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東北風俗史話——瑣談東北大白魚

作者:瓢舀魚漁業

◆ ◆ ◆

文 | 于濟源

選自《大東北風俗史話》

自古以來,白魚就被視為魚類的珍品,而關東大地就盛産大白魚。

關于白魚,文獻典籍多有記載。《廣雅》稱之為鲌鱎,《玉篇》稱:“鱎,白魚也,鲌一作錦又名鲰。”《說文》稱:“鲰,白魚也。”《采訪冊》亦稱:“諸冰魚中,白魚最美。”又說:“吉林産者最佳。”《長春縣志》《東豐縣志》《大赉縣志志略》及民國時期編纂的《撫松縣志》《輝南縣志》等都有類似的記載。關于白魚的形體膚色,也有記載。《說文》:“細鱗白魚,頭尾俱昂,大者或六七尺。”《通化縣志》載:“白魚,白色,細鱗,魚之貴者,清時充貢品。”《輝南縣志》說:“形窄腹扁,細鱗,頭尾向上。”《營口志》說:“巨口細鱗,鲢似而狹長。”是以可以這樣概括:細鱗白色,形窄腹扁,頭尾向上。

白魚的味道十分鮮美,《采訪冊》稱之為“珍味美品”,《營口志》說:“肉腴味鮮。”《東三省旅行記》說:“内有松花江白魚,為此間之美味。松花江之冰愈厚,則敲冰井,直通江底……是以天愈冷而魚愈肥美可口也。”不僅松花江、烏蘇裡江、興凱湖、鏡泊湖産白魚,整個東北的江河均出産白魚。 《營口志》說:“遼河中亦有之。”日本人撰寫的《滿洲要覽》說:“白魚,為鴨江之名産。”《東三省概論》稱:“白魚之産于鴨綠江者,較它處為大,長達四尺以上,安東下遊以及柳草島附近,其主要之魚區也,産額年值4萬餘元。”很多資料不僅記載産量,還具體記述白魚與其他魚類的價格。如《東北縣志紀要》之扶餘縣稱,年産白魚4500斤。《安廣縣概況》記載:洮兒河年産白魚1050斤。《扶餘縣一般概況》稱,白魚年産4萬斤。而興凱湖的老漁民說,冬捕時一網打上幾萬斤是很正常的捕獲量。1953年,興凱湖一網就打上23.7996萬斤大白魚。從價格對比也可以看出,白魚價值是群魚的最高者。《扶餘縣一般概況》載:白魚每斤0.70元,鯉魚為0.30元, 鳇魚為0.20元,鳊花、鲫魚為0.10元,而鲇魚、鳡鲦為 0.05—0.08元。而《安廣縣概況》記載,白魚每斤0.05元,鳇魚、鳊花0.04元,鳌花為0.05元。即鳌花與白魚同價位。現在的情況是:興凱湖大白魚每斤70-100元,鳇魚籽每斤約萬元。可見,從古到今白魚的價格都是最高的。2004年7月12日,我到興凱湖采風,在魚館吃了—次大白魚,一盤魚(約1斤多)就花了近百元。

大白魚、烏蘇裡江中的大馬哈魚和綏芬河中的灘頭魚并稱“邊塞三珍”。據說當年乾隆皇帝壽誕時品嘗過關東晉送的大白魚,立時龍顔大悅,贊不絕口,從此大白魚就身價百倍,成了每年必須給皇上進獻的貢品。一般是冬季進獻,淋水結冰,稱之為“挂花冰魚”。或者用潔淨的涼白開水沖洗魚體,魚就更白更亮了,培上雪或澆上水,使之結冰再運到北京。據《黑龍江特産風味指南》(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8月版)一書說:“大白魚色白如玉,個頭多在五至七斤之間,大者十餘斤,體形颀長,鳍尾發達,有遊泳冠軍之稱。”而我采訪的老漁民則說,最大的每尾可達200斤。

大東北風俗史話——瑣談東北大白魚

大白魚的味道鮮美是遠近聞名的,烹制方法也很多。據《中國曆代名食欣賞》(丁濤、蔣力生主編,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版)介紹,就有如下制法:炸白魚、脍白魚、釀制白魚、熏白魚、風白魚、白魚圓、面托白魚、白魚醉等。而興凱湖大白魚的烹制又很獨特,有關東風味。據《黑龍江特産風味指南》一書說:“在興凱湖沿岸,有湖水炖白魚的吃法。把活魚剖腹洗淨,放入鍋中,加上湖水,清炖30分鐘,佐以精鹽、胡椒粉、香菜末。其肉鮮嫩,其湯色白如乳,鮮美異常。還有一種傳統吃法,先把白魚放入鍋内清蒸20分鐘,然後出鍋,去骨刺,陰幹兩天,肉成絲狀。食用時再放鍋内蒸10分鐘,有一種特殊風味,名曰‘賽蟹肉’。”據說這種吃法是清初駐守甯古塔的名将薩布素創造的。有一次他邀請素有“驚才絕豔”之稱的江南才子、流人吳兆骞到家作客,酒桌上就上了這道菜。薩布素指着這道菜說: “此菜乃素親手所做,特請先生鑒賞。”吳兆骞連品數口,說是松花蛇肉。薩布素笑而不答,吳兆骞又品數口,說是蟹肉,薩布素哈哈大笑道:“以先生之鑒賞才能,今為我蜮,足見我烹調技巧可亂真矣。”吳兆骞問:“将軍何出此言?豈非蛇蟹之肉乎?”薩布素道此乃興凱之大白魚也,我常食之,每覺其味與長白山松花蛇、遼西河蟹之風味相似,故以特技制之,果得其味。素敬先生才幹,不忍獨用,故請先生品之。”可惜的是,記載薩布素将軍烹饪特技的文字未見流傳。大白魚除味道鮮美、奇異外,還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可補腎益腦,開竅利尿。尤其魚腦,是不可多得的強壯滋補品。

除此,大白魚還可以制作珍珠。據《魚》(伍獻文、劉建康編著,科學普及出版社1958年版)一書說:“提取白魚鱗下的銀白色物質,然後把它塗在白色玻璃珠内面,珠内再灌進石蠟。此法初見于17世紀中期,比珍珠更美觀,而價格便宜多了。這種工業在法國很發達。”

可見大白魚在我國南方及歐洲均有出産,隻不過興凱湖大白魚和松花江大白魚是佼佼者而已。

凡此種種,可以得知,清朝皇帝把大白魚作為貢物就不足為怪了。是以,“吉林将軍必須于每年谷雨、立冬、春節及皇帝誕辰進貢物産,其中有魚……翹頭白魚……白魚等”(見金佛豹的《清代魚貢》,《江城廣播電視報》1990年9月30日)。

又一個誤區似應澄清,即什麼是純真的大白魚。大白魚系鯉科鲌屬之一種,而鲌類魚有七八種之多,大多昂首翹尾,外行人很難辨識,很容易花高價買來赝品。計有紅鳍鲌,俗稱麻連魚、小白魚;扁體鲌;蒙古紅鲌,俗稱紅尾、紅尾巴梢;青梢紅鲌,隻産于五大連池;興凱青梢紅鲌,俗稱偻鍋魚;尖頭紅鲌,隻産于小興凱湖;翹嘴紅鲌,俗稱翹嘴、翹殼,即興凱湖大白魚;松花江翹嘴紅鲌即松花江大白魚等等。其中佼佼者是興凱湖大白魚和松花江大白魚。其他鲌魚類,或個頭小,或紅尾,或背有黑點,或體側青綠色,或背部灰褐色、灰綠色,或尾鳍鑲黑色邊緣,或尾鳍橘紅色。它們共同特點是個頭都不大,頂多一二斤,口感及味道遠遜于興凱湖大白魚和松花江大白魚。這兩種大白魚的共同點是膚色銀白,翹嘴翹尾,味道鮮美,個頭大(一般都在五六斤,十多斤,二三十斤,個别的可達百斤以上)。 有的資料說,這兩種大白魚的壽命最長為8年,我有點懷疑。歐洲學者測定,鯉魚的壽命為300年,确實可靠記載鯉魚可活47年,活到三四十年在我國也不稀奇,漁人講,見到最大的鯉魚有90多斤。鳊魚為7年,鲫魚為10年以上,鲇魚為100年,狗魚為200年。這是根據鱗片、脊椎骨、腮蓋骨、耳石、胸鳍條的年輪推斷出來的。大白魚最重可達200斤,8年的時間是長不了這麼大的。

現在,松花江大白魚瀕臨滅絕的威脅。由于盲目地引進日本小白魚 (俗稱黃瓜香),原以為會促進漁業增産,又可給松花江大白魚等大型魚類提供餌料,沒想到這小白魚繁殖飛快,又單吃大白魚産下的卵,緻使大白魚數目銳減。小白魚給大白魚提供了養料,但卻從根本上毀滅了大白魚。興凱湖大白魚科研機關正在搞大白魚雜交繁殖育種工作,建立育種池,培育魚苗,這給挽救瀕臨于滅絕的松花江大白魚以一線希望。

其實興凱湖大白魚和松花江大白魚是兩個近親品種,并不完全是一種魚,膚色不全一樣,鳍的顔色不盡相同。松花江大白魚比起興凱湖大白魚頭較長,眼徑小;側線居于中軸線下方;背鳍高,約與頭長相等;胸鳍達至或超過腹鳍基部。但兩者的味道及營養含量不分伯仲。再者,吉林人稱松花江大白魚的幼魚為“島子”(島子可能是通古斯語,用漢語無法诠釋),而興凱湖就沒有“島子”之說。現在市場上商販販賣的其他鲌類魚也稱做“島子”,這又是一個誤區。“島子”就是松花江大白魚的幼魚,舍此均不能叫“島子”。