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給大家五種包子的制作方法,四葷一素,各有特色。

特點:
清朝時期,天津有一家真素園食店,以經營各色素食而聞名,其中制售一種用綠豆芽、油面筋、木耳、黃花菜、白香幹、粉皮等調成餡料制成的包子,以其選料多樣、清素不膩、制作講究、物美價廉而深受廣大食客的喜愛。真素園臨近海河,為了防止洪水泛濫,那裡有一道用石頭築起的矮牆,看上去很像一道門坎,是以天津人便将真素園的素餡包子叫做“石頭門坎素包”。其特點是面皮潔白,暄軟适度,餡料多樣,清素爽口。
原料:
面粉500克,口蘑、綠豆芽、油面筋丁、水發木耳、水發黃花、綠豆粉皮、香幹丁、香菜各75克,口蘑湯150克,腐乳汁、芝麻醬各25克,精鹽、食用堿各2克,味精1克,鮮姜末20克,濕澱粉10克,香油30克。
制作方法:
(1)面粉内加水、食用堿和成面團揉勻。
(2)口蘑切成小丁。香菜、黃花菜均切成1厘米長的段。綠豆芽用沸水焯後切碎。木耳、粉皮切碎。芝麻醬用香油15克調勻。
(3)鍋内放入餘下的香油燒熱,下入姜末炸香,下入口蘑丁、口蘑湯略煮,用濕澱粉勾芡,倒入盆内,放入香菜段、味精拌勻涼透,再加入其餘調配料拌勻成餡。
(4)面團搓成條,揪成均勻的劑子,擀成圓面皮,放入餡料,提褶收口成包子,入籠上蒸鍋内蒸熟即成。
提示:
擀皮時中間稍厚,周邊略薄。要用旺火蒸制。
長清大素包是山東濟南長清地區的風味面食,以其個大而聞名,是以發酵面劑包入素餡制成包子,蒸制而成。其特點是個大均勻,皮白暄軟,餡大嫩香。
面粉350克,酵面150克,粉條200克,白菜200克,大蔥100克,醬油15克,精鹽4克,味精、胡椒粉各1. 5克,姜末5克,花生油30克,食用堿2克。
(1)将酵面團用溫水懈開,倒在面粉内和成面團,靜置發酵。粉條放在沸水鍋中煮軟,投涼,剁碎,用花生油、精鹽3克拌勻。白菜切成末,用精鹽1克拌勻。蔥頂刀切成圓薄片。
(2)發好的面團加入食用堿,充分揉勻,略饧。
(3)白菜擠去水分,同蔥片、粉條放在一起,加入醬油、味精、胡椒粉、姜末拌勻成餡。
(4)面團搓成條,揪成10個劑子,逐個按扁,擀成圓餅皮,逐個包入餡料,面、餡的比例要一緻,收口提摺,包成包子,擺入蒸鍋内,旺火蒸熟即成。
蔥要切得越薄越好,面要和得軟硬适中。
香菇素包鮮香可口,營養豐富。
主料:
小麥面粉500克,香菇(鮮)200克。
輔料:
油菜250克,油面筋60克,木耳(幹)100克,酵母3克。
調料:
鹽5克,味精2克,白砂糖5克,植物油20克,香油15克。
(1)将面粉加酵母、溫水,和成面團,放在有蓋的容器裡,等待發酵,等到面團膨大、蓬松是,即可做包子坯。
(2)将香菇、木耳泡發、洗淨、切碎。3.将油面筋洗淨切碎。4.将油菜洗淨,沸水焯熟,放在涼水中浸涼,再切碎,擠去水。
(3)将植物油放鍋内,燒熱,放入切好的香菇、黑木耳、油面筋、白糖、鹽,煸炒至熟,起鍋時加入油菜、味精拌勻,淋上香油,即成為包子餡。
(4)根據個人喜好作成大小合适的包子,擺放在蒸籠裡,将蒸籠放到沸水鍋上蒸10分鐘即可出籠食用。
素包餡料多樣,鮮香微辣,是濟南傳統風味小吃。
精扮500克,酵母5克,水發海米25克,水發木耳25克,細粉絲100克,茭白100克,雞蛋250克,胡椒粉3克,筍尖25克,姜12克,水發冬菇25克,油菜心50克,精鹽15克,水發黃花萊15克,味精5克,蔥20克,香油50克。
制作工藝:
(1)将海米、筍尖、木耳、冬菇、黃花、茭白、油菜心、蔥、姜切成末。雞蛋炒好剁成末。細粉絲用熱水泡開,剁碎。将各料合在一起,加香油、精鹽、胡椒面、味精拌勻成素餡。
(2)将面粉放入盆内,加溫水抄拌均勻,酵母用溫水化開加入其中揉成面團發酵至十成開後反複揉勻,掐做成20個面坯,逐個擀成圓皮,把餡放入面皮内,包成菊花形,饧放15分鐘。
(3)鍋中加水燒開後,上屜蒸20分鐘蒸熟即成。
亮點:
用豬肉、菌類和黃花菜調餡,味道獨特鮮美。
味型:鹹鮮。
雪花粉發面200 克,豬前槽肉100 克。
配料:
幹白蘑(鮮白蘑也可,是草原上野生的一種珍貴菌類,也可用口蘑等
代替)50 克、鮮黃花菜50 克。
醬油3 克,鹽、味精、雞粉各5 克,蔥花8 克,花椒面2 克,蔥油
10 克。
(1)豬肉切成粒,鍋加少許油燒熱,放入豬肉粒炒約3 分鐘至熟(要
炒幹水分,把豬肉粒炒得幹香一些)。把幹白蘑用溫水泡約30 分鐘
泡開切成粒。鮮黃花菜汆水後撈出切碎。将豬肉粒、白蘑、黃花菜拌
勻合在一起,放所有調料調味。
(2)面粉發好,下劑(每個約50 克),擀皮,包上餡捏成包子,放入蒸車蒸10 到12 分鐘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