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愛我,我愛你,蜜雪冰城甜蜜蜜~”
隻要聽過蜜雪冰城主題曲的人,光是看到這行歌詞,估計就已經開始腦内循環了。
沒聽過也不要緊,快來聽一遍,包你上頭。
蜜雪冰城主題曲(十四國二十種語言合集)華語群星
萬萬沒想到,這個夏天的第一首洗腦神曲,居然是奶茶店做出來的。
蜜雪冰城的這首主題曲,絕對稱得上低成本、小制作:
旋律,改編自美國民謠《哦,蘇珊娜》。
歌詞,隻有一句:
你愛我,我愛你,蜜雪冰城甜蜜蜜。
這句簡約而不簡單的“你愛我我愛你”,仿佛聽一次,就刻在了腦海裡。
盡管網友對這首改編歌曲褒貶不一,不過在“洗腦”這一點上,基本達成了共識。
仿佛就在這兩年,一首接一首的“洗腦神曲”如雨後春筍般出現:
從“左邊跟我一起畫個龍,右邊畫一道彩虹”,到“你是我天邊最美的雲彩,讓我用心把你留下來”。
每一首“神曲”雖然曲風不同、歌詞各異,但有一個共同點:
一旦進入耳朵,就很難忘不掉,即便停止播放,依舊會在腦内反複循環。
僅僅看到歌詞、接觸到特定的環境/人,就會被幾句魔性旋律洗腦。
看到“你是我的小呀小蘋果”,對應的旋律就會開始在腦内盤旋;走進春節期間的超市,就會不自覺地唱起“恭喜恭喜恭喜你”……
是不是隻看歌詞,腦子裡已經有旋律了 / 《小蘋果》mv
甚至不需要任何“引誘”,某段旋律就會突然出現在腦海裡,無論如何努力,都揮之不去。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什麼樣的音樂更容易洗腦呢?
美國心理學協會期刊的一項研究發現:
能把人“洗腦”的歌曲,通常速度更快,旋律相對普通,容易記住。同時,有一些特定的音程,比如跳躍或重複——
這簡直就是蜜雪冰城主題曲的真實寫照。
看下原曲《哦,蘇珊娜》的簡譜:
整首歌曲的主體部分,幾乎都是同一段旋律的不斷重複。
同時,“洗腦”歌曲往往難度低、唱起來更容易。
換句話說,簡單上口、節奏感強,更容易被記住和傳唱。
仔細想想,《傷不起》《最炫民族風》《小蘋果》的确都符合這一特征:節奏感強,歌詞通俗,旋律特别但并不難唱。
蜜雪冰城主題曲也不例外,歌詞簡單,旋律裡沒有唱不上去的高音,聽一遍就能學會。
不僅中文神曲如此,有科研機構對當年紅極一時的《江南style》進行了研究,發現它以3.6秒為一個周期,将五個音節重複4次。
整首歌中,五個音節的核心節奏,重複了100次以上。
《江南style》魔性的旋律和“騎馬舞”,一度紅遍全網
除了節拍高頻重複,《江南style》還将節拍與人體生理規律相契合:
它的節拍和人在慢跑半小時後的心率幾乎同步,這也正是感覺最為興奮的瞬間,讓歌曲聽來格外“洗腦”。
“怎麼辦,我出不去了”,被一段旋律“洗腦”的現象,被稱為“耳蟲”(earworm)。
它還有一個更加正式的名稱:不自主的音樂意向(involuntary musical imagery, imi)。
研究發現,近99%的人曾經曆過“耳蟲”現象,91%的人每星期都會經曆一次。
有時候,關于耳蟲的經曆是良性或者愉快的,走在路上無聊的時候,腦海中自帶背景音樂倒也不錯。
但有時,腦海中“根本停不下來的”音樂的确讓人心煩意亂,甚至情緒崩潰。
關于耳蟲是如何出現、如何被“聽”到的,還存在諸多未解之謎。
一般認為,耳蟲似乎是音樂屬性、個體特征與環境/情境屬性之間的互相作用。
這種“上頭”和“洗腦”,還經常與好惡無關。
2011年的一項研究發現,聽衆甚至不需要喜歡這首歌,就能學會旋律,甚至被洗腦。
通過使用核磁共振成像技術,來檢測聽到各類歌曲時受試者的大腦反應,研究人員發現:
當一首歌曲對聽衆來說是“熟悉”的,大腦活動就會增加,并産生多巴胺;至于是否喜歡這首歌,似乎沒有什麼影響。
這也就是為什麼,你根本不喜歡這些歌曲,卻依舊會被它洗腦:在超市、廣場舞、短視訊等等的影響下,你已經對它們足夠熟悉了。
“足夠熟悉,就能洗腦”的特點,也讓許多音樂創作者嘗到了甜頭。
billboard china一篇分析洗腦神曲爆紅緣由的文章,得出了這樣的結論:
“2017年以來,抖音已經前所未有地改變了中國聽衆收聽音樂的習慣。流行音樂産業也開始更注重通過‘重複’,來抓住聽衆的注意力。”
《學貓叫》《野狼disco》《你笑起來真好看》,再到“你愛我我愛你蜜雪冰城甜蜜蜜”……
幾乎都是憑借簡單旋律的大量重複,讓主要旋律在聽衆這兒混了“耳熟”:
讓你就算不喜歡,也能會唱。
這些歌曲堪稱“現象級”的流傳度,也證明了這一創作技法,對于打造洗腦神曲的确非常有效。
心理學家表示,通過簡單的重複節奏來刺激身體反應和自律神經系統,能夠激發出人們擺脫心理壓抑和格式化生活的本能。
從這個角度來說,“神曲”頻出,或許也是因為人們迫切需要解壓的表現。
關于“耳蟲”這一現象,人們最苦惱的莫過于:
它是怎麼來的,又是怎麼消失的。
記憶方面的專家williamson博士通過一系列研究,确定了一系列“耳蟲”的觸發因素。
首先,是“音樂曝光”,也就是說你最近聽過這首洗腦的音樂。如果反複單曲循環一首歌,你更有可能被它“纏上”。
除了音樂,我們目前環境中的某些東西可能會觸發對歌曲的記憶,比如人物、場景、圖像、文字等等。
比如說,僅僅看到“傷不起”這三個字,有不少人心裡就開始播放“傷不起真的傷不起”。
在路上看到鳳凰傳奇的海報,“我在仰望/月亮之上”的旋律,就會霸占你的大腦。
比如一張帶有人物形象和歌詞的動圖 / 《最炫民族風》mv
這種觸發有時甚至是無意識的,比如你覺得自己莫名其妙就被《江南style》洗腦了,實際上,你可能剛剛無意中瞥到過一個小男孩在小區樓下跳騎馬舞。
此外,大腦處于焦慮或無聊狀态時,耳蟲也更容易出現。
在調查中,一位女性的經曆尤其有代表性:在她16歲參加一場重要的考試時,一首歌(bananarama 的《 nathan jones 》)第一次出現在她腦海中,開始單曲循環。
“現在,我生活中每一個感到壓力的時刻,都能聽到這首歌,包括結婚和分娩。”
因為任何重複的事情,都更能吸引我們的注意力,讓我們不會去注意不愉快的事情。
這或許就是為什麼,考試的時候越緊張,你想到的歌就越多。
尤其是什麼都不會,隻能發呆的時候……
幾乎随時随地都可能出現的“耳蟲”,到底要如何擺脫呢?
研究者給出了五條建議:
聽完或者唱完整首歌。
在腦内循環的往往是歌曲的某個片段,有可能是這段旋律特别魔性,或者是你想不起下面如何唱了,這時候,聽完或唱完整首歌,通常可以打破這個死循環。
用另一首歌替代它。
在腦海裡想另一段你喜歡的旋律,或者去聽一首其他的歌,把“耳蟲”從腦海裡趕出去。
不過要注意,不要用容易洗腦的歌曲替代另一首,如果用《愛情買賣》來替代蜜雪冰城主題曲,恐怕結局會是繼續被洗腦。
幹脆忽略它。
試着不去想它,讓它自然消失。
嚼口香糖。
《實驗心理學雜志》先前的一項研究發現,如果人們聽完一首“洗腦”歌曲後,嚼嚼口香糖的話,就不太容易受到耳蟲的困擾。
做一些吸引人、需要專注的事情。
這樣,或許就能暫時跟“萬惡之源蜜雪冰城”說拜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