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明市名人錄,您知道幾位?

蕭瑀 (575~648)

  蕭瑀,(公元575年—648年),蕭皇後的弟弟。蕭瑀自幼以孝行聞名天下,且善學能書,骨鲠正直,并深精佛理。被隋炀帝疏斥,唐朝時深得李淵信任。蕭瑀,字時文,祖藉黃連(今福建省清流縣)其祖父是後梁宣帝蕭詧,曾祖父是昭明太子蕭統。與唐朝争地的蕭銑還屬他的子侄輩親族。

楊時 (1053~1135)

  楊時(1053—1135),字行可,後改字中立,祖籍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東),将樂人。北宋哲學家、文學家、官吏。北宋仁宗皇祐五年(1053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巳時生于南劍西镛州龍池團,即今明溪縣瀚仙鎮龍湖村。“龍湖者,龜山公所生之處也”。

鄒應龍 (1173~1245)

  鄒應龍(1173-1245年),又作應隆,字景初,泰甯城關水南街人。南宋-。鄒應龍雖家境貧寒,但胸懷大志,從小刻苦讀書,少年時就已熟讀諸子百家,能手抄經、傳。南宋慶元二年(1196年),23歲的鄒應龍考中狀元,被任命為秘書郎出知南安軍;不久召回為正字,遷校書郎。

陳友定 (?~1368)

  陳友定(?~1368)陳友定,一名有定,字永卿,一字安國,生于元泰定到至順年間(1324~1332),漢族,世居福建福清,曾祖父時移居清流縣明溪鎮大焦鄉。友定10歲便在一間鹽店當童工,喜歡結交朋友,常舞槍弄棍,學得一身好武藝。為人深沉有智謀,講義氣。

裴應章 (1536~1609)

  裴應章(1536~1609) 裴應章,字元暗,号淡泉,明嘉靖十五年(1536)生于清流城關。少時秉資奇穎,中秀才後,在溫郊王家磜上陽山自學。隆慶二年(1568)方中進士。從此,步入仕途。應章任太仆寺少卿時奉旨出使遼國。

謝佑 (?~1087)

  謝佑(?-1087年),原居白水村(今三元區中村鄉),後遷居曆西(今梅列區列西)。 北宋元佑二年(1087年),謝佑功成羽化。鄉民們感激謝佑護國佑民有功,自發建祠奉祀;并且請求丞相李綱上表朝廷,為謝佑請功。于是,朝廷敕封謝佑為廣惠将軍顯烈尊王。

陳偁 (1015~1086)

  陳偁(1015~1086年),字君舉,是貢川陳世卿之子。生于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依靠其父官爵而蔭補為太廟齋郎。16歲登天聖庚午(1030年)榜特奏進士。先後任漳州司法參軍、龍溪縣主簿、羅源縣知縣。在羅源,興學校,辦教育;開管道,修水利,增加可灌溉的良地。

妙蓮和尚

  妙蓮和尚妙蓮,俗姓馮,諱地華,生年無考,城關西門人。18歲在南平開平寺出家,後至福州鼓山湧泉寺拜住持奇量為師。他聰慧勤快,協助奇量興建寺宇,博得衆僧敬仰。鹹豐四年(1854年),被推舉為湧泉寺住持。鹹豐九年(1859年)退席。光緒九年(1883年)再度繼任。

李棄 (1597~1678)

  李棄(1597~1678) 李棄,字白也,号仇池,明萬曆丁酉(1597)十一月二十七日生于清流縣四堡裡長校鄉。畢生杜門著書,著有《評訂史鑒》,古詩35首,五、七言律詩及絕句百首,以布衣終老。他從小天資聰敏,飽讀詩書。明崇祯壬申在何宗師科遊泮。

張顯宗

  張顯宗6歲時,父親便去世了,是母親把他一手帶大,并施以教育,後以文學著名。洪武二十三年(1390),張顯宗28歲,參加應天府鄉試,獲得第二十六名。翌年會試奪得第二十名。殿試榮登榜眼,授翰林編修。奉命,随侍親王遊曆秦、晉、燕、周、齊諸藩國。

惠利夫人莘七娘

三明市名人錄,您知道幾位?

  惠利夫人俗名莘七娘,五代時人,落籍明溪,生卒年不詳。莘七娘少時知文達理,且通醫術,後随丈夫征戰,轉戰至明溪雪峰鎮(今城關鎮)時,丈夫不幸病亡,她寄居該地,陪伴丈夫亡靈。當時,明溪貧困落後,她為群眾治病,死後亦葬在明溪。

鄭文寶 (953~1013)

  鄭文寶,字仲賢,甯化水茜鄉廟前村鄭家坊人。生于五代南唐保大十一年(953年),系宋朝左千牛衛大将軍鄭彥華之子。南唐時,文寶初以其父蔭授奉禮郎,後遷校書郎。宋滅南唐後,仍被錄用,補為廣文館生。宋太平興國八年(983年)登進士第。任修武(今河南獲嘉)主簿。

李于堅

  李于堅,字不磷,漢族,清流城關人(生卒年不詳),明崇祯四年(1631)進士,其父李灼官居浙江提學副使。于堅天資聰敏,幼時日誦數千言,至長大成人仍能背誦。他涉獵經史百家,學識廣博,偕同并州倪鴻寶巡行各地時,所到名勝之處都留題勒石。後于堅升為南京吏部郎。

葉元玉

  葉元玉,号古崖,漢族,清流縣城關人(生卒年不詳)。明成化十七年(1481)進士,初為戶部侍郎,後任廣東潮州知府。為清流著名詩人,著有《古崖集》。其時,屯墾戍邊,為文臣武将所忌諱。官場競相參拜權貴,以為晉升階梯,很少有人願意服役邊關,但元玉“慨然有懷古固疆之志。

陳允升

  陳允升,字旭卿,号椒墅,生于清雍正十年(1732),清流縣夢溪裡東坑村人(今餘朋鄉),乾隆丁未科貢生。允升生平沉潛經史,喜讀書詩,文才廣博。幼時,從學餘日乾師。及長,潛心研讀經史,曾被聘到永安叢桂書院主講《易經》,從學者有永安、歸化、清流學子30餘人。

李彩高

  李彩高,字五雲、鳳樓、醉墨子、西岩漁,生于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清流縣四堡裡長校村人(今長校鄉),16歲應童試,授郡庠生,是清代優秀詩人之一。著有《五雲詩集》二卷,《醉墨子文稿》一卷,彙集于沙縣的《蕉石山房詩集》,長校留有他《校水雄關》匾額的題字。

陳有定 (1324~1368)

  陳有定,又名友定,字永卿,一字安國,生于元泰定到至順年間(1324~1332年)。有定祖藉福清市,幼年清苦,随父輩移居明溪鎮歸上裡,即今明溪縣瀚仙鎮大焦村,10歲在鎮鹽店當學徒,15歲到羅家牧鵝。有定自幼聰明伶俐,遇事沉着,有勇善變,愛好習武騎射,喜交明友。

李春烨 (1571~1637)

  李春烨(1571-1637)明末天啟年間兵部尚書:泰甯城郊際溪村人(一說泰甯城西放坑尾村人)字侯質,号二白。明萬曆十四年(1586年),16歲的李春烨中秀才,36歲時考中舉人,明萬曆四十四年中進士。人物生平春烨登第後,被選任行人司行人,專受皇帝差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