們的常識和文明為什麼持續不斷這個道理簡單地講給了他們聽。聽聽我們國歌裡有這麼一句“每個人都被迫發出最後的吼聲”,1840年後各種不同的試錯不就是典型的飽和救援?俄羅斯國歌裡有“上帝保佑你,我們唯一的故土”;英國國歌“上帝保佑女王”;美國國歌裡“感謝上帝的力量”;倒是法國的馬賽曲沒有上帝,和我們近似,隻有法國和中國曾經經曆過接近亡國,知道這時候帝哥起不了什麼作用,得靠自己。

科幻是個組合詞,包括科學和幻想兩個方面,而且幻想是基于科學的。離開了科學,你隻能得到無病呻吟的《折疊北京》、《上海堡壘》這類披着科幻皮、向某些特定人群搖尾祈求财富和名聲的情懷作品。戰争也是需要科學的,戰争才不是猛打猛沖,因為别的事情上不講科學,是可能會死人;而戰争上不講科學是一定會死人的。

從這個電影的成品情況和這幾天逐漸透漏的各種資訊來看,以郭帆導演為主的這個團隊,向天體實體學家、建築學家、碼農等深入學習了很多,編劇團隊裡很可能還有個專業幹通信或者碼農的,因為有些梗是外行玩不出來的,比如老何挖苦李一一那句。而且李一一這個名字如果不是李二弄錯了,那一定是個碼農取的。不過我猜他們沒有找化學方面的人開侃。

1. 戰争的第一條是知己知彼,這顯然《流浪地球》的團隊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地球姿态發生了變化,應該第一時間就知道了,有值班的團隊立刻分析判斷其原因并上報最高上司,畢竟這是一次戰争,和太陽開展的戰争。可謂沒有做好知己這項工作。

《流浪地球》,一本好看但不完美的科幻片,26個槽點無法回避

2.第二條是知彼。既然要借助木星的引力彈弓,那麼木星怎麼就突然引力增加25%呢?畢竟這還是在經典實體的範圍内,是以木星引力突然增加25%隻能是它的品質增加了25%。那麼能讓木星品質增加25%的隻能是把土星給吞了。這太陽系第一第二大行星合并,地球上的這些人居然一點前期情報都沒有,可謂是不知彼。我就知道有人會拿地球引發木星質心的變化說事,宇航員的身體也是流體,太空中的軟包裝食物也是流體,兩者之間靠近,并不會發生什麼變化,地球其實也是雞蛋,一層地殼下面也是流體。或者說,一個椰子靠近你,并不會對你有什麼影響,除非椰子砸你腦袋上。

《流浪地球》,一本好看但不完美的科幻片,26個槽點無法回避

3. 空間站還有三十萬噸燃料,這個有點少。土星五号的次級加上第三極的燃料就有600噸了,這都全球玩命了,技術也都跨過可控核聚變了,才這麼點燃料,還是化學燃料。磕碜了點。這個算是不知己了,對自己的能力估計錯誤。

《流浪地球》,一本好看但不完美的科幻片,26個槽點無法回避

4. 按經度計算,蘇拉威西火山和北京、濟甯、杭州差不多,考慮到轉向發動機都在赤道上,是以這晨昏線就卡在這麼點距離裡面,不太合理。上海還靠東一點,是白天,那豈不是我們把大個的太平洋對着太陽,這刹車角度不太合适。畢竟還得挖石頭給重元素聚變發動機燒。【昨晚想了一下,應該是地球翻了個跟頭,北極對着太陽,南極沖外。這樣就解釋通了,也能解釋大洪水,畢竟北極收到太多陽光了。】這個呢,其實大洪水的可能性不大,因為大部分水在南半球,因為沒有太陽被凍上了。

《流浪地球》,一本好看但不完美的科幻片,26個槽點無法回避

5. 電影裡兩個孩子從地下來到地面,迎面就是風雪交加。這個不太合理,零下81°,沒有水,二氧化碳都凍上了,哪兒來的雪?地球上最幹燥的地方其實不是撒哈拉大沙漠,而是南極某地,因為太冷了,空氣中的水全在地上呢。風倒是合理的,雖然地球停轉了,但是因為受熱不均勻和附近的重離子核聚變發動機的熱量,風必然是很大的。

《流浪地球》,一本好看但不完美的科幻片,26個槽點無法回避

6. 空間站上按出現的人算,怕不是要有幾千人。這點燃料,讓這些人飛到4.3光年外的半人馬座,少點吧,還不帶防護隕石之類物體的護盾,全靠實體硬抗嗎?這個也算是不知己了。

剩下的算是不知“道”,不知“道”不算不知道。

7. 我對這行星發動機的材料很感興趣,畢竟要承受這麼大的反作用力,而且,你沖着天頂噴,作用在地球質心方向上吧,怎麼給地球刹車?要是能承受噴口的轉向,那可就乖乖了。一個球,我們四面八方對着中心施加力,隻能把它擠爆,而不能使之轉動,自然也就做不到停轉。地球停止自傳,個人覺得意義不大啊。你這些行星發動機,注定要調整噴口角度的。

《流浪地球》,一本好看但不完美的科幻片,26個槽點無法回避

8. 電影裡是地球突破洛希極限好像馬上就要over了。其實是不會那麼快的,真要是那個狀态,地球會在慢慢轉圈中先成為木星的一顆衛星,然後慢慢解體,回家吃碗米飯再自殺還是來得及的,哪怕自殺用的是最難用的“南部十四式”手槍,俗稱王八盒子,這槍故障率極高,修好槍再自殺都來得及。

9.如果到了電影裡那個距離的設定,地面上絕不是幾百米的冰層,而是滿地岩漿橫流,火一樣的地獄。根據地球和木星的密度,洛希極限是17萬公裡這個量級,這都七萬公裡了。大家啥也救不了。因為地殼就是一層雞蛋殼,下面地幔幾千度呢。提到了杭州地下城被岩漿灌入,也算想到這一點了,隻是和那個行星發動機一樣,如果推不動,咱這個電影沒法拍了。

10.如果是我去考慮運送火種的問題,我會考慮另外兩個更穩妥的方案。一是在發動機附近就地備份,其實發動機之間并不遠,設個德州大區,濱州大區,衡水大曲即可;二是東風快遞,使命必達,把彈頭改成傳回艙即可。不要說那時候,就現在的各種飛彈射程和運載能力,都能滿足要求。

11.在到達電影中的距離七萬公裡之前,地球上早就沒有大氣了,因為大氣的洛希極限是百萬公裡這個量級,人早就憋死了。再說空氣密度急劇下降而聯合政府啥都不知道,怎麼可能。pm2.5漲一點,我們每個人都知道,氧氣含量降三個百分點,基本上所有人都要不舒服。

《流浪地球》,一本好看但不完美的科幻片,26個槽點無法回避

(這時的地球應該是這樣的)

12. 另外,洛希極限和密度有關。在到達七萬公裡之前,冰層将率先被撕裂滿天飛,不會老老實實凍在地面上。是以當戶口來到地面上的時候,他面對的将是一支冰與火之歌,地面是火,天空是冰,同時七萬公裡之外,占據了大半個天空的木星正在沖着他獰笑。

《流浪地球》,一本好看但不完美的科幻片,26個槽點無法回避

(七萬公裡距離,木星這麼大)

13. 七萬公裡這個距離,不是看不看得到木星的問題,是看到木星之後吓不吓死的問題。我一直以為特效能把這個做出來的。在對他們到達木星之前,早就可以觀賞這一地獄般的天象了,大不了不是大半個天空,而是比月亮還大。

《流浪地球》,一本好看但不完美的科幻片,26個槽點無法回避

(七萬公裡距離,我們看見木星的大小)

14. 我一直覺得到了七萬公裡這個距離之前,人應該已經在地面上站不住了,至少重力加速度不會那麼點。

15. 引力彈弓沒必要從這麼低的高度略過。(随便一想,沒算)地球軌道上的逃逸速度是42.1km/s,同時地球的自傳速度是466m/s(赤道上),這麼算,能把地球搞緊急刹車的這麼強力發動機,慢慢一圈圈把速度提上去并不困難。越遠逃逸速度越小,要知道旅行者十幾公裡每秒的速度已經飛出去了。粗算似乎犯不着用木星做引力彈弓。反正自己有動力,後面慢慢加速呗。

​16. 距離木星最近的是木衛一,大約是42萬公裡,電影裡的地球最近是7萬公裡,顯然得從遠處一點點過去,我們就算這個速度是30km/s,那麼一天前進就算一百萬公裡,這個已經到了空氣的洛希極限。劉培強中校提前一天往窗外看一眼就知道出問題了。如果是按照電影裡十多年才到的話,那這個速度可能還要慢,應該無數人都早就判斷出來了,提前的時間按月算都有富裕。

《流浪地球》,一本好看但不完美的科幻片,26個槽點無法回避

(從木星的衛星上看,10km/s是地球掠過木星的最低速度,不能再低了,再低就不是被留下當衛星,而是

17. 地球正在以很高的速度靠近木星,我們就算慢點10km/s,5000km也就是500s,有的人洗個澡連褲子都穿上了。地球和木星又不是相對靜止。

18. 7萬公裡很高嗎?什麼洲際飛彈飛不過去,開玩笑。現在地球上的的洲際飛彈隻能飛兩萬公裡是因為他隻需要飛兩萬公裡。現在中國就能打同步軌道衛星,射高三萬六。到了電影裡的設定,飛彈飛個幾千公裡就能被木星自己的引力吸引過去,打得準才是個麻煩。再說了,用高能雷射器點火呗,能量和準确度都夠。

《流浪地球》,一本好看但不完美的科幻片,26個槽點無法回避

19. 木星的軌道傾角和我們差的不多,按照電影裡的設定的話,我們在接近木星之前,就要先經受一頓木星環的洗禮,地球那麼大個,又是從木星環附近飛過去,那可就太有吸引力了,空間站恐怕早就千瘡百孔。這種情況下,顯然射高足夠的反衛星飛彈已經是戰備值班狀态。

《流浪地球》,一本好看但不完美的科幻片,26個槽點無法回避

20. 比鄰星不在太陽的黃道面上,這個小破球還必須搞一個跳躍運動。

21. 7萬公裡好像是很大的一個距離,可是空間站距離地球就有十萬公裡,而且有飛船可以往返。難道不能讓接劉培強的飛船去完成這個引爆任務?從發現到規劃好就按劇情也有一天,怎麼都夠了。再說,如果空間站在地球前面,空間站應該是比地球還靠近活性。空間站的材料一般應該是鋁合金,比地球的密度小,應該空間站先受到影響。

22. 空間站依靠旋轉制造重力,我們以吳京的身體為參照,可見這轉動速度絕不夠形成7.9的重力加速度,不算了,數量級上的差距,可能還不止一個數量級。

23. 這種情況,往木星扔一串氫彈都比點火來得友善。估計劇本沒設定氫彈是怕把木星引爆成連環爆炸變成恒星。放心,做不到。木星确實超過了恒星品質的下限,是有可能成為一顆恒星的,隻是可能性低了點。

《流浪地球》,一本好看但不完美的科幻片,26個槽點無法回避

24. 地球有自己的範艾倫帶,木星也有。就算不發生木星引力突然增加,那也是要穿越這個強輻射帶的,幹嘛這麼折騰自己。尤其是空間站上,恐怕人是扛不住的。

25. 氫氣的燃燒極限在空氣中是4.0-75.0%。是以不是引燃木星,而是引爆木星上的一點點氫氣,木星太tmd大了。而且,即便是把地球氧氣都耗盡的引爆,雖然大家都憋死了,也沒有一點用。我沒算具體是多少,應該差好幾個數量級,記得清華的畢導曾經算過。

《流浪地球》,一本好看但不完美的科幻片,26個槽點無法回避

26. 編劇大概是忘了我們空氣中70%以上是氮氣,是以如果真的引燃或者引爆的話,氮氣會在高溫下轉變成為硝酸。給地球來一個硝酸淋浴的話,我還是死了算了。

瑕不掩瑜,這還是一部好電影,是一群電影人用心做出的好電影。感謝導演,感謝大劉,感謝編劇群體,感謝吳京,感謝演員們,感謝職員們,感謝拍了《鳥籠山剿匪記》的龔格爾制片人,感謝背後默默付出的那些人還要感謝沒能等到電影上映就破産的兩家特效公司。

本文作者:黃河故人,公衆号“這才是戰争”加盟作者 ,未經作者本人及微信公衆号“這才是戰争”允許,不得轉載,違者必追究法律責任。

公衆号作者簡介:王正興,原解放軍某野戰部隊軍官,曾在步兵分隊、司令部、後勤部等機關任職,緻力于戰史學和戰術學研究,對軍隊戰術及非戰争行動有個人獨到的了解。其著作《這才是戰争》于2014年5月、6月,鳳凰衛視“開卷八分鐘”欄目分兩期推薦。他的公衆号名亦為“這才是戰争”,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