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斯皮爾伯格以嚴謹著稱,但其中國題材影片的第一個鏡頭就“穿幫”

作者:文學私秘
斯皮爾伯格以嚴謹著稱,但其中國題材影片的第一個鏡頭就“穿幫”

斯皮爾伯格最近導演的《頭号玩家》在中國電影市場又大大地賺了一筆,而之前拍攝的《華盛頓郵報》雖然在奧斯卡提名上大出風頭,但是票房平平。

而這實際上也成了斯皮爾伯格執導電影的一次規律性現象。

不能不說斯皮爾伯格是一個有着遠大志向的導演,他并沒有樂此不疲地在炮制娛樂片的流水作業中沾沾自喜,隻要他能夠逮着機會,還是想在嚴肅片的領域裡有所作為。

但是,市場總是無情的。雖然斯皮爾伯格拍攝嚴肅片的時候,其作品比娛樂片更能夠觸動人們的心靈,但往往票房并不盡如人意,這導緻了斯皮爾伯格一旦在嚴肅題材的影片中馬失前蹄,他立馬就會提拎起一部娛樂片,在裡面瘋狂地搞鬧一下,然後金錢便如洪水一樣滾滾而來。

斯皮爾伯格以嚴謹著稱,但其中國題材影片的第一個鏡頭就“穿幫”

斯皮爾伯格年已七十多歲,現在回過頭來看看,他的娛樂片可能當時轟動一時,但值得回味的卻恰恰是那些票房并不如人意但卻傾注了他深刻思考的嚴肅片。《大白鲨》《侏羅紀公園》這樣的電影當年創造了斯皮爾伯格的票房奇迹,但現在看來,這些影片卻空洞得一無所有,遠不能代表斯皮爾伯格深刻精神的全部。

浏覽一下斯皮爾伯格的創作年表,可以看到,斯皮爾伯格一直有意地為世界曆史留下他的影像思考,雖然他的電影是呈散點一樣斷斷續續生産出來的,但是,在斯皮爾伯格處于人生晚境的情況下,他大半生拍攝的電影,卻有暗脈相通,能夠連貫成一部完整的以美國為坐标原點的世界曆史,幾乎在美國曆史上占據了重要部位的事件,斯皮爾伯格都曾經用電影作了回顧。

斯皮爾伯格以嚴謹著稱,但其中國題材影片的第一個鏡頭就“穿幫”

從這個鍊條來看,《斷鎖怒潮》表現了1839年的黑奴反抗,初步展現了廢除奴隸制在美國各個階層中的早期聲浪;《林肯》緊跟其後,表現了廢除奴隸制的勢在必行,而《紫色》更象是在廢除奴隸制的大背景下,黑人女性的解放還要經過更為漫長的曆程,《戰馬》通過一匹馬的左沖右突的奇特經曆,把一戰的歐洲戰場各個闆塊都給串聯起來,《拯救大兵瑞恩》表現了二戰戰事,《辛德勒的名單》與《太陽帝國》分别展現了東西方兩個法西斯暴行,《間諜之橋》表現了冷戰風雲,《慕尼黑》再現了七十年代的中東亂象,而《華盛頓郵報》回顧了美國七十年代的政治動蕩。可以看出,斯皮爾伯格善于抓住曆史中的重要節點,通過對這些節點的戲劇性的把握,來上下遙觀覆寫了一個時代的大事件。

斯皮爾伯格以嚴謹著稱,但其中國題材影片的第一個鏡頭就“穿幫”

在這些系列影片中,就包括以日本侵華為背景的《太陽帝國》。對這部電影,中國觀衆感情複雜,因為斯皮爾伯格在這個電影裡,帶有明顯的貶低中國人傾向,但是,斯皮爾伯格巧妙地采取了一種兒童視角,有效地回避了他能夠預料到的對電影的指責。

因為《太陽帝國》這個電影注重的是一個兒童視角,而兒童看世界,向來帶有自我為主的強烈主觀感受,就像姜文在《陽光燦爛的日子》中,鏡頭裡洋溢着一種對特殊年代的陽光明媚的懷舊性展現,而《太陽帝國》的原著作者也聲稱,他在日本人的集中營裡,因為處于一種自由與放任狀态,反而會覺得很有意思,并沒有感受到一種概念化的恐怖。而且這位作者也說日本人比較喜歡小孩,對這些洋人兒童也算是比較善待。

兒童在劣境中,總會有一種不同樣的感受,這種感受轉化為電影時,便會呈現出一種并不一定忠實于現實的幻象迷霧。

斯皮爾伯格以嚴謹著稱,但其中國題材影片的第一個鏡頭就“穿幫”

斯皮爾伯格顯然抓住了這一點,在電影裡肆意地誇大了一個兒童的想象,這種想象,甚至把戰争的殘酷,也轉化為一種奇觀,一個興奮點。

影片裡的很多鏡頭都很難說帶有客觀性。比如,電影裡的小男孩吉米将玩具飛機扔向空中,我們看到這架飛機,像無人機一樣,在天空中潇灑翺翔,遊刃有餘,長時間沒有掉落。

吉米在瀕臨黃埔江的沙遜大廈裡用手電筒撩撥江中的日本軍艦,導緻日艦開火,引發了日本人入侵租界,這種兒童視線裡的拉郎配,明顯是不符合曆史真實的,但在兒童缺少客觀認知世界的思維裡卻非常具有合理性,也成了電影裡的一個經典場景之一。

斯皮爾伯格以嚴謹著稱,但其中國題材影片的第一個鏡頭就“穿幫”

影片最後,吉米看到廣島原子彈爆炸的強烈光束,也完全是一種臆想的産物,這一切,在斯皮爾伯格并沒有如實反映曆史事實的鏡頭掌控下,卻明确地傳達出導演亟需表達出的美國拯救世界的主觀意旨。

斯皮爾伯格需要一個兒童的偏狹的視角,需要一個孩子的看不透世界的錯會,來營造他電影裡的那種孩子眼中感受的世界。這種不真實的世界被斯皮爾伯格打造出來,至于日本人是否真正殘酷暴戾,中國人是否如電影裡的那般窩囊,斯皮爾伯格顯然沒有興緻作過多的考慮。

斯皮爾伯格曾經說過,沒有《紫色》《太陽帝國》,就沒有後來的《辛德勒的名單》。斯皮爾伯格在《太陽帝國》裡作出了對表現二戰中法西斯的殘酷暴行的初步嘗試,選擇一個帶有主觀色彩的兒童視角,讓斯皮爾伯格得到了一次測試自己能否掌控曆史的鍛煉,這為他後來更為精準地制作出表現德國法西斯殘殺猶太人的《辛德勒的名單》積累了有益經驗。

斯皮爾伯格以嚴謹著稱,但其中國題材影片的第一個鏡頭就“穿幫”

雖然《太陽帝國》裡的場景設定因為小男孩的主體叙事而帶有兒童特有的走形、失真之處,但影片的現實背景卻帶着斯皮爾伯格一貫所張揚的真實感與飽滿感。

但是,格斯皮爾伯格智者千慮,必有一失。這部電影拍攝于1987年,正是中國改革開放的一個重要的疾跑時期,中國正以迫切走向世界的姿态,迎接各種對中國的需求與認知。在這種心态下,中國破天荒地把從來沒有封閉過的外灘,封閉了三天,讓格斯皮爾伯格拍攝外灘逃難潮。

斯皮爾伯格以嚴謹著稱,但其中國題材影片的第一個鏡頭就“穿幫”

這也使得《太陽帝國》裡儲存了一段十分珍貴、難得一見的八十年代外灘的現實面貌。

然而,斯皮爾伯格畢竟對中國太過缺乏了解,他在《太陽帝國》裡力求營造出上世紀四十年代外灘的真實面貌,但電影的第一個鏡頭,就出現了一個啼笑皆非的差錯。

影片一開始,一幅日本太陽旗飄過,然後背景出現了上海外灘的經典性建築群像,顯然這一外灘建築是八十年代的面容,根本不是上世紀四十年代的真實狀況。

斯皮爾伯格以嚴謹著稱,但其中國題材影片的第一個鏡頭就“穿幫”
斯皮爾伯格以嚴謹著稱,但其中國題材影片的第一個鏡頭就“穿幫”

斯皮爾伯格其實在拍攝《太陽帝國》時已經小心翼翼了,對于八十年代上海大量出現的現代建築,他采取了煙霧遮蔽法,掩蓋掉那些不合時代的建築,但他對于外灘的那排建築,他卻放過一馬,全盤接受,正是這份不假思索的接納,導緻了錯漏出現。

斯皮爾伯格以嚴謹著稱,但其中國題材影片的第一個鏡頭就“穿幫”

注意上圖中的這個白色建築,在各具風韻的外灘建築中,它實在有一點不起眼,看上去,好像是一座現代建築。實際上,它也是外灘建築中最為年輕的,1948年10月才造好,當時這座大樓是交通銀行所使用。在《太陽帝國》故事發生的日占期間,這座建築是不存在的。

看看這座建築現在的風姿,它更像是貌不驚人的小兄弟,依靠着氣勢逼人的海關大樓,寵辱不驚地顯示着自己的存在。

斯皮爾伯格以嚴謹著稱,但其中國題材影片的第一個鏡頭就“穿幫”

斯皮爾伯格對中國地理的一知半解,并不是僅僅展現在《太陽帝國》中。早在1984年拍攝《奪寶奇兵2之魔宮傳奇》的時候,他就想到中國來取景,隻是沒有獲得中國方面的準許。估計是這個電影是一部純粹的娛樂片,難以獲得中國的興趣,而《太陽帝國》因為打着揭露日本法西斯殘酷暴行的招牌,破天荒地獲得了中國政府的大力支援,将從沒有過采取封閉實景拍攝的外灘借給了斯皮爾伯格。d

在《奪寶奇兵2之魔宮傳奇》的開頭片斷中,電影也将故事發生地設在上海,然後表現主人公從上海乘着飛機,飛越雪域高原,來到了印度。而奇怪的是,在飛機飛出上海之後,機翼下竟然出現了中國的長城。

斯皮爾伯格以嚴謹著稱,但其中國題材影片的第一個鏡頭就“穿幫”

這個張冠李戴,直接影響了後來《古墓麗影2》犯了同樣的錯誤,影片中的勞拉私闖中國,降落在大概是在桂林的位置,然後準備前往洛陽,中途的時候,勞拉竟然開着摩托駛上了長城。

斯皮爾伯格以嚴謹著稱,但其中國題材影片的第一個鏡頭就“穿幫”

這個彎真是繞了十萬八千裡了。

斯皮爾伯格的電影似乎給人一種很真實的感覺,但是一旦涉及到中國題材,因為我們對他所表達的細部,有着比斯皮爾伯格更為熟悉的認知,是以他的那種自以為是的表達,總會讓我們看了好笑,覺得錯漏百出,甚至在《太陽帝國》中,他過分迷戀原作提供的一個并不真實的兒童視角,直接影響了對他東方法西斯的猙獰面目的表現與呈現,這部影片即使在西方電影界也批評較多,認為導演不知所雲,主題混亂,不能說斯皮爾伯格在中國題材的影片中栽了跟頭,但至少他對中國真實形象的表現是功虧一篑,不能令人滿意的。

斯皮爾伯格以嚴謹著稱,但其中國題材影片的第一個鏡頭就“穿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